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视角下全学科阅读及其推进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与中高考改革越来越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积淀。从区域整体层面实施全学科阅读,是区域教育品质提升的需要,也是全学科阅读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
全学科阅读的区域全面思考
从区域实施视角来看,全学科阅读是有系统生态的阅读、全员参与的阅读、全面而有个性的阅读、有指导的阅读。因此,区域推进全学科阅读,需创设学段间、课内外、校内外协同的阅读生态;建立生生共读、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的多主体阅读群;建设包括个性化阅读定制系统、全区域图书管理系统、交互型阅读支持系统的结构化资源平台;提供全学科阅读方法、策略与阅读评价的专业支持。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阅读实践推进效果不够理想,表现为“阅读途径单一,阅读内容窄化,阅读氛围不够”。全学科阅读的提出与推进正是针对上述三大问题,并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得到认可。全学科阅读是将阅读从单一语文学科阅读,引向数学、科学、音乐、美术、英语等所有学科,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在知识融会贯通中,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学习能力,为全面发展奠基。
目前,从全学科阅读的探索实践来看,主要是单一学校推进,而没有从整体层面将全学科阅读纳入区域教育的视域,没有将其作为推进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改革实践抓手。从区域整体层面实施全学科阅读,是区域教育品质提升的需要,也是全学科阅读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
全学科阅读的区域实施视角
阅读学专家曾祥芹、韩雪屏两位教授认为,“一般地说,阅读是读者从写的或印刷的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或情感信息的过程。”[1]从这个定义来说,阅读包含阅读主体、阅读客体、阅读过程三个要素。从区域教育的视域来看,通过顶层设计,营造全学科阅读大环境,实现阅读主体的全员,阅读客体的全面,阅读的全过程,强化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因此,就区域实施视角来看,全学科阅读呈现四个方面的特征。
1.全学科阅读是有系统生态的阅读
清代学者张潮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什么年龄段就阅读该年龄段的书,不同年龄段学生对作品理解能力存在差异,这正是建立系统全学科阅读的基础。相比单一学校,区域实施全学科阅读,能够统筹各学段,从整体角度设计阅读体系,做长远的系统规划;从班级到学校,再到社区、社会,给学生提供系统阅读的空间,构建良好的阅读生态。
2.全学科阅读是全员参与的阅读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习惯,受家长、教师等群体的阅读观念、阅读活动的影响。[2]由此可以看出,家长、教师的阅读与学生的阅读密不可分。全学科阅读的视野一定是关注到所有的教育人群,构建学生、家长、教师、校长等阅读“朋友圈”。在全民阅读背景下,这既指向教育的“深综改”,又进一步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舆论氛围和文明风尚,提升区域整体文化素质。
3.全学科阅读是全面而有个性的阅读
全学科阅读突破文科类阅读,涉及更广泛的学科领域,包括文科、理科、艺术等多学科。其阅读材料包括教科书阅读、试卷阅读以及本学科与跨学科的整本书阅读等多个层次。从阅读群体的角度来说,全学科阅读是广泛而全面的;从阅读个体的角度来说,全学科阅读因需求不同表现为具体而有个性的。全学科阅读涉及多学科、多层次的读,单一学校的教师阅读指导水平不足以全面覆盖。相比之下,区域层面有专门的教研部门与教研队伍,具有全学科阅读的指导能力和基础,并能够统筹调动区域内的优质指导资源,有计划、有目标、有内容、有方法地指导学校开展阅读。
4.全学科阅读是有指导的阅读
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与训练。《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指出,“要保证未成年人获得必要的阅读指导,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状况和实际情况,加强培养其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3]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激发其内在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形成科学的阅读策略。满足阅读群体的阅读需求,需要有庞大的资源支持,区域能整体统筹和构建全学科阅读资源,满足阅读群体的全面需求,以及阅读个体的个性化需求。
全学科阅读的区域推进策略
从全学科阅读的区域性特征来看,区域推进全学科阅读,需要从阅读生态、阅读群、资源平台和专业支持四个方面进行策略探索。
1.创设多方协同的阅读生态
学生的阅读需要有适宜的阅读环境,阅读环境来自于阅读生态的创设。区域内搭建学校、社区、社会间的桥梁,建立学段间、课内外、校内外协同的全方位、立体化的阅读生态体系,需要三个层面的协同创设。
一是学段间协同,贯通学生阅读史。
在国家课程指导下,需要打通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学段壁垒,形成贯穿基础教育阶段的阅读体系。阅读体系的构建,一方面需要契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水平。幼儿园重在激发阅读兴趣,通过阅读图片、阅读游戏等增加学生的趣味性体验;小学重在培养阅读习惯,通过阅读过程中的引导、撰写读后感等,渗透阅读的习惯教育;中学重在展现阅读自主性,提供阅读书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另一方面需要反映出区域的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特色,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相结合,定制有亮点、独特的阅读内容。
二是課内外协同,营造校园阅读场。
在各学科的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本学科的阅读知识和方法。而课堂外的阅读是课堂内阅读的延伸和拓展。校园阅读场的创设,需要做到三个统一。首先,课堂内与课堂外的统一,让学科阅读贯穿课堂内外,养成本学科的阅读习惯。其次,校园阅读硬件建设的统一,统筹安排班级图书角、校园阅读角、校园文化陈设与图书馆等硬件设施,方便、支持学生阅读。最后,各类校园阅读活动的统一,将校园内学生日常阅读与班级、年级、校级阅读活动有机整合,开展“读书节”“淘书节”等活动。 三是校内外协同,实现社会化阅读。
教育部门与文化、新闻出版、工会、财政等部门进行深度合作,调动阅读推广的社会力量,借助网络、媒体等平台,使校内与校外精准对接,实现阅读资源的有无互补、优势互补。利用图书馆、网络读书频道、微博等社会化阅读平台,开展“书香通州”“書香社区”“书香家庭”等活动,形成共同倡导阅读、享受阅读、分享阅读的良好社会氛围。
2.建立多主体的阅读群
学习需要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朱永新教授指出阅读要“共读、共写、共同生活”。[4]区域实施全学科阅读,要让学生在生生共读、亲子共读、师生共读三个阅读群中浸润。同学、家长、教师三方联动,共同阅读并进行口头、文字的交流。家长和教师不再只是指导者、督促者,更是阅读过程的陪伴者、分享者。
一是生生共读群,体现同学之间的协作学习。
无论是班级的生生共读,还是小组的生生共读,都要体现协作,至少需要有共同的阅读计划,共同的阅读工具,以及共同的分享方式。阅读计划明确学生阅读的目标、书目、过程;阅读工具是学生阅读的“脚手架”,不动笔墨不读书;分享培养学生概括总结文本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二是亲子共读群,注重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在全学科阅读背景下,首先,亲子共读要去功利化,不能等同于识字、认字。单纯地追求学习知识会打扰孩子的注意力,使其无法享受书籍带来的快乐,不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其次,亲子共读中家长要“真读”。亲子共读其内涵不仅是指家长陪孩子读同一本书,更多的指家长自身的“全学科”阅读行为,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修养,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
三是师生共读群,融合课程观念的教学相长。
师生共读是基于学科课程,从“浅阅读”到“深阅读”的发展过程。全学科阅读背景下的师生共读,首先要关注阅读文本的整体性,读学科经典。学科经典是教科书的深化,师生可以从中体悟学科思想和方法。其次是师生共读要与学科教学相互浸润。以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科阅读方法为基础,将教科书阅读、试卷阅读与学科经典的整本书阅读统一起来。
3.建设结构化的资源平台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基础的智能设备及网络,为全学科阅读的模式变革与资源重构明确了方向。结构化的阅读资源平台,打破了学科间、学校间、群体间的孤立,实现了不同系统间关联数据项的匹配。区域建设的结构化阅读资源平台,需要包括三个系统:个性化阅读定制系统,全区域图书管理系统,交互型阅读支持系统。
其一,个性化阅读定制系统是基于大数据挖掘满足学生的全学科阅读需求。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以及各学科的发展情况,着眼于不同年龄的发展阶段,兼顾文学、数学、哲学、科学等不同领域,帮助学生定制个性化的阅读计划。
其二,全区域图书管理系统实现区域内各学校、各学科图书资源的互通。依托互联网技术,共建共享阅读资源平台,可以实现阅读资源的价值增值。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实现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籍的全区域流通。
其三,交互型阅读支持系统通过人机互动,进行阅读信息查询和阅读导学。经典书籍往往内涵深刻,学生自主阅读难以理解透彻,阅读支持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呈现书籍的背景信息、关键知识要点,并通过具有学科特点的阅读导学单,辅助学生进行阅读。此外,交互系统在让个体获取所需信息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终端提交建议、阅读感想等,实现平台与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实时互动和分享。
4.提供阅读研究的专业支持
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如何正确理解和科学实施全学科阅读是全学科阅读推进的关键。区域层面有以学科教研员和科研人员为核心的专业的研究人员,可以对全学科阅读进行专业支持。区域范围内的全学科阅读的专业支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全学科阅读方法与策略的支持,二是全学科阅读评价的支持。
全学科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支持,可以帮助学生科学阅读。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National Reading Panel, NRP)将学生阅读策略总结为16种。[5]可见,学生的各学科发展水平不同、认知风格不同,阅读方法和策略也存在较大差异。需要从学生情况、学科特点、学校特色等角度,进行本区域的全学科阅读方法与策略的研究与梳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阅读方法,形成阅读策略,养成受益终身的阅读习惯。
全学科阅读评价的支持要着眼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阅读评价要构建区域层面的全学科阅读评价体系,包含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来识别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科的学生阅读能力与水平。以阅读过程评价为指南,诊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改进全学科阅读实践。
经过实践,全学科阅读的区域推进,阅读生态创设是基础条件,阅读群建立是根本范式,资源平台建设是必经之路,专业支持是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曾祥芹,韩雪屏.阅读学原理[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2:273.
[2].肖林.基于PIRLS测评的小学生阅读素养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7:38.
[3].国务院法制办.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Z].2017-06.
[4].朱永新.改变,从阅读开始.光明日报[J/OL].2016-04-19.
[5].原露,陈启山,徐悦.国外阅读策略的教学模式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44(07):120-1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345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