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课堂提问提高高中政治实践教学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鲍明有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要在课堂上更多地采用创新性、启发性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表明,课堂提问是高中政治教学中极为有效的形式,更是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重要桥梁,巧妙的提问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优化课堂提问,提高高中政治实践教学效果是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提问;优化
  一、 引言
  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高中政治教学不能只是死板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应该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课堂提问,就是教学中极为有效的一种形式,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当然,提问不是简单的问学生问题,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对要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其与课堂上要讲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本文通过对当前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分析,重点探讨了高中政治教学中优化课堂提问的有关策略。
  二、 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一) 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提出合理的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容易被很多事情分散注意力,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根据当前的教学情况进行提问,从而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使他们更多的关注学习,关注课本知识,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改善教学质量。
  (二) 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去思考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不是盲目的,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去思考。在这里,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要提前进行设计,既不能过于乏味,也不能过于深奥,要引领他们通过思考回答问题,并加深对当前知识的理解。政治这门课程,有着许多抽象的概念,是学生很难掌握的,教师要通过提问,使学生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与知识有所启发,能够静下心来对相关的理论进行思考。
  三、 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 提问缺乏针对性
  在进行课堂提问时,问题往往不够明确,缺乏针对性,无法取得想要的效果。比如,对学生来说问题的难度太小,不能引发其思考;或是问题的难度太大,学生难以利用学到的知识去理解;或是教师对提问准备不足,直接从教材上搬运过来,没有提出创新性的问题;或是问题过于复杂,学生面对类似的问题,不能掌握其中的核心要点,不利于学生理解当前的知识。
  (二) 提问缺乏启发性
  提问缺乏启发性,不能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有时候留给学生的时间太短,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被教师打断了;有时候学生觉得问题太难,教师便代替他回答,而不是进行正确的引导;有时候问题缺乏梯度,学生无法通过一步步的思考得到答案,这样的话就完全失去了提问的意义。
  (三) 提问的对象过于单一
  在课堂上,有些教师更喜欢提问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尤其是在学习关键课程时,担心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浪费时间,影响到后续的课程。如此一来,就会在班级里造成极为消极的影响,成绩好的学生次次得到老师的称赞,学习兴趣越来越高,而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老师的称赞,越来越失去学习的动力,使得班里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四) 提问存在局限性
  提问存在局限性,会压制学生思考的动力。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些教师过于拘泥于答案的标准性、唯一性,对于学生给出的答案总是不满意,将教材上给出的答案作为评判问题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在解答问题时的思考,压抑了学生提出疑问的天性;有些教师对于评价学生也比较局限,给出的回应就是“很好”,而不是借着这个机会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 優化课堂提问,提高高中政治实践教学效果
  (一) 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应该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展开,教师在准备这节课时,要对这节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对相关知识进行充分的掌握,将要提出的问题要能够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这堂课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问题就应该围绕这一核心去提出,如此对课堂提问进行优化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就业”方面的知识时,是为了让学生对相关的概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对当前的就业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教师就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问:人们为什么必须选择就业?你在日常生活中对就业有着怎样的认识?假如你在未来就业,有着怎样的权利与义务?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去讨论。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对相关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社会上的就业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再进一步阐述相关理论,这堂课的目标就实现了。
  (二) 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且,问题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学生不能简单地就得到答案,要进行真正的思考,使其注意力充分地集中在这堂课上,通过一层层的解析,最终挖掘到问题的答案。经历这一过程,学生对这节课将有着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够与已掌握的知识结合起来。
  比如,在学习“生活与消费”方面的知识时,那么教师就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问:同学们平常自己买东西吗?都买过什么样的东西?你认为买过的东西有着怎样的价值?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当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思考让学生对相关的概念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并逐渐养成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
  (三) 提问的对象要更加广泛
  课堂提问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重要桥梁,应该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这样的提问才有意义。学生没有好坏之分,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一视同仁,在进行提问时,不能只是提问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要提问那些成绩差的学生,要通过问题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这节课当中,进而调动起整体的课堂气氛,激发全体同学的学习热情,实现学习成绩的共同提高。而且,提问是为了挖掘学生潜在的问题,掌握学生对当前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更要涉及到全部的学生,只有这样老师才能真正把握好教学进度。此外,提出的问题也要兼顾到所有学生,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每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差异,要通过各种难度的问题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其中,进而引发思维的碰撞。   比如,在学习“文化的作用和发展”这方面知识时,教师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积极地抢答,老师要给所有同学回答问题的机会,特别要引导那些成绩不佳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称赞,学习兴趣都能有所提高,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四) 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思考性、实践性
  提问如果存在局限性,就会压制学生的想象力,这时候就要提出那些具有思考性、实践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常常不会有固定不变的答案,目的是引发学生去思考,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只有那些学生愿意学的知识,有兴趣的知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全身心地进入到这节课的学习中去,但也不要催促其回答,要让学生有一个充分探索的过程,之后再让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思维。学生对高中政治的学习普遍缺乏兴趣,这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理论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其更多的鼓励,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信心。
  比如,在学习“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方面知识时,可以将其与日常生活实际进行结合,提出的问题要有实践性,从而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学生发现自己要学的知识是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甚至在生活、学习中是有可能用到的,那么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学习效率才能有所提高。
  五、 结束语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引起教师的足够关注,而且其中包含许多的技巧,特别是在高中政治课堂上,以怎样的方式提问?提出怎样的问题?这都是需要教师去深入思考的。而且大家都知道,政治这门学科有着太多枯燥、乏味的概念与理论,教师要通过提问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思考这方面的知识,因此,这就要求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提问的对象要更加广泛,要覆盖所有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思考性、实践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总的来说,优化课堂提问,能够提高高中政治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思维,实现学生的整体发展,这对于高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崔宝慧.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学周刊,2016(3):141.
  [2]杜文静.高效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提问教学技巧探究[J].学周刊,2016,15(15):201-202.
  [3]朱小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设置的“去伪存真”[J].教学与管理,2017(11):69-70.
  [4]李丽.高中政治课堂提问低效原因与应对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28):62.
  [5]张业振.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论争、症结及其解决的“可能方案”[J].湖北社会科学,2017(12).
  [6]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马克思主义逻辑[J].教学与研究,2017(7).
  [7]石书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理论依据[J].中国高等教育,2017(5).
  [8]石书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目的性阐释[J].思想教育研究,2017(2).
  [9]石书臣.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评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1).
  [10]任欢欢.主体间性:师生共同体发展的内在逻辑[J].中国教育学刊,2016(12).
  [11]李燕.论主体间性视域下的文本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16(9).
  [12]项久雨,任杰.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体系的学科价值[J].湖北社会科学,2016(7).
  [13]邸俊燕.主体间性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J].高教探索,2016(4).
  [14]項久雨.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马克思主义人学之维[J].教学与研究,2016(2).
  作者简介:
  鲍明有,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第一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574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