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第一前沿阵地,也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而班风学风又是衡量一个班级好坏的核心标准,因此,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人格魅力 亲和力
  一、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班主任老师自身的人格高度时时刻刻影响着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决定着其教育行为反馈在学生心目中的认可度,从而在主观思维作用下转化为千差万别的执行力。人性的塑造是一项伟大而系统的工程。教育是一个心灵对另一个心灵在碰撞中的感染与影响、迁移与塑造,这种塑造远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种产品的制造过程,因为人性的塑造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在接受客观教育影响的同时,还会受到其自身主观思想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是排斥。教育中的主导因素——教师的行为能够得到教育主体——学生的认可与配合,教育效果便会水到渠成的达到预期。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有时会与教育初衷背道而驰。
  二、以自己平易近人的亲和力去团结学生
  古人尚且懂得“亲其师而信其道”的道理,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深谙这种微妙的教育艺术之道。千百年来,我国古代曾经崇尚于“师道尊严”,又训诫以“严师出高徒”的教育思想观念。其实,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单靠“严”还是远远不够的,要做好不同时间节点的不同身份及师生间关系的实时转化。无论何时何地,班主任都应该想方设法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心灵的距离贴近了,才能更好地、更加真切地倾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课上是师生,是教育教学的主导与主体,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合作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必要的尊重。那么,課下就应该是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也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亲人”。做学生最愿意倾诉心里话的对象,万不可高高在上,张嘴就是子曰诗云的大道理,闭口就是孔孟儒道的老套说辞,必然会堵塞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路径。面对你的居高临下,或者是盛气凌人,即便是苦口婆心的训诫,学生的心灵之门又岂会心甘情愿地洞然打开。教师的亲切感会给孩子们带来巨大的安全感、依赖感,孩子自然从心底里愿意成为你最贴心的、萦绕在你身前身后的、快乐飞翔的小燕子。
  三、以自身一视同仁的公平处事赢得学生的认同
  追求合理的公平待遇是生命个体最基本、最朴素、最合理的诉求,这一点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教育更应该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之上,在班级这种大的集体生活中将会体现得更加明显。尤其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心里对老师处事是否公平合理,会更加敏感。喜欢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是每个人的本能,做教育工作的老师往往更加难以摆脱这种情感的影响。事实上,那些所谓的“好孩子”已经不缺鲜花和掌声,你的赞许对他们也许就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锦上添花;而对于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你那只言片语的赞美无疑是雪中送炭,会使一颗迷失在黑夜中的心灵看到生命的曙光,会成为一束足以暖化心扉的七彩阳光。
  四、以自己高超的业务水平、渊博的学识获得学生的赞许
  教师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领路人,是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第一资源。“受人以师礼”,就当“授人以师道”。我们拿什么“授人以师道”呢?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高超的业务水平、过硬的教师基本功、渊博的学识都是教师征服学生的资本,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钦佩你这位老师的学识与能力,他们往往就会不由自主的接近你、学习你、崇拜你。反之,学生就会自觉地疏远你、漠视你、抵触你。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人师者当以丰盈的学识充实自己、武装自己,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人生航标与向导。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有了尊崇之心、敬畏之意,你对他的教育才会由口入耳、由耳入心,心领神会。
  五、以自己宽厚无私的爱、无微不至的关怀去打动学生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话在一些局外人看来似乎有点说得冠冕堂皇,但凡是做过教育工作,尤其是担任过班主任工作的人,必然会感同身受。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有着丰富情感的人,这就要求老师要拿出真爱、以心换心,你的教育才会真正地入心入情。才会适时地感动孩子、影响孩子,孩子才会发自真心地走近你、信任你、依赖你、听从你。教育工作也就会进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佳境。我曾经私下里和一些孩子交流过,他信誓旦旦地对我说:“我必须要管住自己,绝不能犯错误,否则就太对不起我们老师了——老师对我们太好了!”
  班主任老师默默无闻,辛勤地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付出的是点点滴滴的辛勤汗水;使用的是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播撒的是颗颗饱满的希望种子;收获的是满满的无瑕亲情;满足的是祖祖辈辈的不竭夙愿。
  参考文献:
  [1]李玉林.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J].教育科研与实践,2018,(05).
  [2]李畅.班主任工作做体会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54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