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层次研究生的培养与评价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冯兴进 梁燕
[摘要]广州大学数学系针对国内当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教学存在的常见弊端,借鉴陈建功和苏步青倡导的“数学讨论班”的教学思想方法,以数学教育方向研究生为先导进行教学实践,形成可操作、可评价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在研究生培养和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数学讨论班;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2-0160-03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研究生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质量。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在一定培养理念的指导下,根据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需要,为研究生构建的较为稳定的教育结构及其运行方式和运行机制。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和研究生教育变革的相继深化,人们一直在探索高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与之相应的可靠的评估模式。
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条件不同,其所孕育的研究生培育模式也有所不同。例如英国由于教育目的的多样化而形成了多样化的培养模式;美国善于借鉴与创新,同时学院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进而形成了从学院项目到课程实践都得到整体设计的整体式培养模式;法国形成了具有中央集权式管理和形式多样的研究生培养制度。
就历史渊源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发轫于1902年清政府制定的钦定学堂章程。初创时期的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借鉴了日本模式和德国模式,20世纪40年代后期我国研究生教育渐渐吸纳了英、美的专业式的培养模式而抛弃了德、日学徒式的培养模式。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建功和苏步青两位数学老前辈就已开始了实践探索。两位先生创始和倡导的“数学讨论班”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思想,对我们现在的数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此后的教育实践中,“讨论班”教学模式形成了浙江大学数学教育学派。“讨论班”教学模式既是一种教学艺术,又是陈建功和苏步青数学教学思想的精髓。这种讨论班由科学研究项目相同的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组成,人数不定,每星期举行一次。讨论班的讨论内容多种多样,有介绍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和科研动态,有阅读专著和重要文章并谈体会,有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学生要在讨论班上做报告,要经受多方面的提问并做出答辩。这种形式既能突破数学学科抽象难啃的特点,又能锻炼学生做学问的能力。陈建功和苏步青的“数学讨论班”教学模式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的数学拔尖人才。
一、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当前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单一,不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从课程设置看,研究生课程设置范围较窄。学位课程为必修课,选修课程通常也偏重于本专业且选择面窄,开设的跨专业、跨学科课程较少。这种课程设置的局限性导致研究生的基础理论不能在专业基础上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和研究视野狭窄,适应能力较差,不利于其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西方高等教育近期改革的趋势是建立网络化的课程结构,注重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和跨文化的教学与研究。
从教学方式看,填鸭式教学仍占主流,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较少或实施效果不够理想。近年来,硕士研究生的扩招致使研究生数量骤增,这使得研究生教学出现本科化偏向,研究生教学往往采取大班课堂的讲授形式,以教师讲课为主,课堂探讨较少,实践环节明显不足,这不利于研究生自学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生团队意识淡薄,课堂讨论、课程论文流于形式
近年来,虽然部分学校、学科和专业尝试新的研究生教学方式,增加课堂讲座、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学术报告等环节,但由于指导和评价配套措施不到位、学生不积极配合等原因,课堂讨论、课程论文流于形式,研究生学习团队建设和讨论交流制度的实施效果不够明显。
(三)研究生培养评价模式单一,多元化评价改革效果不明显
一直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心是培育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学徒式、专业式是主流的研究生培育模式。随着社会对实践应用型硕士研究生需求的增加以及扩招带来的研究生生源的多样化,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运用能力的培养逐步受到重视,人们一直在探索高效的研究生培育模式和研究构建与之相应的可靠的评估模式。我国研究生教育大多不注重过程培养的质量,“严进、宽出、中间松”的培养现状一直没有得到变革,缺乏考核评价的多样化连贯性,漠视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创造精神的考核。
近年来,这些现象已引起教育界的关注,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行动,例如加大产学研联合培养的力度、进行培养机制改革、启动国家公派留学研究生项目等。相关高校如上海大学也进行了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献阅读研讨课。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十分关注对研究生培育模式的研究,但不管是对研究生培育模式的内涵还是构成主要因素,抑或是对培育模式的分类等问题都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
本文立足于广州大学数学教育研究生培养现状,充分考虑数学教育专业独特的学科性,深刻反思数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应該采用怎样的培养模式更为有效,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等相关问题,秉承老前辈的教育理念,尝试探索数学教育硕士研究生讨论班的培育模式,力求为保障和发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二、研究内容和手段
我们以教育硕士和基础数学专业数学教育研究方向研究生培养研究为先导,建构基于数学讨论班的研究生团队培养模式。这里会涉及我们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讨论班内容、讨论班进行的模式和研究生团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实验研究。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分析法、教学实验法。
调查分析法——我校数学各专业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专业研究生,国内外相关高校数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调研;我校数学各专业研究生参与课堂讨论、读书报告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的调查和分析。 教学实验法——在本校数学各专业及其各方向研究生进行基于数学团队讨论班的研究生培养评价实验,数学专业研究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水平测量研究,并改进完善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
为了使该模式更好地适应我国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我们还要结合实际进行理论的思辨和分析。
三、研究成果与分析
为了更科学地阐明以讨论班形式进行的课程模式,我们依据Ralph w·Tvler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回答:1.学校对于研究生的培养目标;2.讨论班主题内容的选取;3.讨论班的一般开展形式;4.研究生团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我们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后三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
该部分所罗列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来自于广州大学研究生处提供的培养方案。正如表格所示,我们发现:对于学术型研究生而言,课程与教学论和基础数学(数学教育方向)都注重培养学生查阅文献、了解学科领域前沿和从事科研的能力;对于专业型硕士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显然,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在培养目标上有较大的不同,而学术型硕士在相近的研究方向上,其培养目标是大同小异的。
(二)讨论主题内容取向以及讨论班的一般开展形式
由于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差异,而且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其所面临的发展动力和前景也不一样,学术型硕士面临着论文发表的压力和继续深造的需要,而专业型硕士主要面临就业竞争的压力和职场竞争的需要,所以我们无论是在培养目标上还是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有所侧重。由于我们学院所有数学教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都是集中授课的,所以在讨论的主题内容上我们采取多取向的方法,以便兼顾不同的培养目标。
1.教材取向。对于刚入学的数学教育研究生,我们必须开设教育类和数学教育类的课程。在教授这些课程时,我们尝试摆脱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数量分配教材章节,然后让学生独立研读课本,查阅与课本相关的研究文献,形成以该章教材为主题的一个系统研究,包括研究综述、研究成果、相关应用和研究展望。其中研究展望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包括个人对相关研究的批判性解读和自己的研究取向。
2.学术前沿取向。学术前沿方向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考虑到学生的局限性,方向一般由教师提供,其可以来自相关的基金项目、国际国内相关学术会议和本领域最新成果等。形成的系统研究包括主题内容提出的背景,主题内容的解读,研究目的和研究取向的挖掘。
3.教学实践取向。由于全日制研究生一般难有教学实践的机会,我们采取从案例研究到模拟授课的形式。教師提供一个教学案例,通过探讨的形式实现深入分析,得到改进的方向,然后做出调整和优化设计,最后进行模拟授课。
鉴于具体实践,我们把讨论班一般的展开形式归纳为如下流程图。
其中提交的报告为学生根据经过师生研讨后各自确立的研究角度而撰写的,报告的格式和质量要求达到可以直接刊发的标准。
(三)研究生团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当下的研究生教育大多数不注重过程培育的质量,“严进、宽出、中间松”的培养现状一直没有变革,缺乏考核评价的多样化连贯性,漠视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造精神的考核。我们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对于研究生个人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主要以课程成绩和奖学金评定为切入点,具体采取以下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由于论文发表具有延时性,所以在课程成绩论文维度的评定中主要参照研究生所撰写的研讨报告,而奖学金的评定权重设置是在基于符合奖学金评定的一般基础条件下,为了划分奖学金等级以及排名而采取研究生学业积分的计算权重。所以课程成绩的计算对象是相应的百分制分数,奖学金的计算对象是具体的学业积分,具体为:平时学业积分占30%,论文积分占50%,其他获奖积分占20%。
(四)讨论班成效调查
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有近3000名,但本项目实验涉及的数学教育方向的学术型研究生5名,专业学位研究生8名,其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与获奖的论文共20篇,待发表论文4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l篇;专业学位研究生共参与课例研讨和同课异构教学实践10课时,参与指导两名本科生参与省级师范技能比赛并获得省级第二名。
四、讨论与展望
实践与教学证明:讨论班能有效培养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的相应能力,提高研究生的语言表达和论文撰写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班加深了研究生对研究课题的认识,研究生通过与导师就一些疑难问题进行交流谈论提高了数学素养,同时这也增强了研究生研究反思的意识和科研组织能力。
讨论班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能很好地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得研究生导师真正起到指导研究生进行研究的作用。实践表明,讨论班的开展仅仅具有可操性的模式还远远不够,如果没有相应的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来促使研究生潜心研究和准备,讨论班会很容易流于形式。讨论班的重点虽然在于讨论,但没有讨论前的充分研究,所谓的讨论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根据研究生培养过程遇到的问题和现象对培养模式进行有效调整和充实,还要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切实克服“严进、宽出、中间松”的研究生培养格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72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