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音乐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音乐区域的材料投放直接影响着音乐区域活动的高效开展。教师应“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拿的材料”,这对于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发展幼儿的音乐分析能力,促使音乐区域活动的功能最大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区域 材料 投放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1-0033-02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学习坏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音乐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自由的音乐“学习环境”。幼儿通过自由自主的探究,更易获得音乐知识的“意义”,在头脑中形成“图式”。音乐区域材料的合理投放对于音乐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幼儿知识的建构具有积极意义。
一、音乐区域材料投放要进行年龄分层
幼儿园音乐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教师在进行音乐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时要避免盲目性,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层,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个人能力进行分层投放。
(1)小班音乐区域材料投放。小班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新颖的、色彩艳丽的、形象生动的材料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音乐感知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较弱。在材料投放时,可以选择一些彩色的铃鼓、腕铃、三角铁等容易操作的乐器。在图谱方面,可以投放有小动物图案的“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节奏的图谱。在音乐选择方面,可以投放一些节奏鲜明、结构短小、趣味性强的儿歌、歌谣或带有标题的器乐曲,如:《小青蛙找家》《小猪睡觉》《小鸭子》《狮王进行曲》等。
值得注意的是,小班音乐区域材料的投放并非越多越好。小班幼儿观察的持续性、注意的稳定性以及注意的分配与注意转移的能力均较差,若面对的材料种类太杂,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他们对于音乐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因此,音乐区域投放的种类不宜太多。另外,小班幼儿自制力较弱,不太善于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其分享和等待的水平较低。教师在进行音乐区域构建时,选择的材料无需过多,但是同一种材料可以多些,这也避免了幼儿因为争抢材料而耽误音乐区域活动的开展。
(2)中班音乐区域材料投放。中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音乐的感受能力均有所提高,因此,在进行乐器材料投放时可以考虑投放双响筒、蛙鸣筒、中音木琴等色彩较丰富乐器。在图谱方面,可增加“前十六”“后十六”“附点音符”的运用。在音乐选择方面,可以投放节奏欢快、曲调优美、想象力丰富的歌曲,其结构可以是一段体或二段体,如《喜羊羊与灰太狼》《扮家家》《憫农》等。也可投放一些结构较小的摇篮曲、进行曲、舞曲。
(3)大班音乐区域材料投放。大班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音乐理解和分析能力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材料投放时,除了投放基础性小乐器,还可以投放低音木琴、高音木琴、小军鼓等乐器。在图谱方面,不仅可以适当增加“附点音符”的数量,还可以投放“切分音”“三连音”的图谱。在音乐选择方面,可以选择情感丰富,节奏多变的乐曲。如《最美的画》《玩具兵进行曲》等。
音乐区域所投放的材料,还应关注同一年龄层中不同幼儿的能力和水平差异。在材料投放时,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材料的投放和使用。
二、音乐区域材料投放应具有可操作性
维果斯基提出了“内化说”,认为“智力的形成”与材料操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材料操作是进行知识转化的中介”。
现实中,一些教师在音乐区投放材料后,只允许幼儿看,不允许幼儿动,使得音乐区成为摆设,教师并没有给幼儿操作材料的机会,音乐区的价值也未得以实现。教师应允许幼儿进行自主且实际的操作。在音乐区域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关注幼儿对于材料的操作,也要重视材料本身的可操作性。所投放的材料,既要“好看”,又要“实用”,一种材料应该有多重操作和使用方法。如:红绸,不仅可以做彩带、翅膀,还可以做围栏、渔网等。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能够较好地调动幼儿参与音乐区域活动的兴趣。
三、音乐区域材料投放可与集体教学活动保持一致
音乐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都是幼儿园整体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目标应是一致的。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区域材料投放时,也应合理布局,充分优化音乐区域投放的材料,使音乐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互相配合,互为支撑,共同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以主题活动《秋天》为例,教师可以投放由树叶做的节奏谱,墙面也可以装饰一些藤条作为五线谱,上面还可以挂上带有动物或水果图案的小音符等,使音乐区的整体环境与教学主题保持一致。另外,教师也可以在集体教学活动的前后在音乐区投放适宜的材料。如进行《小猪睡觉》儿歌学唱活动时,教师可以课前或课后在音乐区播放歌曲,让幼儿提前熟悉旋律和节奏、歌词和结构,以此作为集体教学活动前的铺垫,让幼儿潜移默化地了解歌曲。
四、音乐区域材料投放应体现丰富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以声音为载体的抽象的艺术形式。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有助于幼儿将多样化的材料与音乐对接,获得多元化的感官体验,最终,将抽象的音乐“具体”于头脑中。
教师可以投放成品、半成品材料,如小型的打击乐器——沙蛋、响板、双响筒等;也可以鼓励幼儿用废旧材料自己制作乐器,如用矿泉水瓶和沙子、黄豆制作的沙锤等;还可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材料,如用筷子做鼓槌、笔筒做小鼓、钥匙串做摇铃等。
在进行音乐区域材料投放时,还应充分考虑男孩群体的需要。目前,在幼儿园的音乐区角中,主要以女孩的服装、道具、装饰品居多。教师应合理增加男孩的服装道具的数量和种类,如学习《小小兵》儿歌时,可投放小士兵的军装和军帽,还可以用废旧的纸壳制作小手枪,当唱到“乒乒乒,乓乓乓”,男孩子会自然拿起小手枪进行表演。
同时,幼儿在制作材料或使用材料之初,教师应适时给与帮助,为其提供“支架”。当幼儿掌握了基本制作或使用方法后,教师可逐渐把“舞台”还给幼儿,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向幼儿转移”。
五、音乐区域创设可构建多渠道的材料来源
幼儿的成长发展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与配合,幼儿园音乐区域活动更离不开家长的关注和参与。在音乐区域活动材料的收集整理过程中,除教师自己进行积极的材料准备外,还应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动员家长为幼儿的音乐区域活动准备材料。这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让教师能够专心于教学工作的思考与实践,精力充沛地完成教育和保育工作,也有助于家长了解幼儿园音乐区域活动的教学内容,清晰幼儿的学习进程,指导幼儿的家庭学习。另外,教师也可鼓励幼儿根据教学主题为音乐区域收集材料,这既能使幼儿获得成就感、满足感,也有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蒙台梭利指出:“儿童的学习是从动作开始,当儿童开始动作(操作)时,他的大脑也已开始与周围的环境相联系,与之相互作用,学习活动也就开始了”。幼儿园音乐区域活动不仅为幼儿提供了操作的环境,更为其提供了相关的操作材料。这对于促进幼儿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及音乐分析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无疑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在为音乐区域投放材料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立足音乐学科体系,进行合理投放。
参考文献:
[1]叶屏屏.幼儿园音乐区域活动材料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2]赵琇玮.音乐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学习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3]王秀萍.幼儿园音乐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4]李季媚,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赵慧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532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