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分层异步导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管江
[摘要]分层异步导学法是素质教育改革之后被提出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内容,让每个学生在教学中有更多的收获。“分层异步导学”更适合当今的地理课堂教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实现了“当堂学习、当堂掌握”的目的。
[关键词]地理;分层异步导学;递进式达标
地理是一门关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他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地理学科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学相对比较容易进行。但是,由于地理学科在中考所处的地位不高,只有二十分的比例,所以相对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来讲,很多同学不够重视地理学科,学生不可能在课下占用更多的时间学地理。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地理教学就必须把提高成绩这一任务放在课堂:做到当堂学习,当堂掌握。显然,实现当堂学习,当堂掌握,并非易事,除了学生重视不够外,还有学生的智力因素、接受能力和有效應用于学习的时间相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尝试进行了多种方式的教学改革,其中“分层异步导学”便是最有成效的实践之一。
分层异步导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个层次,教师由教学改为导学,在实施导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层次化的要求,设置层次化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能力范围内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教师要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由教学变为导学
“教学”与“导学”到底有何区别,这是很多人不解的问题,我在地理教学中也接受了导学的思想,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他们之间虽一字之差,但含义却有不同,而且实施效果也有很大区别。从词义上来讲,“教学”体现的是以教师为核心,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则是以被动学习为主。而“导学”则体现了教师的辅助地位,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和引导,强调学生占据课堂中心,教师则是从属地位。教学常犯的问题是“一刀切”,不论教师面对什么样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是统一教学,要求他们对课堂内容全部理解,而事实却是正好相反。导学是教师来到学生中间,发现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辅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掌握知识。如此,就能实现“因材施教”。
例如,我在教学《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传统教学的方法是教师先依据中国地形图讲解中国地形类型和分布,然后学生记忆基本的知识点,再做课本中的练习。而我则是让学生先看书、读图,从中找出重点知识,发现问题,依据导学案一对一地进行辅导,既解决了每位学生的疑难问题,又激励了学生的上进心,再用一部分时间总结本课重点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填图练习,使每位学生都掌握了基本的学习目标。
“导学”与“教学”相比,教学统一授课时间减少了,学生学习的时间更多了,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这正是我们要实现的教学效果。
二、由统一要求变为递进式达标
关于在“分层教学”中提出分层设标的问题,其实我的看法与之略有不同:最基本的学习目标是统一的,如果划分出层次,就会出现有很多学生只能达到学习目标的一小部分,其余大部分就会被放弃的结果。这不是最理想的,我们教学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达到最基本的学习目标。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实现最基本的学习目标,我的方法是不统一要求学习目标完成的时间,可以是当堂,也可以是几节课。因为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水平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需要时间来消化理解,有的学生需要几次尝试才能掌握。我把它叫做“递进式达标”。例如,我在教学《地球和地球仪》一课时,一节课下来,只有十几个学生实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在下一课时,我又拿出十分钟时间,让那些未达标的学生继续学习,最后,还是剩几个学生没有实现学习目标,我把它放在课后,给学生三天时间,让他们课下完成未达到的学习目标,三天后,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递进式达标”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层次性,让学生尽最大努力,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进步,相对难度减轻了许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只要我们给予时间,就能实现学习目标;另一个就是实现了“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但最终都实现的学习目标,这对于地理教学来说,是最好的效果。
三、由强调结果,变为强化过程
在地理课堂实施“分层异步导学”实现的另一个转变就是由强调学习结果到学习过程的转化。大家都知道,每一个学生都很注重学习结果,他们往往不注重学习过程,如果教师也如此,就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教师提问学生,学生就看书,照着书念,书中没有的,就问同学,这说明他们没有学习,只是应付教师的提问;作业照别人的抄,在手机中搜答案。当我们教师看到这些结果时,有时会很高兴,但一考试,就全部暴露无遗。
在我的地理课堂中也出现了这种现象,解决的办法就是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我明确提出不论听多少,都必须听;无论学多少,都必须学,学生听的过程和学的过程在我的监督下进行。所以,我的课堂不是命令学生必须学多少,掌握多少,而是必须听讲,必须认真自主学习。例如,在讲《河流》一课时,课堂内容比较多,知识较难,我让学生们自主学习,我不断巡视、督促,二十分钟后,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大约有十几个学生基本掌握了学习目标。我又再加十分钟,继续监督学习过程,直到下一节课,才算基本完成了学习目标。从我的地理教学来看,注重过程收益很大,相对于强调结果来说,实现学生当堂掌握,注重过程是最佳的选择。 四、由被动学习,到兴趣导学
俗话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对这节课有没有兴趣,愿不愿意学,关键看教师有没有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而导课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必经环节。导入语的设计对创设情境起重要作用,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例如,在《天气与气候》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两种导入过程:一是让学生观察当天的天气状况,利用学生的回答直接导入新课。这种方式比较节省时间,没有什么懸念。二是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几个利用天气取得战役胜利的故事来导入新课。这种方式虽然比较费时,但明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至于在后来的整节课教学中,学生们都是兴致勃勃,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分层异步导学”是我多年从事地理教学的所得,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起来,改变了我多年的传统教学习惯,在自己探索地理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收获了比较成功的经验。要想运用好“分层异步导学”还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教师要经常了解和研究学生,既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如记忆、兴趣、爱好、注意理解能力、知识的储备和努力的程度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处理好一般与个别、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教学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班集体教学上,同时应善于在集体教学中兼顾个别学生。
其次面向学生大多数,使学习的深度、进度是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所能接受的。教学必须从大多数学生出发,对学生的进度,既不能估计太低、降低要求、放慢速度、影响培养规格,又不能估计过高、内容过难、分量过多、进度过快,完不成教学任务。
第三注意个别差异,注意培养学生特长。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条件,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性格特点,是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应针对不同特点提出不同要求。
实践证明,“分层异步导学”较适合当今的地理课堂教学,也比较符合新的教学理念。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学生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实现了“当堂学习、当堂掌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新娥.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2011,(6).
[2]庄国民.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分层异步教学法的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6(36).
(责任编辑 陈始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1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