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宦海霞

  摘要:免疫学是生命科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也是公认的最难学的课程之一。在免疫学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关键。作者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对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免疫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0-0121-02
   免疫学(immunology)是主要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结构及其免疫生物学(生理性的和病理性)功能的学科,包括免疫识别、免疫应答、免疫耐受、免疫调节等的规律与机制的研究,以及免疫机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和免疫学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中的应用[1]。它涉及多门学科相互渗透,如组织解剖、分子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病理学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免疫学在基因、分子、细胞等层次上的研究更为深入,为探索生命奥秘、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更多重要的探索方法和解决方法,其自身也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2]。这形成免疫学的另一特点,即知识进展更新快。免疫学本身具备的这些特点使初学者在开始接触时,不可避免地感到概念多,头绪不清,理论性强,难以理解,压力较大,普遍反映学习非常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紧紧抓住这些特点,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一系列改革,让复杂难懂的免疫学概念能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厘清免疫学的复杂网络关系,结合实际掌握免疫学理论。本人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努力尝试教学改革,现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大纲的制定要符合专业特点,教学内容及时更新
  由于授课专业是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对于教学内容不能照搬医学院校,应当侧重生命技术领域。因此,大纲要以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为基本内容,以免疫应答为重点,适当介绍临床免疫基本概念和当前新的进展知识。并且,每学期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修订完善,及时更新教案、课件。
  二、讲好第一课,合理安排教学课时
  本门课程总授课数为40课时,绪论章节有3课时,除了因为这一章节主要介绍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以及免疫学的发展等重要内容,更是因为它面对的是第一次接触免疫学的学生,要充分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免疫学的发展简史,适宜以故事的形式叙述。例如,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肆虐的黑死病、流感、天花等,关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对疾病抵抗的研究进一步推动免疫学的发展。牛痘疫苗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疫苗,为人类消灭天花做出重要的贡献。它的发现和作用可以引申到什么是抗感染免疫、疫苗是什么以及抗原的交叉反应原理等知识点。诸如此类的讲解,将故事和知识点相结合,充分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针对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其他理论课时的安排为抗原3课时,抗体3课时,补体3课时,细胞因子3课时,CD分子和粘附分子3课时,MHC分子3课时,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2课时,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2课时,超敏反应4课时,免疫学检测技术3课时,另有8课时留给学生做文献汇报。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多渠道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免疫学教学过程中已经显示出弊端,如果整节课都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很容易陷入“填鸭式”灌输知识的疲惫中,对于深涩难懂的免疫学概念以及免疫学复杂网络调节的特点越发得望而生畏,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只有调动学生的兴趣,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会有较好的效果。这需要教师在课件准备、问题准备以及教学内容设计上,花费时间来精心设计和整体把握。首先,在课件上,尽量多用图片和动画,也可以运用网络链接,让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生动。例如,补体的激活途径中,三条途径均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动画,让级联酶解反应的过程清晰易懂。其次,在以教师为主体的讲解过程中,问题的设计非常重要。刚接触免疫学的时候,教师提出问题:免疫是不是对人体都有利?大部分学生经过认真思考认为有利有弊,可以进一步提问有利的方面和不利的方面,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正常免疫和异常免疫的病例,教师总结知识点:免疫是把双刃剑。为什么这样说呢?再结合实例为学生解释免疫的三大功能以及功能发挥不当所造成的免疫病理反应。这样问题环环相扣,串联多个知识点,易于让学生接受。因此,在对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教师要多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回答,也可以留于课后思考,让学生主动寻求答案,在下次课上回答,对问题的回答表现都可以计入平时成绩。
  教学内容安排上,先介绍完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后,再将每部分串联成整体完整介绍免疫应答的过程,最终让学生在较高层次上思考免疫学全貌及内在联系,这样的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结构到功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提高学习能力。同时,在概念的讲解上运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将免疫系统形容成保卫人体的“安全部门”,中枢免疫器官形容为“黄埔军校”,是培养保卫机体安全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就成为长大成熟的战士定居和工作的场所,各种各样的免疫细胞就是担负不同使命、分工不同的战士,T、B淋巴细胞就是兵营中作战的主力军,免疫分子可以看成各式各样的武器。这样的讲解,既生动有趣,能吸引到学生,又有助于学生把复杂的免疫系统网络理解清楚。
  四、教学模块的重新安排
  在理论课时安排上,有8课时是留給学生做文献汇报的。教师讲授完绪论章节后,开始布置学生需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一次作业,作业内容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免疫学内容或者历年免疫学相关研究进展,查找文献,准备PPT做课堂汇报。教师和学生可以针对汇报内容提出问题,请汇报者回答或者大家讨论。对于其中难以理解或者需要掌握的理论,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解答。这一教学模式极大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增强他们查找文献和阅读理解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对于关乎自身疾病的一些免疫学原理以及治疗非常关心,会主动查找各种文献,咨询教师。还有的学生对于历年诺奖和免疫学相关的研究感兴趣。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眼界,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目前看来,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这样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优化考核方式,关注学习过程,提高平时成绩比例
  在考核方式上,我们将免疫学最终的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70%)组成,比之以往的考核,平时成绩的比例由20%提高到30%,除了平时的课堂表现(20%)、作业的完成(20%)、出勤率的考量(20%),最重要的比率来自学生的课堂文献汇报(40%)。适当提高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这是根据教学过程特点对考核方式的进一步完善,比之传统的偏重书面的纯理论考试,更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让教师和学生更关注平时的学习过程而非仅仅是最终的考试成绩。实践证明,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没有影响教学质量,更是对以往传统教学机制单一缺陷的补充和完善,能更好地体现出教育的目的,以人为本,公正全面。
  六、构筑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
  一门课的教学效果,除了需要教师的全身心投入、精心准备外,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教师的个人魅力,构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对于高校教师的教学改革非常重要。高校中的师生关系往往比较淡漠,很多教师上完课,学生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专业背景等。很多教师也只是上课才和学生有接触,课下人走,师生之间几乎没有交流。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教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崇高人格,促使他们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教育力量。当学生喜欢上这位教师,教师的教学和育人将更易于被他们所接受,他们也一定会喜欢上这位教师所教授的课程。
  总之,免疫学虽然难学,但只要教师肯下功夫钻研,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是可以在教和学的层次上取得双赢的。
  参考文献:
  [1]龚非力.医学免疫学[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12.
  [2]刘娟,曹雪涛.2014年国内外免疫学研究重要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1):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16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