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循证教学应用条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为祺
摘 要:循证教学(Evidencebased teaching),在我们看来是一种基于对有效教学证据的收集和整理,强调对教学原理的把握和理解,注重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和反思,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情和教师个人教学经验以及现阶段被证明的最有效的教学证据融合有效进行教学的思想。循证教学是基于现阶段被证明的最有效的教学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应用有必然性和可行性,该如何实施是我们需要明确的问题,本文从教师的角度对循证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条件进行明晰。
关键词:循证教学;教师;循证素养;理论储备
一、 提高循证素养
很多语文教师教学偏向经验教学,将多年教学经验看作“金科玉律”,二十年前的教学方法二十年以后也可以继续使用,但是二十年前的农业生产方式到二十年后就变得非常落伍,多年来教育领域中教学思想很少有大幅度的改变,这是教学实施的方便之处也是教学发展的致命之处。我们并不是否认经验主义,但是长久的经验主义导致教学进展停滞不前,教师的改革动力不强,理论学习热情不高,教学的效率很难有大幅度的提升,这也是现在教学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在科技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完善自我角色,明确自己并不仅仅是传授语文书本知识的授业者,也不仅仅是学生情感学习的拓展者,更是一位不断自我超越的研究者,学会运用现有的最佳证据进行有效教学,或者是学会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进行有效教学。循证思想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必然是具有可行性的,教师依证教学,学生通过教师的理性教学方法,获得科学学习方式,从教师有效教学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有利于整个教学过程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循证思想是教师通向专业化的通道之一,它需要教师有理论学习自觉性,在日常生活教学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特征知识素养是重要的条件,成为一名优秀的专家型教师不仅需要有专业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有出色的教学能力。长期倡导遵循证据思想的学者认为,这种思想是未来的专业人员适应社会变化,进行批判性推理,实现教学问题解决的已知最佳方法,有利于实现现有资源的综合。
提高循证素养首先需要教师了解循证教学思想。它是一个实践性的教学思想,指向教学效率的提高,它所需要的是教师对教学有效方法的收集和运用,很多时候由于教师之间的联系断层,教学方法很难进行有效地传输和解释,这也就会出现教师对教学思想的理解不到位产生的生搬硬套,不问学生学习情况,不在乎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一种教学方法,没有做到量力而行。所以我们要求教师首先对自己的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这包括对自己的教学风格的认知,自己原本属于什么样的教学风格,如果改善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学思想,选择什么风格更有利于和学生之间产生共鸣,继而学会对现实教学问题进行正确表征,分析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核心,对问题解决进行连接锁定,以此选择合适的理论进行支撑,在数据库中找到与现实相似的教学问题以及实践证据进行对照,结合课程标准进行高度融合实施教学过程设计,完成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提高教学的科学性,这是循证教学开始的基础。
提高循证素养要明确证据的含义,了解证据的划分指标以及证据使用的益处。证据是基于多视角和多立场的,来源广泛且效用不等,所以美国对循证教育证据的选择主要是根据研究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越理性,证明证据的可使用程度越高,要了解证据的划分指标,证据是基于多视角和多立场的,来源广泛且效用不等,美国教育家对循证教育证据的选择主要是根据研究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将其分为六个等级:第一个等级,随机对照实验(真实验);第二个等级,对照组实验;第三个等级,先后比照实验;第四个等级,相关研究;第五个等级,案例研究;第六个等级,道听途说的传闻。其中,一級最高,六级最低,遵循WWC指南,以确定支持每项建议的证据的强度。在这些情况下,专家组依靠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不太严格的研究支持,为建议指定“最小”评级。专家组确定大多数建议都得到最低限度的证据支持。虽然许多研究支持每项建议,但很少有研究检查这些实践的有效性,一些研究评估了包含多种实践的干预措施,而且许多研究没有提供关于比较组收到的指导的充分信息。在国外已经有很多教学证据库,作为教师对证据不仅是直接使用,也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验证,不断为证据库收集新鲜的有力证据。提高循证教学素养要求教师对教学证据进行合理化调整。循证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进行修正改善,即使在某一领域出现了最佳证据,作为教师,其职能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是一名研究者的身份,创新性是其自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盲目不可取,会导致研究的意愿降低。
参考教学经验在现实教学中是广泛存在的,但是没有经过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不一定能产生高质量的决策和效果,对证据运用的方法、个人的价值取向都会影响证据的使用,因此在考虑和选择证据时就是要参考和考虑现有的最好证据,唤起教师的“证据意识”,增强教师的“知证观念”(evidence-informed)从而使证据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教师有意识地在证据库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对比和参照,筛选出和面临问题相似之处的方法,参照他人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思路进行自我筛选内化,这也是教师具备循证意识最重要的作用。在证据库中没有他人经手的成功的案例就需要教师根据现有的教学证据进行总结和概括,相比于直接经验,间接经验能够帮助老师避雷,显现出更高的效率。
问题的确定意味着循证教学的起点是具体的。教师从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或对问题认识的不清晰都是影响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教学的走向,成为循证教学问题解决的重要障碍,最终无功而返。在确定问题后,清晰地表征问题也非常重要,问题表征的适当性影响问题解决的难度,也意味着以某种形式化方式或图表或文字等方式精加工组织对问题的思考。
提高循证素养需要了解教师在教育中需要什么证据,戴维斯认为,一般需要三类证据:用来证明结果、用来验证过程、用来说明伦理。第一类是为了说明一种教学法比另一种教学法更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需要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或者准实验进行证据的收集,或通过问卷调查使用相关或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变量的分析。第二类主要考虑教育过程对不同学生的意义,主要指向因材施教,对学生的某种进步或者某种退步的预判和测量需要更高的证据,一般可以通过质性研究或者进行观察法以及访谈法。第三类考虑的是采取某种教学方法的正确性和正当性的问题,可能会存在方法论的正确但是道德的缺失,比如不平等或者不公平。 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强调的情景教学法中,教师首先想到的是去学习、模仿李吉林老师的课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能会去阅读书本知识,总结李老师的教学思想,因为李老师的教学方法已经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证明是有效的,语文教师根据她的思想进行深化,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愿望,调整教学,收获良好教学结果,进行循证教学良性循环。
二、 增强理论储备
循证教学以已有的理论为立论基础,在现有的证据稀缺或已有的证据存在问题、在确定性不足的及较薄弱的地方建立好的证据,增强理论储备是形成循证教学思想的基础,教育科学既是结构复杂的理论科学体系,又是实践性非常突出的应用科学体系,将教学情境中需要的证据进行合理选择和创造性应用直击理论与实践联结点,直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理论学习时,教师首先要主动夯实语文基础知识,为教学过程主动寻求理论和实际经验的对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监控教学行为,进行教学反馈,根据学生课堂反映,调整教学,在教学反思中,评价教学效果,思考教学存在的不足,调整后续理论的选择,实现教师教学的自觉程度,从被动转向主动,自主工作,获得自由教学过程,有利于在教育研究中获得乐趣。
要重视语文教学方面的理论分类和相应研究证据的积累。理论方面的积累是教师的基本素养,众所周知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知识素质由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组成,这就是理论储备的内容,需要教师双管齐下,既要重视对语文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和深化,也要强调对自我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的不断打磨和完善,这其中更需要强调的是教师教学方法的积累过程和使用方式。教学思想积累过程可以分为直接经验积累和间接经验积累,也就是可以通过听课、磨课或者书籍阅读等方式进行,在此我们更着重强调的是后者,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能否将阅读过程中积累的思想进行有意识地归纳、总结、内化、生华,有效理解以求在教学过程中的自如运用,减少生搬硬套式的僵化处理,这是循证教学增强理论储备的最重要的一点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削足适履的现象,例如当年风靡杜郎口教学模式,大范围学习成效并不显著,很多学校多年后又回归了学校原本的教学方式,杜郎口教学模式是符合学校的自我特色的,所以有效积累前提是教师的理解性积累,在证据方面,从事语文教学的研究者不占少数,但真正对语文教学实践进行元分析與系统综述的研究者却不多;在证据积累方面,从已有的文献资料中进行搜集需要依靠教师的文献检索能力,教师要了解用什么工具和方法寻找科学的证据,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尤其更应该强化相关技能。由学校领导班子组织经营团队,对教师进行深化培养教育,提高整体教师教学的专业性。
三、 结语
循证教学在小学语文中应有其天然的适用性和可实施性。开辟收集教学经验积累有效总结教学方法,帮助教师进行汇总查找,在有效教学法的数据库中,教师按图索骥,有证可循,依证实践,无证创新的可持续积累,持续改进系统框架,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未来开辟出更加广阔的空间。不断对教师进行多元化评价,加强教师自我认同,提高教师理论基础,发展循证教学应用创造性,全面深入了解教师复杂性。在教学情境中创造性使用循证教学,也需要学校提供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激励自己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进行教学实验,自觉通过课题等形式,针对常见的教学问题进行方法实施,同时需要家长对循证教学的理解。在循证教学中教师提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提供对教学的期望,家长针对学生需求提供帮助和理解,促进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登.教师实践智慧的五种常见误解及其澄清——基于循证教育学的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16,28(4):3.
[2]张正严,李侠.“基于证据”征订教育政策[J].教师教育学报,2017,4(1):89.
[3]许爱红.基于证据的教育及其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9):19.
作者简介:王为祺,江苏省徐州市,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0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