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语境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汤云玉

  [摘要]古诗词语言精练,节奏感强,意境深远,极富韵味。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古诗审美体验的最佳时机,在实际教学中感知语境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师要积极创设语境学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语境感知和挖掘古诗词的深刻涵义。联系古诗词内容创设语境,可以激活学生学习思维;运用多媒体创设语境,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探究;借助诵读吟唱创设语境,有助于学生直观感知古诗词的内容;利用音乐绘画等艺术手段创设语境,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古诗词认知体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语境教学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引入语境概念,其目的是非常鲜明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结合上下文、描写对象、表现时空等因素对诗词进行深度解读感知,以便形成较为完善的学习认知体系。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适宜的语境条件,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
  一、聯系诗词内容创设语境
  小学生很早就接触古诗词,很多学生都能背诵几十首古诗词,这为古诗词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小学阶段涉及的古诗词大多比较浅显,只要教师稍微引导一下,学生大多都能顺利掌握其基本要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之初利用导语形式展开教学,为课堂教学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感受古诗词丰富的意象。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可以通过问题设计、作者介绍、背景展示、人物故事讲述等方式对古诗词进行深度解读,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创设适宜的语境。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的诗作。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和朋友。二人情谊深厚,学业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关照。这首诗写的是在黄鹤楼之上,二人相别的场景,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老朋友相别离,自然会表达依依不舍的情感。只要我们深入诗句中进行感知,自然能够获得认同感。请大家反复诵读这首诗,根据诗歌描绘的意境,同桌自行设计台词,现场演绎李白和孟浩然二人别离的场面,看哪一组同学的语言、表情、动作设计得更到位。”学生听说要自编自演别离场景,都显得很兴奋。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在课堂展示时学生都高质量地完成了创编和表演任务,把课堂学习气氛推向高潮。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相关演绎展开评价,课堂互动频繁,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教师结合孟浩然和李白的亲密关系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文本提供了有效帮助。好朋友话别,自然是难舍难分,有说不尽的知心话,也有道不完的离别祝愿,教师组织学生就此展开课堂演绎活动,也给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感知文本的机会。学生需要深度解析诗歌内涵之后,才能进行创编和演绎,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让学生受益匪浅。
  二、运用多媒介创设语境
  运用多媒体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师利用多媒体对古诗词内容进行直观演绎,利用丰富图片、视频、动画等信息再现古诗词表达的意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结合多媒体的展示学习古诗词,可以顺利实现文本与生本的思维接轨。大多数古诗词都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作品,教师可以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搜集整合教学信息,甚至可以将古诗词改编成绘画故事或者动画故事,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教学效果更好。
  陆游的诗作《游山西村》,为我们展现了淳朴的乡村民风。教师可以先在网络上查找与此诗相关的动画解读材料,然后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当学生看到灵动的画面,听到详细的解读,对诗作内容就会有全面的了解。之后教师再发动学生展开集体讨论,并给出讨论话题:这则动画给我们展示了诗歌的哪些内容呢?随即引导学生展开热议。为了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再次播放动画视频,并关掉视频声音,让学生给动画配音,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解读情况。这时,一些学生会流露出畏难情绪,教师可以给学生做示范解读:“山重水复”是说山村的山水相连,好像找不到了前行的小路;“柳暗花明”是针对山重水复来说的,到处都是柳树和各种鲜花,好一派生机勃勃的乡村风光。学生听到教师的解读之后,定会茅塞顿开,并主动展示个性解读。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应给予肯定的评价,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进行对位矫正指导。
  教师为学生展示动画视频,能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学习感受。由于学生对动画有特殊情结,所以,看动画学古诗这种设计本身就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其适合度更高。动画展示情境,是最为生动的语境,在此基础上再对古诗语句进行深入解读,学生就会对古诗内容有更丰富的认知。
  三、借助诵读吟唱创设语境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无疑是对古诗词学习的最为科学的归结。古诗词本身就需要以吟唱的形式展现出来,因此,教师应为学生积极创设吟唱语境。吟唱和诵读有联系也有区别,吟唱更具有原始性,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专家吟唱录音,也可以由教师亲自吟唱,然后发动学生展开吟唱练习,并从技巧和方法上给予学生更多的点拨和指导。
  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音频材料,并要求学生比较诗歌节奏,教师跟进指导,逐渐达成学习共识,朗读停顿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知,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这首诗歌的朗诵和吟唱视频材料,并给学生讲解诵读和吟唱的区别:诵读是带着情感的朗读,讲求抑扬顿挫的朗读技巧,而吟唱是以歌唱的形式展示古诗,其歌唱没有固定曲谱,但其情感宣泄更为彻底。之后,教师播放诵读和吟唱音频材料,带领学生展开仿读练习。很多学生的吟唱都学得不到位,只是一种拉长腔的诵读,“唱”的意味不浓,教师可以继续示范,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逐渐找到吟唱的感觉。课堂上虽然充满“南腔北调”,但学习气氛浓烈。
  教师为学生展示诵读和吟唱音频材料,给学生带来了别样的学习感受。这样的语境,不仅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四、利用音乐绘画创设语境
  在艺术上,很多人将画和诗相提并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小学教材中选择的古诗词都具有诗情画意,从美术绘画视角展开学习,其契合度更高。教师可以根据诗词内容展示图画,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绘画来表达诗词内容。音乐可以制造气氛,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入音乐做诵读背景,不仅能够为课堂教学营造轻松环境,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情感。绘画和音乐都能为古诗词教学提供助力支持,教师需要科学运用,这样才能成功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古诗词教学中引入音乐和绘画,教师需要找准切入点,要将古诗词和音乐绘画进行融合,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效率。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然后展開示范诵读,并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诵读。之后,带领学生展开配乐诵读训练,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对学生个性表现给出具体指导。经过一番互动,学生的诵读水平能得到较大提升。在解读诗歌内容时,教师先为学生讲述诗歌的基本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绘画:“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富有个性的画面,诗人深处大山之中,看不到庐山的真实面目,请拿起你手中的笔画出这幅画,看谁的画画得更真切。”学生听说要用画笔展示诗歌内容,都显得极为兴奋。当画面展示出来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补充一些图画信息,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这样学生对诗歌的内涵会有更丰富的理解。
  教师利用音乐为学生创设诵读训练的机会,利用绘画展示诗歌的内涵,都是从艺术角度解读诗歌,都是非常好的创意。学生对音乐和绘画有个性追求,将古诗与这些艺术手段有效结合起来,学生的感知就会更多元化。
  总之,教师要结合诗词语境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创设多种语境,给学生带来更多感知机会,帮助学生在不断体验诗词情感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完整的学习认知。语境制约因素众多,教师要进行具体引导,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语境,这样才能形成古诗词学习的情绪场,逐渐达成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涂加胜.新媒体语境下古诗词传承问题探析[J].滁州学院学报,2016,(18).
  [2]范丽平.语境理论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广西教育,2017,(07).
  [3]戴玉玲.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2014,(12).
   (责任编辑 赵永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16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