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留有余地绽放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蒋梅兰

   摘 要: 文本中的留白是作者将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留下空白,让人浮想,叫人回味。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留白,这些留白形式不同,有的是一个关键的词句,有的是一个标点,有的甚至是一幅插图。形式虽不同,但这些留都白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让学生在想象中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那么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巧用文本留白,讓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精彩呢?本文从巧用文本留白,激发学生情感;妙用文本留白,加强语言训练;活用文本留白,强化习作训练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关键词: 文本“留白”;阅读教学;情感
  
  “留白”是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文本留白是指作品中作者特意留下的空白,能引起读者无限遐想的地方。而在语文学习中,文本留白是课堂动态生成的重要资源,是我们课堂上的“闪光点”,能将课堂推向高潮。那么如何充分挖掘“留白”资源,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精彩呢?这需要教师有双火眼金睛,善于发现文本的留白处。
   一、 巧用文本留白,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最后一个目标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饱含作者浓浓的情感。我们语文教学中既要教会孩子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还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教材,体会作者的情感。特别是有些教材将情感拓展点蕴含在文本留白中,教师在教学时要准确把握,发掘情感体验留白,加以拓展,让学生细细品味,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一课,文章通过文包诗的形式,写孟郊感谢母亲的恩情。我及时抓住此动情点进行文本留白拓展,看着那沐浴着阳光的小草,你想到了妈妈对你的爱了吗?妈妈对我们的爱也像这阳光一样温暖、无私。学生进一步交流妈妈对自己的爱是如何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这样巧用文本的留白,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激发,并且在留白处的渲染下,与文本交融在了一起。
   二、 妙用文本留白,加强语言训练
  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作者故意省略的表达,常常一个词语、一句话就把事件交代了,虽然语言简洁,却反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留白”。课文留白有多种形式,有的存在于词句中,有的存在于课文插图中,甚至有的隐藏在标点中。教师要拥有一双慧眼,在文本解读中,不断地去挖掘这样的留白处,并创设情境,设置语言训练点,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 巧用词句留白,揣摩文本意蕴
  教材中的一些关键词句中包含着“留白”,这些关键词句看似简短,却包含着作者的千言万语,可以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是学生细细揣摩的重要对象。我们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想象,对概括性的语句进行扩展加工,把作者未说的,变成自己的话说出,使其具体化、形象化。
  例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一课中对司马迁受宫刑后写史只用了一句话来形容,那就“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对于司马迁是如何发愤写史的,他的内心世界怎样?他写《史记给》时会遭遇什么磨难?而他又是怎么克服的?这些都是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读着这段文字,看着书上的插图,想象司马迁是如何发愤写史的?这样既能体会司马迁内心的复杂,又能感受他写史的决心,更好地领悟了文章的中心。
  (二) 巧用标点留白,拓展文本内容
  放眼经典文学作品,标点符号也文本表达的一个亮点,特别是一些文本中的省略号,大多是作者刻意的“留白”,根据文章结构的需要,作者特意把故事的结局藏在省略号里,它就是标点留白。教师要运用好标点留白,让学生根据原有的情节发展逻辑,进行合理的推断,留给学生充分想象的和自主建构的空间。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的最后,课文是这样写的:“狼不想再争辩了,大声喊道:‘你这个小坏蛋!骂我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整个故事的结局都藏在省略号里面,给人丰富的联想,小羊真的会被狼吃掉吗?还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这给了学生想象说话的空间,并且是一个很好的语言训练点。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续写的环节:小羊的结局怎样?如果你是小羊,你会怎么做?请你发挥想象,给这个故事续写一个精彩的结局。孩子们先是争先恐后地讨论,发散思维,想到了很多结局,也把原因说明白了。但是,有的孩子把故事的经过讲得还不够生动,我正好以此为契机,教会孩子如何把故事讲生动,要加上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把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样的说话训练,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能提升学生讲故事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 巧用画面留白,想象文本意境
  图画不单单是文字的说明,也是拓展儿童的想象的载体。在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都设计了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切合文本而且形象生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文字。巧用插图留白,有助于学生想象文本意境,也能在补白训练中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1》是一篇描写秋天水乡的识字韵文,课文的插图内容贴切,形象生动,正好可以为上课做好铺垫。于是,我先让学生观察图中画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然后猜猜这画的是什么季节?有的小朋友看到荷花就会说夏天,于是我再引导他们仔细看图,荷花的下面有什么?菱藕成熟了,说明夏天过去了。再看枫叶红了,说明秋天来了。我抓住图画走进课文,最后,我又让小朋友看图,再结合文中词语,来说一说秋天的水乡。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两次利用课文插图的留白,丰富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意境,又加强了学生言语训练。
   三、 活用文本留白,强化习作训练
  《新课程标准》强调听、说、读、写的结合,重视写作实践。在教学的过程中,活用课文“留白”也是一种训练写作的有效途径。我们的阅读教材中,有许多地方作者有意写得简略或者只做简单列举,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空白点,给文章留白处加以补充。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想象的世界中自由翱翔,而且也恰到好处地进行了写作训练,使写作训练真正落实到阅读训练之中。
  例如《黄山奇松》这一课,课文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这里的省略号,就是作者刻意的留白,黄山的松树肯定不止这几种样子,它们的千姿百态就蕴藏在这省略号中。于是我这里就抓住留白,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我先让学生明白写作手法,是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再问学生,难道黄山就只有这几种松树吗?然后再出示一些黄山其他松树的图片,让学生看图想象,也学着作者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写这些松树的外形。这样,学生再填补留白的过程中,现学现用,加深了对写作手法的理解与运用,还增强了学生写作文的信心,让他们意识到通过认真观察,合理运用写作手法,我也可以写出优美的文章,激发了他们写作的热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这样的“留白”,让他们成为学生练习写作的阶梯!
  总之,“留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想象更加丰富,让文本得到了拓展。但是,留白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它们藏在字里行间,藏在细微处,想在语文课堂上妙用文本留白,需要教师细读文本,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留白点,并有效引导学生借留白感悟作品,提升语文的能力,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张宏君.巧妙留白,让小学语文教学更精彩[J].学周刊,2013(10).
  [2]周小红.留白——师生对话的独特平台[J].教师,2009(10).
   作者简介:
  蒋梅兰,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邹区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572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