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区域推进联村导师制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益民

   摘 要:联村导师制是实现关爱帮扶引领学生幸福成长的有效举措,是实现校风、家风与民风良性互动发展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实现教育社会综合志愿服务的有效形式。文章简述区域推进联村导师制的架构,并从学业辅导、文化育人、生活德育、安全教育、心理辅导、家教指导、红色党建等七个维度,对区域推进联村导师制的实践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联村导师制;协同育人;教育管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058;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8-0030-02
  为了解决学生离校离堂就离教、校外失管失教陪伴不足问题,为了解决社区教育师资缺乏、乡村振兴专业人才缺失问题,为了解决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不到位等问题,浙江省兰溪市教育局在试点探索联村导师制工作基础上,于2018年3月全面启动联村导师制实践研究,全域推进联村入户心连心工作,也包括联社入户和联企入户。联村导师制的实施,有效地实现了学生离校离堂不离教、校外有管有教有陪伴,能够引领学生幸福成长,贯彻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了乡村、社区教育与建设的发展,更好地体现教育的社会综合志愿服务,构建了多方整合联动的立体协同育人体制机制。
   一、区域推进联村导师制的架构
   联村导师制是指学校教师志愿参与乡村、社区教育与建设的教育社会综合服务机制。联村导师是指走进村庄为学生成长成才、乡村发展承担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学校教师。联村入户是指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联村导师志愿联系一个村,以乡村文化礼堂、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为主要基地,深入走访学生家庭进行关爱帮扶,帮助村两委开展各项志愿性质的校外教育服务等活动。以“统整、联动、服务、创新”为联村导师制的实践研究理念,主要目标指向引领学生幸福成长,成为和善、和美、和乐的“三和”之人,助推乡村振兴与发展。兰溪市教育局将联村导师的角色定位为学校教育使者、社区教育工作者和乡村文明振兴志愿者。联村导师的七大职责是学业导师、文化导师、德育导师、安全导师、健心导师、家教导师和党建导师。为此,基于目标和职责,从学业辅导、文化育人、生活德育、安全教育、心理辅导、家教指导、红色党建等七个维度开展实践活动。
   二、区域推进联村导师制的实践
  1.学业辅导
  联村导师团由不同学段的优秀教师组成。联村导师制可以将区域优质资源引进联系村,联村导师可以利用周末、假期时间走进联系村组织学生进行学业辅导,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留守儿童、外来务工者子女、困境儿童“失教”问题。每周至少开展一次联村入户学业辅导活动,并做到“三个一”,即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一个帮扶计划、建立一套个人档案、解决一批难点问题。
  2.文化育人
  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联村导师积极参与挖掘优秀的乡土文化,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丰盈了村民的精神世界。同时,引领学生学习并传承优秀的村落文化、红色文化、乡贤文化、礼堂文化、名人文化、非遗文化、工艺文化等乡土文化。通过师生送文艺、送春联入村,携手助力乡村文化礼堂、文化长廊、文化墙等文化建设,打造特色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从而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村民文化素养的提升。
   3.生活德育
  生活就是一门德育课程,生活即教育。德育成效最终体现在生活实践之中,体现在一言一行之中。身教重于言教,联村导师主动关爱外来务工者子女、留守儿童,已在全市两百多个行政村成立留守儿童志愿管护中心,基本实现留守儿童及外来务工者子女关爱帮扶全覆盖。同时,引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文明乡村建设、水资源保护、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并引导学生文明乘车、文明购物、文明劝导,自觉做家务,当家长的小助手等。教师联村入户可以适时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4.安全教育
  安全工作责任重如泰山,联村导师重点加强防溺水、交通安全等教育。如给村庄附近的水库设置防溺水警示牌并定期巡逻,引导学生坐安全车,走文明路,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与村两委建立安全教育联动机制。教师联村入户可以将安全教育理念及时传递到每一个家庭,使家庭、社区、学校构建一套完整的安全教育管理网络。
  5.心理辅导
   每个学生都可能遇到心理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高度重视。部分留守儿童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这个群体中的少数孩子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教师联村入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引导这部分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联村导师在行政村成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关爱服务中心,让其成为学生心灵健康成长的港湾。
  6.家教指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为了加强家教指导,联村导师在中心村建立家教指导中心,定期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家风家训大讲堂等活动,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为了方便家长,服务家长,还把家长会安排在村里召开,这深受家长欢迎,家长们称之为家门口的家长会。
  7.紅色党建
  农村是党的根基,农村的党建工作至关重要。教师联村入户可以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党和国家的精神落实到最基层,指导基层党建工作,促进基层党建发展。通过开设红色讲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走进党史教育基地、体验清廉教育、读红色书籍、唱红歌、缅怀革命先烈等活动,发挥党建育人的作用,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三、区域推进联村导师制的成效
  目前,全市88所中小学、公办幼儿园的4 246名教师参与联村导师工作,共结对帮扶1 320名留守儿童及外来民工子女,累计开展公益性教育辅导19 230场次,联村入户80 712户,受益儿童达85 455人。联村入户心连心,离校不离教,离校不失管。学生素养大发展,学生学业有长进,文化有提升,品德有提高,能力有增强,安全有保障,生活更快乐,这也促进了乡村的振兴与发展。   1.联村导师制是实现关爱帮扶引领学生幸福成长的有效举措,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机制
   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尤其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外来务工者子女、生活困难学生、特殊教育学生等群体,实现了培养一个幸福学生,成就一个幸福家庭,构建一个幸福社会,切实解决了学生离校离堂就失管失教,特殊学生、困难学生、留守儿童的缺爱缺帮,家校村协同教育形同虚设,校外安全缺乏保障等问题,进一步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构建了教育局——鄉镇(街道)政府——乡镇(街道)教育党总支、成技校——学校(幼儿园)——中心村两委“五位一体”的联村导师制管理机制,形成多维协同一体化联动管理体系。
   2.联村导师制是实现校风、家风与民风良性互动发展的有效载体,是促进乡村振兴与发展的重要方式
  联村导师制促进教风带学风,学风促家风,家风促民风,实现了校风、家风与民风的良性互动发展。以培育参与乡村振兴的未来人才为目标,以培育文化新苗、红色孩儿、乡村小导游等为载体,积极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等,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助推乡村振兴。联村导师制也解决了乡村、社区教育师资缺乏的问题,加快了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提高了国民素质。
   3.联村导师制是实现教育社会综合志愿服务的有效形式,是提高人民对教育满意度的重要路径
   联村导师制是实现教育社会综合志愿服务的有效形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2019年1月,“联村教师”新模式荣获第六届全国地方教育制度创新优秀奖。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评价兰溪联村教师工作是非常重大、重要的教育创新。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曾晓东教授评价兰溪联村导师制是一种向善的行为,这种创新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在基层释放彼此的善意,是教育综合社会服务的很好体现。兰溪市各中小学、幼儿园联村导师工作扎实开展,百花齐放,各具特色,走村入户心连心,让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百姓的好评,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肯定。
  参考文献:
  [1]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浙江省社科联“四个强省实践的基层典型案例研究”专项课题研究成果,立项编号:19SL22
   作者简介:李益民(1970-),男,浙江兰溪人,高级教师,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80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