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导师制在初三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涛

  【摘  要】在初三班级管理中,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班级各科任教师以导师的身份参与班级管理,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服务中考备考。导师制在初三班级管理中的实施,是对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完善和补充,拉近了师生关系,有利于中考备考,促进了师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导师制;初三;班级管理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最大的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进行德育教育,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导师制由来已久,在初三班级管理中,践行全员育人导师制,不仅可以细化教育功能,关心每一个学生,更有效地服务中考备考,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地发展,也可以促使导师在实践中注重终身学习,使导师的素质不断提高。
   一、导师制综述
   导师制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古时的私塾制。在孔子的教育实践中,就有了导师制的一些因素,当时孔子收受门徒,实行个别指导,因材施教,成就巨大,影响深远。但这种以“私塾制”形式呈现的“导师制”与建立在现代学校教育基础上的规范的导师制有很大的区别,现代导师制从属于现代学校教育范畴,导师的行为处于严格的现代学校管理机制规范之下。
   真正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下的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随后,导师制被作为一种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被大学普遍采用。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与此同时,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不少教育工作者开始在中学教育中尝试并推行导师制。特别是近两年的新高考改革,直接推动了导师制在中学教育中的落地生根。
   二、初三班级管理
   初三,也称作九年级,是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学年,初三期末将举行升学考试,依据考试成绩及学生填报的志愿,学生将被选拔进入高中或其他学校。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初三班级管理,除了具备班级管理的全部属性外,还面临着初三学年的最大任务——中考,中考作为学生义务教育的毕业暨升学考试,是学生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第一次选拔性考试。可以说,整个初三学年的教学基本围绕中考展开,初三班级管理同样是围绕中考进行。
   三、在初三班级管理中实践全员育人导师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一章第三十二条规定:“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这是国家关于教育、关于人才培养问题的明确指示。
   在初三班级管理中,班级各科任教师以导师的身份参与班级管理,全面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发展,积极对待中考升学问题。
   (一)总体原则
   实施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服务中考备考。
   (二)确定导师和学生
   班级全部科任老师、全体学生参与,在学生和教师间进行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经必要调整后,使每个教师成为5-8名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导师。
   (三)导师职责
   关注受导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上的细节表现,帮助、指导受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受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
   关心受导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提高考试成绩;
   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受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及其他科任教师沟通,全面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
   (四)学生职责
   经常主动地向导师汇报学习、工作情况,接受导师指導,按要求完成导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积极主动地参与导师所组织的各种活动,服从导师安排。
   每学期撰写一份心得体会。
   (五)具体实施
   1.摸底建档
   导师与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联络,及时沟通情况,全面了解所指导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了解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动态,填写成长记录档案。
   2.谈心交流
   两周至少与学生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学习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填写成长记录档案。
   3.家访(电访)
   每月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建立家长联系本,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
   4.及时沟通、定期会诊
   导师与班主任及时沟通、汇报,以便班主任全面了解情况。班级全体科任老师定期交流学生动态,群策群力,共同研究对策,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四、导师制在初三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
   (一)提高复习备考效率
   在初三班级管理中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一方面,能使老师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情及思想动态,及时有针对性地改进复习备考策略,从而提高备考效率;另一方面,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每位学生都有关系密切的导师,有问题找导师,心理问题能够及时得到疏通;导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更适合的学习方法、目标,有助于学生更用心地投入到复习备考中,从而提高复习备考效率。
   (二)导师制是对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完善和补充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班级管理工作主要由班主任承担,任课教师通常不参与班级管理,只承担教学任务,这容易造成管理与教学“两张皮”现象。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努力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力争让每一位教师成为学生的导师,让每一位学生的“人生前程有人指、求学途中有人带、生活困难有人帮、成长路上有人爱”,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对传统班主任管理模式的完善和补充。
   (三)导师制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支持
   班级授课制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但却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个体的导师制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导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掌握,在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为个性不同、智力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法、目标等,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提供支持。
   (四)导师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常言道:想要给别人半桶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导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本身要具有大量专业及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学生各类问题可能层出不穷,作为导师,唯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扩充自己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启发学生,所以导师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总之,通过实施导师制,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完善了班级管理,提高了初三复习备考效率,使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导师制加强了班级学生教育管理的力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的特色更突出,也更容易激励和发展学生的特长,能够提高班级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参考文献】
   [1]古志华.基础教育的新探索——中学导师制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07(02)
   [2]王金洲.初中实行“导师制”的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欧阳文根.初中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4]李星.中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4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