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整体语言教学的读写结合式教学案例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孙洁

  摘要:整体语言教学强调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有机统一。听、说、读、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拟以课文《白杨礼赞》为载体研究读写结合式教学,在学生理解言语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文本的言语形式,找到读写结合点,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达到提高言语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整体语言教学;读写结合;象征手法;微写作
  部编版语文教材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教法学法有机融合。教师应树立整体语言教学的意识,明确“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的理念,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深入挖掘文本的读写结合点,有效地进行写作训练,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拟以《白杨礼赞》教学为例,将文本中象征手法的使用技巧作为读写结合点进行课堂微写作训练,以期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
  一 、教材分析
  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紧承第二单元回忆性散文的学习,在单元导读中明确人文素养目标为“要求学生领会作品的情思,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语文要素培养目标则提出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散文的特点。在学习《白杨礼赞》一文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的小桃树》《爱莲说》等文章,为学习这篇托物言志散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白杨礼赞》表面写树,实则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西北抗日军民的坚强意志和精神。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赋予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文章的写作思路清晰明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品味赏析语言,理解文中烘托、对比、抑扬手法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以及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语文核心素养,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也较好。学生已经学习了《我的小桃树》《爱莲说》和《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等文章,而托物言志的代表作《爱莲说》、八年级课外古诗《赠从弟》,学生们很熟悉,其对象征这个概念也不陌生。
  三、整体语言教学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整体语言教学倡导听、说、读、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结合,强调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能力的统一,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真实的语言行为,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部编版语文教材以双线组元为设计目标,包含立德树人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要素,教学中应遵循这一目标,注重语文内容和形式的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只是“例子”,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写作。教学《白杨礼赞》这篇课文时,笔者紧密结合整体语言教学的要求,既教内容,也教形式,通过设置三个课堂活动,让学生理解运用象征手法的写作技巧,学会“托物言志”散文的写作方法,做到一课一得。
  四、整体语言教学下的教学设想
  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学习目标,在课堂上重点解决三个问题:
  1.教言语内容:文章为什么用象征手法?
  2.教言语形式:文章是怎样使用象征手法的?
  3.形成言语能力:我将如何运用象征手法?
  通过自主阅读、群文阅读比较,找到读写结合的契合点,以读促写,通过展示点评、归纳总结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五、整体语言教学下的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文章昂扬向上的情感。(重点)
  2.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品味赏析语言,理解烘托、对比、抑扬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重点)
  3.通过自主阅读和群文阅读的方式,掌握象征手法的写作技巧,学会使用象征手法进行写作。(难点)
  六、整体语言教学下的教学实施
  (一)教言语内容
  文章为什么用象征手法?让学生了解教材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
  教师活动:
  1.任务驱动一:齐读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礼赞”白杨树?(提示学生阅读课前预习内容,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2.讲解象征手法。
  3.教师小结。适当提醒学生理解事物的象征意义是客观特征与主观情感的有机结合。
  学生活动:
  朗读课文,独立思考,在文中找出描写白杨树外形特点、内在品格和揭示象征意义的句子。
  活动设计意图:
  设置的问题不琐碎,一以贯之,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掌握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象征手法。
  (二)教言语形式
  文章是怎样使用象征手法的?言语形式的学习就是学习教材谋篇布局的语言组织方式,是技巧的学习。部编版语文教材格外注重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 “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部编版语文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 [1]
  教师活动:
  1.任务驱动二:通过群文阅读,比较古诗《赠从弟》、文言文《爱莲说》、散文《白杨礼赞》三篇不同文体的文本,寻找文本的相同点。
  2.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时,适当提示学生注意文本对所托之物的描写语句,以及作者为了揭示所托之物的象征意义而使用的方法。
  3.教师小结。讲解托物言志散文的特点和常用方法。
  学生活动:
  小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归纳总结三个文本的相同点。
  活动设计意图: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此环节通过创设情境,运用群文阅读法点燃了学生思想的火花,使学生理解托物言志散文的特点以及烘托、对比、抑扬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学生合作探究,在积极的思考和师生、生生对话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群文阅读扩大了教材的外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带着阅读的思考展开合作探究,容易掌握文本的言语形式。
  (三)形成言语能力
  如何将象征手法运用到具体的写作之中?言语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教材中找到读写结合的切合点,以读促写,是课堂生成的亮点部分。   教师活动:
  1.任务驱动三:让学生选取熟悉的某个事物,赋予它一定的象征意义,进行微写作。
  2.教师和学生同时动笔,教师写下水文。
  3.展示学生作品,朗读,点评。(提示学生结合象征手法)
  4.将教师的下水文和学生交流,归纳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学生活動:
  进行微写作训练,展示作品,点评他人作品。
  活动设计意图:
  完成语文言语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即“我如何写”,课堂生成,学生掌握象征手法的写作技巧并学以致用。学生能将课堂所学当堂反馈,言语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提升。
  (四)教师课堂总结
  七、整体语言教学后的深刻反思
  部编版语文教材注重“双线组元”的阅读体系,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依据单元导读的双线结构,兼顾人文素养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学生通过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学习,领会《白杨礼赞》昂扬向上的情感,掌握象征手法的使用技巧,再进行课堂微写作,提升其表达能力。
  整体语言教学把语言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每节课都应该包括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而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阅读课文其实就是在文本中汲取精神养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获取语言意义,学会语言形式,这是写作训练的切入点,也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以读促写是要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给学生写作技巧和知识,将阅读分析与写作技巧有效迁移。 [2]基于此,笔者将《白杨礼赞》读写结合点设为象征手法的使用技巧,训练学生进行课堂微写作。笔者认为本案例比较成功的原因是重视对如下两个问题的把握:
  1.明确读写结合式教学是在完成阅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开展的,找到读写结合的切入点,落实语文要素目标的达成。通过前两个任务驱动,为学生理解运用象征手法做了铺垫,再水到渠成地进行微写作,学生没有茫然无措,写作内容丰富,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地使用象征手法。
  2.秉承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教会学生方法的理念,在微写作环节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微写作片段进行点评时,学生能结合习作具体的语句和课堂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特点和象征意义角度点评。交流探讨教师下水文时,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积极发言,课堂充满活力。教师的习作能起到引导作用,给没掌握象征手法写作技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知识补充,更是用新颖的形式进行了课堂总结。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当堂修改文段达到升格的目标。一节语文课,有得也有失,笔者不会停止探索的脚步,期望在语文教学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
  
  注释: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2]常荷颖. 初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硕士论文,2018.
  作者简介:孙洁(1984—),女,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湛江一中培才学校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19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