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公路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侯慧芳 唐宝利

  摘要:《公路工程概预算》课程作为道路桥梁专业的必修课程,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国家大力提倡的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因此,文章在此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分析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基于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在该课程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公路工程概预算》;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4-0227-02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作为我国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在公路的规划、设计、建设和养护中,工程造价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整个阶段,因此工程造价成了学生毕业后从事公路事业必备的技能。《公路工程概预算》是道路桥梁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唯一涉及工程造价相关内容的课程,该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教学宗旨是培养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学生毕业后无论是在施工单位从事预算和成本控制的工作,还是在建设单位从事投资控制和管理的工作,都需要掌握好这门课程。本文结合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的教学情况,指出了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基于国家指导政策和本校的定位,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展开了一定的探索。
  二、《公路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过于重视理论化教学
  就目前我国高校《公路工程概预算》的教学现状而言,各高校在这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的教学方法,过于侧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没有建立起以满足岗位需求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对毕业生的跟踪调研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由于实践经验缺乏,面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缺乏灵活处理、有效解决的能力。
  (二)教学手段落后,知识滞后
  根据国家的指导政策,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是大多数本科院校的主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枯燥的“灌输式”教学,由于课时量的限制,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理论教学上,而现今工程上各阶段的造价都是通过各种软件实现的,所以学生必须能够熟练使用工程造价软件。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软件教学往往是能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软件,而不能从原理上进一步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且实际应用到的软件的更新速度很快,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学生学到的操作软件可能是已经淘汰了的软件系统,导致不能学以致用。
  (三)教师教学的现状
  目前,由于很多高校教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想法,导致部分高校教师在备考方面花费心力较少,对学情分析不够,再加上高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知识更新较滞后,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环节,而《公路工程概预算》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课程,从而导致授课效果不理想。
  三、《公路工程概预算》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建设
  由于一些高校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鼓励教师深入咨询造价企业、施工企业或者建设单位;邀请广联达、斯维尔等造价公司进行培训等。只有教师掌握了最新的技术和造价知识,才能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应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校内教师要进行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到校进行专题讲座;安排教师外出参加专业论坛、学术交流、师资培养等,拓宽教师的接触面和视野。
  (二)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性教学比赛
  国家提倡应用化教学,应用型人才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型的比赛,同时建立造价软件企业的稳定培训机制来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得到系统完善的培训,保证学生完成从逐步上手的初级阶段到实际操作工程项目的阶段。我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技能大赛,学生在取得不错成绩的同时增加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系统的培训,加深了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及理解程度。
  (三)建立相应的实践基地
  很多高校并未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基地,导致学生对在造价中涉及的具体操作及流程只具有模糊的印象,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公路工程概预算实践基地,以应用实践型课程取代传统授课课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另外,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校企一体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做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培养目标,使企业与学校都得到了双赢。以我校为例,学校高度重视与企业的合作,采取“校企合作”、与企业联合办学等模式,推动教学改革,并且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四、总结
  通过《公路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不仅掌握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同时应该注意到,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效果,不断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廖伟平.高职“园林工程概预算”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
  [2]许家雄.《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资讯,2012,(16):181.
  [3]陈艳香.“双师型”教师在《土木工程概论》教学中的特色[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32(10).
  [4]王林均.《建筑工程概預算》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浅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4,(3).
  [5]黄山,鲍学英.建筑工程概预算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0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