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到学转变问题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佳佳

  [摘要]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确立新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只有教育观念转变,许多困难才能迎刃而解。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在形式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是填鸭式,而是师生进行双向互动。新课程的实施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因此,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迫在眉睫。
  [关键词]教学现状;角色转变;学生自主
  
   确立新的教育模式,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新形式下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沿用了几十年的传统教学方式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压力。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在形式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师生进行交流互动,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新课程的实施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那么,课堂的教学模式就成为了教学的关键,教师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摆正位置,改变固步自封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成绩,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此问题进行如下分析及解决:
  一、教学现状(传统教学)
  传统课堂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传统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听讲的态度决定学习效果。从学生的角度讲,会出现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上课教师,造成师生之间教育学的矛盾,从教师的角度讲,有些教师对待学生不能做到一视同仁,造成了部分成绩稍差的学生出现抵触情绪。新课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而在现行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学生和听课者面前淋漓尽致地展示着自己的“风采”,仍然唱着“独角戏”,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没有得到体现。
  二、解決对策
  鉴于上文的分析,我们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要从教师本身和学生两个方面入手,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具体方法如下:
  1.教学思想的转化
  过去的教学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应付考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要求教师更加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信息的交流,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追求知识。
  2.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是平等的,需要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点,从而共同求得新的发展。教师要彻底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把学生当作是和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和关心学生,才能建立起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富有感染力,为学生营造一份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迁移。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学、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去创新,才能真正体现自主。
  合作学习是教师要主动融入学生的讨论,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对学生指手划脚,教师可以主动加入某一小组的讨论,也可让学生邀请自己参加某一小组的讨论。当然,教师毕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该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动态的调控和指导。既要维持好整个课堂的秩序,又要及时收集各小组讨论的信息,并及时把这些信息反馈给其他小组,必要时给予适当的点拨,使讨论能不断向纵深发展。在进行大组交流时,教师可以把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分析过程展示给学生,既为他们提供一个范例,又可给他们以有益的启发。在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尽量肯定学生的见解,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独特的甚至有点出格的观点和看法,对学生发言中出现的原则性错误,教师也要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帮助其分析原因,让其心悦诚服地接受。
  3.“教为中心”变为以“学为中心”
  高效课堂的导学案改变了以教为主的方式,不再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而是学生凭着导学案去主动学习的过程,在主动学习中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并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理解不同,在分析中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与观点,在小组内、课堂上产生知识碰撞,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会超出教师对知识理解的范围,这样也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那么,如何落实“为学”中心思想,这就是教学模式转变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以下建议:
  一是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把学生从依赖教师、迷信教材的误区中解放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就是自控能力的培养,是学习性质的根本改变。充分整合资源、重视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设计的问题、学习活动的难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尽可能分层教学,尽量使用积极的评价效应。引导学生客观分析成败原因,建立积极的自我能力信念。
  二是改进教学方法与指导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实行“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教师应充当启发者、引导者及帮助者,改变“满堂灌”的做法,精讲多练,多启善导。巴尔扎克说过:“问题是开启一门科学的钥匙。”现代教学理论研究指出: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比如,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可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组,每组均有优、中、差生,然后让他们一起讨论课文的主题或结局,并由优生改写课文,然后进行评比。如此一来,就可在同一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听力、口语及写作能力。
  三是创造自主学习环境,形成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有亲和力、感染力,而且要参与到学生中去,才能使学生解除思想包袱,尽情地表现自己,发挥其聪明才智和想象力。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研究结果由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充分体现一种互动性学习。对于各小组汇报不完善之处,由组内同学或组外同学补充,再由教师进行点拨讲解。比如,在教学中可以与学生一起表演课文中的角色,在师生同台表演后,再征求其他学生的意见,一起探讨最佳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就尤为重要,最直接表现就是教师用常用语言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结果等进行判断,再进行褒奖、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准确的课堂教学评价还需教师关注课堂中的细节,及时提醒学生,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在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努力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利用好课内课外时间,实现自己学习方法上质的飞跃。对教师来说,应该重新定位师生角色,打破“教师中心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实施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并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采取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合作,主动获取知识,不断形成技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以说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迫在眉睫,至关重要。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也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与培养,二者相辅相成,引导学生“善学”“会学”,这就是教学模式转变的重要目的。教师必须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教中学会自主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2]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全球教育展望,2005,(4).
  [3]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2).
  
   (责任编辑 陈始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16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