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法”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型本科统计学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凤香
摘要:对“项目驱动法”下如何实现统计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析,教学中按照“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路设计教学内容,实现翻转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强化实践应用能力,达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改革;项目驱动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8-0121-02
统计学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管理学和金融学等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作为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学科,其对培养学生掌握统计方法,增强运用统计学意识,提高统计数据、挖掘信息的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其理论、思想和方法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课程讲授上,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需要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统计学教学改革研究。
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统计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围绕教材理论知识结合习题讲解实现掌握所学内容的目的。教材中涉及的案例较简单枯燥,与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聯系度不高,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机械化,教师讲教材,学生做习题,加之考试内容不能突破理论框架,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无法融入过多的应用知识点,导致学生学习成绩虽然及格,但无法把理论与应用融合,针对简单的应用分析不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明显欠缺。比如结合实际案例考查“标准差”这一含义的应用时,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写出“标准差”的理论意义,却不能结合所研究问题分析“标准差”的应用意义。尽管教师通过多媒体、案例法等优化了教学环节,但大部分学生反映该课程抽象复杂,不能得心应手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尤其是调查方法及分析方法的应用,出现“听得明白,觉得实用,但在实际问题上自己却无法开展应用”的尴尬局面。面对这种情况,统计学教学团队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和探究,认为“学不能致用”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统计知识的整体应用及对实际研究项目的开发训练,以往的案例和项目都是立足于观摩角度,学生无法通过实际参与项目去揣摩应用具体的分析方法,无法直接感受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影响学习兴趣和效果。因此,为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换,探讨真实项目驱动下的统计学教学改革,这对提高学生工作所需要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必要。
二、教学改革设计思路
“项目驱动法”的主体是学生,通过完成具有明确目的性的项目而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小组项目进行分组讨论和专题研究,通过实际调研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现“问题引导,项目驱动,学生为主”的教学新模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教师要围绕“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这一统计学教学主线,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的选择,进行数据调查和整理、数据分析,通过参与项目的研究过程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教师应在这一指导思想下进行教学过程设计,随时指导跟进学生研究的项目,发现问题并探讨解决途径。教学进程结束后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以指导优化后续教学,形成可学习的教学经验、可推广的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教学设计。区别于以往的备课,该课程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驱动法下进行课程设计,在每堂课讲述前,要针对理论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外结合所研究项目思考和解决问题,再回到课堂上教师总结问题,引导学生探讨解决问题,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2.学习方法的改变。课程开始教师即和学生一起制订学习方法,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现象或校园热点问题确定小组调研项目,教师从整体上讲解知识体系,要求学生以整体的统计思维进行项目收集,调研、分析、解决问题,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转变。
3.学习过程依托小组项目完成。项目确定后,分段落实任务,课外完成项目的调研及数据收集,课内围绕统计学知识主线讲解知识点,同时开展主题任务讨论,经验分享,项目调研实施中的问题反馈,教师在课堂上发挥导师作用,给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分阶段评价反馈,记录学习过程及成绩。
4.学习成果的反馈与总结。学期末要求学习小组完成项目调研,撰写分析报告,完成学习过程资料的收集和对比。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收集的资料,如调研方案、项目论文、反馈意见等,通过几学期的资料对比,总结问题,优化教学,形成可推广的教学模式。
5.注重学习过程考核。应用多元化评价指标,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该课程可采用出勤、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调研报告的方法综合评价,规定不同形式的考核比例,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和监督。考试测评时要突出应用能力考核,通过期末测评,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完成教学过程。
三、课堂教学过程实施
1.小组项目资料的展示与问题反馈。课堂开始要求小组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展示资料,对项目进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同时对课本中不能理解和消化的知识总结反馈。
2.教师总结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教师根据小组项目汇报总结问题,结合课本知识提出解决思路,针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讲解,给出小组项目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建议。
3.小组讨论,完善项目资料。小组内进行讨论,回归课本梳理知识点并在此启发下完善项目资料,教师同步跟进各小组进行指导。
4.总结与建议,布置课后学习任务。课堂最后十分钟教师根据小组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问题的总结,布置课后自我学习任务,对小组项目进度进行安排。
四、教学考核与反思 1.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需要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统计学课程主要从出勤、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调研、作业五方面进行考核,其中调研占平时考核成绩的一半。
2.教学改革评价。通过对每一学期初、学期中及学期末的学生反馈评价,对教学层面做出适应性调整。学生的反馈评价意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对教学方法的普遍认同,认为项目驱动式学习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学以致用,增强对统计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二是受课余时间的影响,小组项目进行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各阶段的进度,资料调研中收集资料不全面。三是教学效果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课外探究,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习进度的监督,尤其是小组项目的开展,教师需要随时跟进并指导。
五、教学效果的实现
“項目驱动法”下以学生为中心的统计学教学改革实现了教学重心的转变,学生以下几种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一是调查方案设计能力:学生能够结合自己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选择研究课题,进行文献回顾,并设计具体研究方案。二是数据采集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原始资料的收集方法,能正确使用抽样调查方法,熟悉二手资料的主要来源渠道,能够围绕所研究的项目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三是上机操作能力:熟练使用EXCEL、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审核与分析,并能绘制美观恰当的统计图表。四是数据分析能力: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知识,根据数据类型灵活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立足社会经济实际,建立统计分析与预测模型。五是论文写作能力:掌握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原则和特点,针对研究课题,撰写结构完整的统计分析报告。六是团队协作能力:自行组建知识、能力互补的学术研究团队,共同完成课题研究,强化人际沟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七是创新思维能力:了解统计学科发展的新方向和社会研究的热点问题,善于从独特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丹,龚荣.“项目驱动式”教学法下统计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亚太教育,2016,(29).
[2]李锦丽.应用统计学教学中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5):123.
Analysis on "Project-Driven" and Student-Centered Statistics Teaching Reform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WANG Feng-xiang
(Hetao College,Bayannur,Inner Mongolia 015000,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talks abut how the Statistics teaching reform should be carried out.The teacher can arrange the teaching content based on the teaching thought "Learning-by-Doing,Integration of Teaching".By using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independent study can be cultivated and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also can be strengthened.In this way can the requirements of talents training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be met.
Key words:Statistics;teaching reform;Project-Drive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54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