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段婷婷 王佳卉 李进

  摘要:植物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农学类和生物学类各本科专业的骨干基础课程,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植物学教学方式存在诸多弊端,难以适应植物学学科的发展以及高校的素质教育要求。文章针对现今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为提高植物学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学;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1-0150-02
   植物学是农林院校农学类和生物学类各本科专业的骨干基础课程,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课程是以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讲述被子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建成、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等。作为农林院校相关专业必修课,其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现在教学体系的要求。因此,对植物学教学进行创新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植物学教学现狀入手,揭示现存的教学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和创新方案。
  目前,植物学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多数学生仅仅为了拿到学分,通过考前几天的时间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2)传统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认知能力。(3)理论课程教学与实验以及实践教学相互脱节,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4)前沿知识的传授相对缺乏。科学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应只局限在课本知识的讲述上,也应当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一、转变学生思想,主动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科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应仅突出老师的作用,也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在讲课前,适当阐述一些实际的工作常识以及人才竞争对学生切身利益的影响,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自发式原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近些年,该课程被教育部定为植物分类学、生态学、植物繁殖生物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程之一,让学生意识到植物学对考研乃至研究生学习期间的重要性。引入植物学中著名的人物和事迹,培养学生的认知力,如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及中国杰出的植物学家吴征镒“原本山川,极命草木”的感人事迹,从而激励学生,学好植物学大有可为。通过实施各种教育方式,使学生端正态度,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在每学期结束后,认真总结本学期课程开展情况、学生态度和学习情况。在新学期开课前,分析当前植物学课程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大纲。
  二、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
  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前提。植物学的课时因专业不同而有差别。不同专业需要对理论内容进行调整,着力编写实用的教学改革大纲,删除过时及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内容,适当增加一些与植物学相关领域的前沿成果,让学生了解植物科学最新的发展动态,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并与后续课程相接。在教材的选择上,我校所有专业使用的植物学教材都是南京林业大学强盛教授编写的《植物学》课本的第二版,除此之外,我们并没有其他教学资源的引入。然而,许多高校的专业课程并非只指定一本教材,而是给学生一系列难易程度不同的参考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我校选择的教材基础上,引入国内外优秀的植物学教材,如《植物生物学》、Plant Systematics和Principle of Botany等。此外,向学生提供课外阅读资料,包括网络课程、网络资源、植物图片、教学视频、文献等,从而让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其中网络资源如中国植物图像库(www.PPBC.com)、普兰塔(www.planta.cn),教学视频如植物的秘密生活(The Private Life of Plant)、植物王国(Kingdom of Plants)等。此外,对园艺园林的学生,让他们观看一些园艺博览会和各种花展视频,与理论结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理论课程教学上,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生活实践,如讲述植物形态解剖学部分,引入自然现象“树怕剥皮,不怕空心”、“秋风扫落叶”、“藕断丝连”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在对植物分类学章节的授课上,尽量减少空洞的科属特征形态列举,可利用周围常见的植物,让学生总结出该科属特征,加深印象。最后,要关注植物学与其他交叉学科近几年的发展状况,介绍学科发展方向、研究热点,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如在讲述植物的开花时,可向学生介绍异型花柱、功能性雌雄异株、雄全异株以及雌全异株等研究进展。讲述植物的传粉机制部分,介绍达尔文的“繁殖保障学说”,进一步列举成功的研究案例,如黄花大苞姜的“滑动传粉机制”、无柄象牙参的“花柱卷曲”、长柄象牙参的“柱头黏液”等实现自花授粉的方式。
  三、实验课程适当设计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基础学科,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植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对实验课程的科学安排和设计尤为重要。在认真梳理植物学理论课程内容与传统植物学实验内容的基础上,整合实验教学资源,重新组织和增设新的实验内容。增加实验种类,将实验内容合理设计和安排,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型开放实验三种,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要求。如“植物细胞与组织”部分,在完成基本的验证实验基础上,可以适当安排“不同食用或者药用植物后含物的识别与鉴定”;在“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部分,扩增“不同环境中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解剖结构的异同点”;在观察“植物花粉、子房特点”时,可以引入不同类群的植物进行比较,增加学生对周围不同环境下植物的适应方式的认识。在开放式的植物学实验中,适当运用“反思”教学法,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从提出问题、明确实验目的、撰写方案、展开活动和组织交流五个步骤进行教学,开拓学生的思维。此外,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使学生接触实际事物,所获得的各种感性材料比较真实、亲切,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兴趣。结合湛江地区的特点,利用学生的暑假时间,组织相关专业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如:让学生对湛江地区入侵植物、滨海盐碱地植物、红树林植物等进行调查,组织学生采集标本材料用于实验课的观察和分析,同时鼓励学生比较不同生境植物的不同特征。学生也可在老师的帮助下,鉴定采集的标本,对湛江地区的不同植被类型和代表植物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做出分析报告,提出应对常见入侵植物的监控以及防治策略,对滨海盐碱地植物的种类进行归纳并与其他地区的植被进行比较,得出一定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效地训练学生将所学的本门课程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四、深化实践课程与考核方式
  实践课程是植物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将课本内容和周围实际联系起来的重要途径。在实践课上,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外,通过实际的植物,讲述植物学分类术语,加深学生的印象,如根系的类型、茎的分枝和特征、单叶与复叶、花序等。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对植物学实践课程内容进行适当改变。如园林专业,主要以校园以及周边常见的园林树种为主,适当增加园林配置方案等;园艺专业,对园艺花卉以及常见观赏树木或者栽培蔬菜等进行详细讲解;农学、植保专业,主要对草本植物,特别是农田杂草植物要突出教学。有条件的话,建立小型的标本馆,组织学生采集周围常见的植物标本,并进行归类整理,强化后期的教学活动。在植物学课程实习的考核方式上,鼓励学生增加调查性质的植物学实习报告或者开放式的实践内容等。
  综上所述,在对我校目前植物学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现阶段教育方式的弊端,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标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雪梅,范曾丽.高校植物学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324+330.
  [2]郝文芳.地方农业院校植物学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08):367-368.
  [3]南文斌.新时期高校植物学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7,34(01):110-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399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