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课教学应用于高校攀岩课程的SWOT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钱宝山

  摘 要: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成为高校教学主要手段的同时,在“微”时代的背景下,微课教学在高校日常教学中逐渐得到关注,但在攀岩教学中对微课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基于SWOT理论模型,分析了高校攀岩课程微课教学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为构建高校攀岩课程微课教学提供思路及启示。将微课教学有效地设计、应用到攀岩课程中,为实现高校攀岩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并为相關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校;攀岩课程;微课教学;SWOT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9)05-0081-04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micro-lesson teaching mode has gradually gained attention in the daily teach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le multimedia teaching has become the main means of college teaching in the context of the "micro" era But less research on micro-lesson teaching mode in rock climbing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climbing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dvantages, forms and implementation steps of the micro-lesson teaching model of college climbing course, and constructs the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climbing course through literature data method, interview method and logic analysis method And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micro-lesson teaching mode is effectively applied to the climbing course, so as to realiz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college climbing course teaching mode and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work in related fields
  Key words:Universities;Rock climbing course;Micro-lesson;Teaching model
  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快速发展的“微”时代,微信、微博、微教程、微电影等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微学习也正慢慢融入我们的课堂和生活中,“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正以其不可阻挡之势走入我们的课堂。[1]
  微课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校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秋首创。[2]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以短小精悍、主题鲜明、问题突出、任务驱动、传播性强为核心特征,记录教师在课堂或课后指导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的全过程。通过建构主义的方式方法形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2009年,微课以其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快的特点,在我国迅速传播开来。“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构建”了一个“教学环境”。因此,“微课”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形式,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3]
  在“微时代”、电子学习、在线学习等新技术教学环境下,基于翻转课堂的理念,体育微课于近些年迅速兴起,出现了大量的竞赛平台和网络平台,包括荔枝微课、千聊、微吼等工具支持的平台,也包括喜马拉雅FM、得到、沪江CCtalk、网易云课堂等提供微课内容的平台。[4]从数量上实现量的积累。但目前体育微课的开发与利用都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微课质量、微课形式、教学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存在有形式无内容、有内容不突出、有内容无实效等问题。
  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演变而来的现代竞技运动,它以惊险、刺激,具有挑战性、富有朝气性为特征,在短时间内风靡世界,尤其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攀岩运动属于一种集运动、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将攀岩运动列入高校体育课程符合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中摆脱传统技能达标为目标,转向实现娱乐性、趣味性、多样性等终身体育目标的要求。攀岩课程在高校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院校已开设了攀岩课程。
  微课教学具有主题突出和短小精准的教学特点,非常适合攀岩课程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掌握知识能力的差异,学生借助于攀岩课程微课教学视频进行学习。学生可以针对攀岩技术教学过程进行反复播放和回放微课视频学习,能够让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同一个问题而要分别向不同学生进行讲解困境中脱颖而出。目前,攀岩运动在高校已经逐渐成为基础体能训练的项目之一,但攀岩课程教学的相关研究却并不多,“微”时代对攀岩课程教学创新研究十分必要。   1 攀岩课程微课教学特点
  攀岩课程微课教学模式隶属于多媒体教学手段中的一部分,是攀岩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攀岩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分为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三部分,内容主要以重点、难点为主。攀岩课程微课教学模式最大特点就是教师根据攀岩课程内容录制微视频,学生可在课前、课中、课后,可以清晰直观地学习。[5]使攀岩课程教学模式更加突出重点、难点、易错点,促进学生和教师的互动频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微课教学主要把攀岩难懂、易错的技术动作或知识点录制成小视频,通过微信、QQ 等途径传播给学生。[6]总体来说,微课教学模式特点如下:(1)学习的便捷性。微课的视频都是5~10min左右,微课视频一般容量较小,支持在线播放,也可下载通过智能手机、电脑随处均可学习,可以反复观看和学习,弥补课堂未掌握的技术动作和知识点。(2)用于拓展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相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微课更能够突出具体的技术动作和知识点,把传统课堂中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充分反映出教与学的活动。(3)知识分享。微课视频可以通过微信、QQ、邮箱等分享给其他学习者。[7]
  2 微课教学应用于高校攀岩课程的优势(S)
  21 增加学习趣味性
  高校攀岩微课教学视频短小精悍,在教学运用上就比较灵活方便,在整个课上或课下教学过程中,会使原有枯燥乏味的技术动作和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8]首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出精美的视频,在新课导入时能够吸引学生并顺利导入新课;其次,微课教学视频可以突出课堂教学中的易错点、重点、难点,结合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精髓;再次,教师可以制作一些拓展视频供学生在课后观看,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其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作出复习视频以巩固其所学过的知识。
  22 提高学习自主性
  由于攀岩课程微课教学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约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减少了学习攀岩的逆反心理,增强了学习攀岩的自主性。[9]同时,攀岩课程微课教学视频可以反复播放,所以各层次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进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3 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教师在拍摄微课视频过程中,发现教学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能够适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存在的问题不断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3 微课教学应用于高校攀岩课程的劣势(W)
  31 微课教学认知模糊,模式不成熟
  微课是近十年出现的教学新形式,是在信息技术的充分发展和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出现的新产物。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目前并没有可直接借鉴的成熟模式。在体育课程中使用微课形式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甚至对微课的概念、原理的认识较为模糊的情况下许多一线体育教师就开始着手制作微课,那些以教学录像、PPT讲稿、运动推广、竞赛实况为主体的微课大量出现。比如在2016、2017年安徽省微课大赛中,中小学体育微课作品共有2 274件,参加省级比赛的682件,在参加省赛的作品中分析中,体育课堂教学实录的占3182%,直接以PPT讲稿呈现的占134%。所有参赛作品中不是以知识点呈现,而是以教材体系构建的微课高达7390%。[10]可见,在体育微课的相关研究中,一线教师对微课的内涵、特点、制作要求的认知还较为模糊,使用微课教学模式还极不成熟。
  32 微课视频教学资源缺乏
  微课视频教学资源的开发主要表现为两类,一是专业人士已开发好的微课资源,直接在网络终端上购买使用;二是教师自己开发、录制、剪辑的视频课程。虽然我国的教学网站较多,课程资源较为丰富,但从攀岩微课视频资源看,教师想找到符合攀岩课程要求,实现教学目标与任务的视频课程较为困难。一线教师自己录制、开发课程资源也存在种种限制,比如经费短缺、录制设备手段不足、剪辑技术缺乏、艺术表现力不强视等。课程资源的缺乏直接阻碍了微课在攀岩课程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
  4 微课教学应用于高校攀岩课程面临的机遇(O)
  41 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改革氛围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理念已风靡全球。微课作为幕课和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在学术界已展开大量的讨论与实践探索。国家相关政策鼓励并要求学校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开发優质教学资源,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为微课的开发创造了条件。攀岩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要抓住机遇,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革新,为高校的攀岩课程服务,提高攀岩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42 信息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微课教学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和互动平台。首先,每所高校都十分重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在教学的各环节上增加信息技术使用的数量与质量,提高学生课上、课下使用网络检索信息、扩充知识的便利性,为微课教学资源的传输提供便捷途径。其次,当下的大学生都拥有丰富的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笔记本等都是大学生的标配,为微课教学提供了有力的设备保障。微课教学手段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积极使用电子产品,让微课视频资源扩充到大学生的课后学习与生活中,增加电子产品的有效利用。
  5 微课教学应用于高校攀岩课程面临的挑战(T)
  51 攀岩微课视频开发面临的挑战
  目前,体育微课仍处于探索阶段,微课视频的开发、微课模式的应用、微课效果的考查都属于自发的,随意性大,缺乏有效指导。微课要实现什么,该怎样使用等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而体育课程本身既包括理论课,也包括技能、体能课;既有室内教学,又包括运动场馆训练,相比其他学科更具复杂性。而且不同运动项目要达到的目标不同,教学要求不同,因此体育微课的开发更具复杂性。其次,体育教师作为微课开发的主体,其微课教学理念的把握、课程录制开发的技术、微课使用的规范等能力和水平都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对于高校攀岩微课的开发同样存在这些挑战,尤其是目前所开始该课程的高校为数不多,教师群体规模较小,在微课视频的开发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52 教师课程设计能力提高面临的挑战
  目前攀岩视频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体仍以高校体育攀岩一线教师为主。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做课程实施的主体,又要有课程开发的意识。攀岩微课的开发要求教师明确课程目标,提高对微课的全面认知,清晰微课开发的流程,聚焦要解决的问题,创新微课内容,让微课真正走向学生,服务课堂教学。这对攀岩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不再仅仅是熟悉教学内容,掌握运动技术,更要把自己当作课程开发的主体,从传统的传播知识,到帮助学生建构和创生知识的高度迈进。
  53 学生学习习惯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的体育大学生仍传习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习惯,重听轻学,而纵观当前的体育微课,仍然重讲解、轻学练,重展示,轻引导。在攀岩微课的设计上要突出学练要求,明确技术要领,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重教轻学的教学方式,提出学习课后要求,明确课后学习任务。师生都要为每一次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学生要做好相关知识的储备,或带着问题、或带着想法去上课。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会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实现高阶课程目标。其次,要求教师重视学练指导,课上课下老师都应注重贯彻学练指导思想,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学练计划。
  6 结 语
  基于高校攀岩课程教学单一化、教学内容缺少趣味性、师生有效互动差等缺点,分析了高校攀岩课程微课教学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探索高校攀岩课程微课教学模式。通过将“微课”引进高校攀岩课程中,充分利用移动教学及微时代的科技成果,使攀岩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不断完善。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技术及新理念将持续为高校攀岩课程教学提供新的工具和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王同聚.“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2):112-117.
  [2] 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4):48-49.
  [3] 冯有好.构建初中思想品德新授课“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J].新课程学习,2013(2):18-19.
  [4] 张舰心.微课在高校新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传媒教育,2019(2):80-82.
  [5] 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7(20):50-51.
  [6] 郭绍青,杨滨.高校微课“趋同进化”教学设计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4):98-103.
  [7] 焦建利.微课与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4):4-6.
  [8] 韩中保,韩扣兰.基于Blending Learning的微课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1):53-59.
  [9] 刘红霞,赵蔚,陈雷.基于“微课”本体特征的教学行为设计与实践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14-19.
  [10] 张纪胜.“双轮驱动”下体育微课的制作与应用[J].体育学刊,2019(3):122-125.
  [11] 张会杰.教育评估公信力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12] 李红梅.“互联网+”时代“新”学习方式的价值逻辑[J].中国电化教育,2017(6):102-107.
  [13] 黄平.《体育科研方法》微课资源设计与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82-83.
  [14] 金紅珍.微课理念引导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4(2):120-124.
  [15] 张立朋.《中学体育教学技能与训练》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4
  [16]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54-55.
  [17] 王同聚.普及中小学机器人教育提升学生科技信息素养[J].教育信息技术,2012(8):57-58.
  [18] 王雪芹,丁焕香,张红品.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践研究——以临沂大学体育专业理论课为例[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37(3):6-10;16.
  [19] 朱文华,寇健忠.国内外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审视与启示[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37(3):58-62.
  [20] 王莉丽,张秀雷,李艺,等.“舞者一族”健身俱乐部有氧课程手机APP的研发与应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5):8-12.
  [21] 许方龙,刘娟.全人教育理念下UIC体育文化课程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7,35(6):31-35;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55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