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激励性教育的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百玉

  摘 要:初中物理在初中生的基础知识扩展、生活经验积累、科学素养提升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及科学意识的培养其意义非常重大。可是,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很多学生由于科目知识基础较差,动手能力、理解能力较弱,同时加上初中时期学生的个人意志力较弱,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遇到难题就显得束手无策,严重缺乏对物理科目的学习兴趣。经过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发现,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实施激励性教育能够很好地激发初中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于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学习主体地位的实现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针对初中物理教學中实施激励性教育的策略进行有效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激励性教育;有效策略;探究
  激励性教育是一种心理教育,也是当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方面。我们从心理学方面来看,激励性教育主要是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具有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朝着学习目标而努力前进的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表现。激励性教育实质还是一门学问,我们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科学地运用激励性教育,便可以有效增强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及信心,激发初中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激励,为学生有效构建一种和谐互动的物理学习课堂,促进师生间物理教学相长,使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则重其道”,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施。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初中时期学生对于时尚、可亲的教师亲和力往往较强,同时对于这些教师布置的一些教学任务也比较配合,能够协助教师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这也就使得师生关系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对于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可谓意义重大。物理科目的课时安排相对较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做好物理教学,教师就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便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促使教学的高效进行。笔者认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有良好的个人魅力。初中时期的学生感性思维较强,在他们看来,对他们笑、对他们好的老师就是一个好老师,同时教师的个人气质、个人魅力对于他们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就需要教师注重自己的着装、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第二,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业务能力,作为学生一个领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个人的知识素养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状况,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余多学习、多进修,不断提升个人素质,以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知识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多和学生交流,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激励性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情感激励,激发初中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期,情感上很脆弱,在他们渴望知识与进步的同时,又恐惧失败。因此,教师应适时、适当地运用情感激励,让初中生的心理处于积极的状态,从而培养和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学生对物理重要性的认识,如给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家发现的小故事和传略,如欧姆定律的发现者欧姆,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等,让学生受到感染并产生对物理学习的需要和情感,这样有助于物理教学更好地实施。充分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独特魅力,实验是物理学科发展的基础,生动、鲜明的实验最能唤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进而激发学生情感。分组实验、边学边实验、搞小制作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知识,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体验物理带给他们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三、采用激励性评价,有效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动机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有效激发初中生物理的学习动机。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可以说渴望成功,是每一个学生都期望得到的。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方法,从不同的方向、角度给予学生充分的认可、鼓励、肯定和赞扬,进而充分调动初中生物理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励性评价要讲究意识,要恰如其分,值得强调的是:一要做到真诚,真正地赏识学生,带着显微镜去寻找学生的优点,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二要创新表扬技巧,语言使用要得体,有层次变化。
  当前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参与课堂学习的学生都能够在其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全面而有效的发展。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激励性教育,可以充分激发初中生物理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使学生将要我学真正变为我要学的模式,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之中。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激励教育的有效运用方法,提高激励教育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鹏.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激励性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5(2).
  [2]张秀兰.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激励性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5(2).
  编辑 郭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0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