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乡接合部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黎娟

  摘 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而其子女也随迁就读。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探索,就城鄉接合部学校的管理中,如何利用家校社会联动机制,推动班级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关键词:家校社会联动;健康成长;习惯养成;良好生态环境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速,城乡接合部学校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不少学生来自农村,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自城镇的孩子,大多是由于拆迁,成了典型的拆二代。由于家庭很复杂,接近五分之一的家庭处于离异状态,因而对孩子的管理大多是放任自流。更有甚者,父母在外打工,每月给孩子打生活费,让孩子独立生活。因为孩子不会规划,几天就花完生活费,后期靠借钱度日。由于缺少父母的照顾,很多孩子未吃早餐就来上学,他们往往衣冠不整。
  近几年来,一直在呼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城乡接合部的孩子,同样需要关注。相对农村留守儿童,他们面临的生活环境比农村单一的生存环境更为复杂。比如网吧,城市网络管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而城乡接合部的网吧更隐秘,对孩子们的设限也更少,孩子们进网吧打游戏,浏览不良网站的概率也更大,这对这些孩子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负面影响。面对家长的缺席,社会吸毒人员、犯罪人员也容易走近并影响这些孩子,孩子缺乏父母的监督,自我管理意识不足,容易沾染社会不良习气,结交社会上的不良人员。长此以往,青少年犯罪率必然呈上升趋势,对家庭,对社会造成危害。
  长期来看,要从根本上遏制这种发展的趋势,就必须重视这个特殊的青少年群体,尤其是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青少年重要时期。为此,社会、家长、学校、社区不能缺席,要尽可能的关爱这些孩子,要正确引导这些孩子。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建立家校、社会联动机制,已经成为社会教育者的共识。如何利用家校社会联动机制,促进城乡接合部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国家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我们教育者与时俱进,必须思考和尽力去填补的一个教育空白。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一、 建立家校社会联动机制,共促学生成长
  一个孩子要成才,离不开家庭的精心培养,离不开学校的细心浇灌,也离不开社会群体的关爱影响。家庭教育是根本,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土壤,社会是孩子成长的阳光雨露,大的生态环境,缺一不可。
  利用家长会,要充分让家长认识到家校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孩子成长,家长再累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孩子。学校老师可以利用新的网络媒体平台,微信,QQ,和家长建立联系,及时相互沟通孩子的情况。
  此外,可以建立家委会,针对班级的大型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发挥家长的特长,共建优秀的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创建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此外,针对家长的职业,可以通过班会,讲述自己的职业体验,工作特点,对班级学生在初中树立自己的理想,选择以后的职业都有很大的帮助。老师也可以邀请家长来讲讲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一个人,师生,家长共同分享一些美好的生活体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而社会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呢?要通过立法,根本上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成立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部门,制定计划方案,切实做一些有益青少年成长的活动。家长要学习,社会社区,也可以举办一些有意义的适合青少年参与的慈善活动,社区图书馆,社区青少年大讲堂,把一些有意义的,能促进青少年成长的,开阔青少年眼界视野的优秀文化活动,带进每个家庭。也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社区家庭,社区可以来组织其他家庭来倾听,学习,交流,参与共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态环境。
  通过建立家校社区联动机制,就是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不能只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只靠老师的一己之力,那时不行的。家长要意识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协作的重要性,家长要和学校社区全面协作,共同参与孩子青少年时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好习惯的养成,孩子才能有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
  二、 家校社区联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由于父母忙于工作,还有自身的认识问题,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有的是放任不管,顺其自然,有的是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教育。有的把孩子交给课外托管班。究其原因,有的的确是工作忙,有的是不懂如何教育孩子。很多孩子到了初中,仍然没有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不写作业,抄作业的现象普遍存在。此外,随着网络信息的普遍,很多孩子玩手机,打游戏,视力普遍下降。有的孩子上初中了,不会整理书包,不会刷鞋子,不会包书皮,也不会洗衣服,书桌乱七八糟,书包里的书本也是卷到一起,开学没几天,本子找不到了,书皮也撕没了。和同学打扫卫生,也总是偷懒,缺乏协作意识。到了初二,青少年成长出现叛逆期,前期没有学习,没有培养起孩子良好习惯的家长,就会发现,孩子不好教,家长更头疼。每天和孩子吵架,闹矛盾,孩子对父母也是冷若冰霜,很多家长没法接受孩子的这种改变。针对这些突出问题,班主任如何利用家校联动机制,让孩子克服这些坏习惯,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呢?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注重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学校里,我们强调学生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其实,就培养一个有完整人格的人来说,我认为良好的习惯不仅包括他的学习习惯,还包括他的生活习惯。就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家长更应该重视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家长,学校社区要注重把中华美德,学生的德育充分融入学生日常习惯的养成中。例如:
  1. 自立自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严禁家长大包大揽。例如,自己叠被子,收拾衣物,整理柜子。自己洗衣服,刷鞋子。自己整理书桌,整理书包。
  2. 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每天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例如扫地,拖地,刷碗,浇花,擦桌子,整理房间等等。
  3. 乐于助人,主动积极参与社区义务劳动,慈善活动,培养乐观向上的性格。   4. 善于沟通,乐于合作。在学校,不说脏话,和同学友好相处,积极协作,和同學共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5. 合理安排时间,有健康的体魄和阳光自信的内心。每天安排运动和读书的时间,坚决不玩手机游戏。
  6. 早睡早起,做事不拖拉。
  7.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借鉴优秀的学习方法。养成按时,按要求,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作业要求字迹工整,书写整洁。
  8. 每天养成复习当天所学,预习新课的好习惯,不会的查阅资料,或者在书上做标注。
  这里,我只是列举了一部分。家长要积极地和班主任针对孩子的特点,讨论制定克服坏习惯,培养好习惯的计划。例如: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通过班级群及时了解后,晚上抽出时间督促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初中的大部分孩子,还没有养成自我管理的能力,只有在家长老师的共同督促下,孩子的好习惯才能一天天的稳固下来,形成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善于沟通,独立思考,自立自强的完整人格,为孩子今后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
  三、 家校社会联动,共建青少年健康成长生态环境
  父母忙于工作,对于孩子的成绩,也缺乏具体的规划,总是走一步看一步。有的家长认为考不上高中,就打工就业,能挣钱就行。有的甚至存在“读书无用”的盲目想法。
  纵观当代社会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变化翻天覆地。以前中国靠低端的制造业跻身世界发展行列,正因为我们的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者素质技能低端,所以所谓的中国制造也只是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制造。在世界制造业中,没有竞争优势,很多技术靠进口,极大地遏制了我国在高新技术方面的发展。现在不同了,中国制造正在努力地向中国创造迈进。今年打得火热的中美贸易战,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的访谈,我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人才,是各个行业的尖端人才。归根结底,要重视教育,要培养人才,要提高劳动者的素养。
  因此,家长要有正确的人才观念。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才,要培养孩子的各种才能,发掘孩子的特长潜能,帮助孩子合理地规划未来。各种研究表明,决定孩子成才的关键,并不是智力,而是孩子的其他能力。素质教育谈道: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培养具有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现代文明、勇于担当责任和良好人格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发展到现在,提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所谓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
  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我们的孩子要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也是家长学校协作培养学生的要旨所在。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学校家长就要发展孩子多方面的才能,而不仅仅是以分数为主,其他什么都可以不管。要把这些培养的目标贯穿到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要有发展的规划,初中孩子3年发展的规划是什么?年规划,月规划,日规划,通过哪些具体的活动来实现孩子的发展。这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的努力。而不仅仅是家校合作,只谈学习成绩,别无其他。
  根据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在城乡接合部这个特殊的地域环境中,作为班主任,应该积极与家长建立家校社区联动机制,围绕学生的长期发展,多方面的发展,做好共同学习,达成共识,一起行动,协作一致,坚持不懈,常抓共管,对学生的培养才能有效。教育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需要家校社会总动员,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们的孩子才能成长为真正的人才。
  我国城市城镇发展到当代,经济上搞精准扶贫,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很多贫困地区的老百姓通过国家经济政策方面的帮扶,走出了几代人的贫困。这在世界发展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人民的生活脱了贫,孩子的教育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进步,要改变以往70,80年代家庭教育粗放式的管理,姐姐带弟弟,弟弟带妹妹,现在都是一个两个孩子,生活条件好了,要更合理,更科学的培养孩子,因为孩子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家长要学习,要读书,学习如何培养孩子。学校社区要创造条件,要宣传,要引领。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成功案例,结合自身的情况,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带动孩子的全面发展,共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柏凤歧.现代家庭教育实践与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12(6).
  [2]裴水凤.城乡接合部学校学生家庭教育误区及对策探析.固原师专学报,200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709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