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目标导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知识的获得,注重学生最终得到一定的概念、认识,对于学生来说,学生没有一定的思考机会,可以说是直接得到了最终的答案,学习的过程毫无趣味,导致学生有的时候,不认真听讲,在实际地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目标导学,发挥目标导学的作用,让学生提高对于学习初中历史的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目标导学;初中历史教学;应用
  在二十一世纪,最为至关重要的就是人才,对于人才来说,需要看综合的素质,基于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给予一定的尊重,拒绝“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展开积极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说,将目标导学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目标导学”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具体应用作用
  1、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基于21新世纪下的新时期,对于学生来说,又有了更重要的理念,强调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完成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这3个方面是指获得知识的方法,最后得到的技能,个人价值观的培养,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的,对于教师来说,利用“目标导学”,体现了新课堂的重要理念,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具体的知识,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启发自身的思维,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
  2、有利于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教师利用“目标导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學观念中的弊端,让学生可以得到一个良性的发展,在目标导学的应用过程中,学生占据了主要地位,教师依照导学案的安排,对于学生进行授课工作,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知识,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制定相关导学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3、有利于创建高效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建设一个高效课堂,让教师可以落实课标的改革,利用导学案,提高学生在45分钟课堂里面的学习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学生来说,高效课堂有很多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和导学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是一样的。
  二、目标导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1、创设情境,借助情境问题导入新课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可以展开积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在一个有力的环境下,学生可以联系实际,作为一定的铺垫过程,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习新课。
  例如在学习《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这一课堂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是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当时的历史背景,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学习本文知识。
  2、提出问题,围绕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个具体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个具体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有一个问题,可以围绕问题,具体展开讨论,学生可以通过问题,发现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然后找到学习的方向。
  例如在学习《原始农耕生活》这一课堂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对于教师来说,要给学生制定一个重点的问题,比如在本节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有哪几种?
  3、用提问促进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获得情况
  对于学生来说,多做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的记忆,让学生对于历史学习,有一个更为清楚的认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会让学生巩固知识,传统的形式,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综合发展了,教师可以利用练习过程,巩固学生知识,教师要对学生的练习方式进行优化,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用提问方式,取代练习方式,让学生不做过多的练习,强调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发挥学生的学习效果。练习只是让学生掌握技能,而利用提问,学生可以思考,降低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实现充分的成长。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来说,要利用导学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具体的学习目标,可以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也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利用目标导学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建设一个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 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郭小珍.考试周刊 2019年24期
  [2] 浅谈学案导学的尝试与体会[J].赵长英.教育革新 2011年03期
  [3] 对“学案导学”的几点思考[J].郝芹.宁夏教育科研 2013年03期
  [4] 如何运用学案导学激活语文课堂[J].赵长英.教育革新 2011年11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9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