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社会活动培养责任意识的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董聪敏
摘 要:德育具有实践性和体验性的特点,教师应重视组织学生开展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最大化地发挥活动的德育功能。教师通过开展社会活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策略有:构建活动情境,树立责任意识;团队合作配合,提高责任动力;组织亲子活动,强化责任习惯;重视活动心得,加深责任领悟。
关键词:德育;责任意识;社会活动;活动情境;团队合作;亲子活动;活动心得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9-0023-02
德育具有实践性和体验性的特点,新课标明确指出德育应积极贯彻和落实到社会活动中,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对品德内涵、法治意识、生活规则等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在参加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行为习惯能够得以规范,道德认知能够得以提升,道德情感能够得以深化,道德行为能够得以践行。因此,教师应重视组织学生开展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开展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时,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进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一、开展社会德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如今,学校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德育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如果教师单纯就社会责任内涵进行硬性灌输,则会限制学生的领悟程度。同时,德育内容也会因其枯燥性而限制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社会活动是一种实践性、探究性很强的活动,教师以社会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德育工作,所呈现的作用和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德育内涵的理解,形成良好的品德素养。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相关规则,以及身为公民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有进一步的了解,進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要重视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化组织与实施,最大化地发挥活动的德育功能。
二、开展社会活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策略
1.构建活动情境,树立责任意识
在组织具体社会活动之前,教师需要根据活动主题和内容,构建直观的情境,促使学生通过情境观察与体验加深情感认知,并且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使学生在接下来的社会活动中表现更加积极,态度更加端正。通常情况下,在社会活动开展之前,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与活动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促使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加深情感体验,从而树立自身在社会活动中的责任意识,并明确责任范围和具体要求。比如,教师组织“节约是美德”社会活动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活动主题直观展示给学生,如农民伯伯在田地里挥汗如雨、一些国内外名人有关节俭的典型事例、旧时代贫困地区人们的生活状态等图片或视频。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节约形成正确的情感认知,并积极参与到“节约是美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节约是美德”宣传板报,在学校周边范围开展“节约是美德”主题宣讲活动等。教师合理构建情境,能够加深学生对社会活动的思想认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促使其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参与到社会活动中。
2.团队合作配合,提高责任动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需要创新社会活动组织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组织合作型社会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责任动力,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社会活动,并在活动实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和品德素养。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参观科技馆”社会活动。在前往活动目的地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并在各小组内选出小组长,让其负责组内人员人数核定、组员职能安排等工作。在参观科技馆活动期间,各小组要做到人员职能明确、分工合理,成员之间团结互助、互相关心,从而提高大家的责任意识。同时,在活动期间,各小组内成员应该科学地分工合作,通过对科技馆科技项目进行记录、团队配合操作科技模型等方式充分体验科技的魅力。或者,各小组可以开展科技创新比赛,小组内部成员要协调配合,彰显科技创新灵感与思路,发挥各自的潜能和优势。比如,小组内有人负责出点子,有人负责实践,有人负责统筹……小组成员通过科学的分工合作共同探索科技的奥秘。
3.组织亲子活动,强化责任习惯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组织社会活动时可以与家长建立有效联系,如组织亲子社会活动,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和引导下自觉规范活动行为,强化责任习惯,提高社会责任素养。教师组织亲子活动可以实现对家长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能够保证社会活动的内容、情境更加丰富合理,使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有效激发。亲子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家长的榜样模范作用,让学生以家长为标杆,自觉规范自身活动行为。比如,教师可以组织“绿色生态文明”社会活动,鼓励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到活动中。在教师的组织下,家长带领学生在社区周边进行垃圾清扫活动。在清扫垃圾活动的过程中,家长要向孩子渗透此次社会活动的意义,告诉他们保护环境对未来社会发展和建设,以及优化自身生活条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展现严谨、认真的活动行为,并规范学生的清扫行为,引导学生注重对角落卫生的清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态度。学生在家长的教导与行动的影响下,能够自觉规范活动行为,积极参与到社会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中,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养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
4.重视活动心得,加深责任领悟
教师在组织社会活动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对活动心得与体会的总结,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社会活动项目,就活动中所蕴含的德育内涵进行分析,并围绕自身在活动体验过程中的收获进行总结。学生通过活动心得与体会的总结,能够加深对社会活动的责任领悟,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围绕具体的社会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交流和探讨。比如,在“保护校园环境,建设魅力校园”社会实践活动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谈谈自己在本次活动中有哪些收获、领悟和体会。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实践活动,自己意识到乱丢垃圾是不好的习惯,损害了校园的生态环境,在今后的校园生活中要自觉维护校园卫生。学生们通过交流心得体会,能够加深对活动内涵的理解与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学生们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性发言,用有内涵、有哲理的语言紧扣社会活动主题,如“保护环境,构建和谐生态家园”,从而提升学生的德育认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切实实现德育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教师积极组织社会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化组织与实施,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积极构建活动情境,创新活动方式,注重学生对活动的心得与体会,让学生在良好的社会活动环境中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升思想品德素养。
参考文献:
[1]赵丽霞,曹瑞,麦清.天津市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01).
[2]徐韩红,谭丽娜.小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德育,2018(04).
[3]吴凡.中小学生公共责任意识培养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5.
[4]李小月.小学责任教育的问题与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0.
[5]王植林.小学生责任意识与主题教育活动[J].上海教育科研,2006(01).
[6]陈璐璐.从品德教育实践谈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02).
[7]程东峰.青少年责任意识形成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3(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8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