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借合作学习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朱海萍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中展示自己的风采、抒发自己的意见,还能使他们在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借鉴其他成员的优点。立足于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探究过程,希望借此为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数学;应用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是每一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和关心的问题。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科学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创设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合作氛围这三方面着手进行。以下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别进行介绍。
  一、科学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有效性的前提。基于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根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把适合开展小组合作的问题拿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我将学生分成每组8人的学习小组,让8名学生分别写出自己代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个方向的名字贴到自己的手臂上,并让学生在自己的组内相互讨论,自己应该站到哪位成员的旁边。随着我的讲解,各小组学生在自己的组内开始积极探讨起来,他们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对方,很快学生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我巡视各小组探讨的过程中,我发现B组的小张和小牛站错了位置,我及时纠正了他们,并告诉他们正确的站法。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合作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小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内部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喜欢看电视,基于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渲染气氛。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一课时,我先是用了这样的一个引子:“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请你们观察一下,这些图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接着,我借助PPT软件展示出一些图片,如:流动红旗、自行车、金字塔、斜拉桥等。”随着我的讲解,学生已经看完了PPT软件展示出来的图片。我说:“你们看出来了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都有三角形。”接着,我说:“那你们看了这么多的三角形,会画三角形吗?”学生纷纷说:“会。”那么我们比一比哪个组画得快,画得好。紧接着,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组完成后,学生在自己的组内和组员探讨如何画,怎样画。A组中的丽丽说:“看流动红旗有三条边。”A组中的小朱说:“还有三个角,三个顶点。”只见,A组中的其他学生把丽丽和小朱的说法总结在一起说:“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此时,其他组的学生也都总结出来了,很快各小组的学生就将三角形画了出来。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提高了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创设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合作氛围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地学习。例如,在教学“线与角”一课时,角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他们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我先是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接着,我拿出数学课本、三角尺、剪刀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上的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随着我的讲解,学生迅速在组内积极地探讨起来,3分钟后,C组中的小红积极地举起手来,我示意小红站起来回答问题,小红站起来说:“我们组经过3分钟的探讨研究,发现以上物品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我微笑着对小红提出表扬,并鼓励她和她的组员继续加油努力。接着,我说:“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角吗?”学生纷纷说:“见过。”我说:“那你们能举几个例子吗?”有的学生说:“交通标志警示牌。”还有的学生说:“彩旗。”也有的学生说:“三角架。”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为学生营造了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还能调动他们小学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要时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使学生逐步改变原有的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与此同时,合作学习的应用需要良好的学习环境支持,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逐渐被调动起来,进而在合作学习中实现学生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杨红军.刍议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課程,2018(16):145.
  [2]曹樟泉.刍议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6(10):31.
  编辑 鲁翠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03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