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预测,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戴文佳

  摘 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技能,即学生能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完成后续的探究性学习。这是统编教材对学生与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纵观此次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出,教材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要求从中年级开始,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和有目的的阅读四大步骤,作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四大关键环节。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测策略;阅读
  
  预测,从字面上来讲,即对即将发生的事情进行提前假设,其要求预测者能够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做到心中有数,方可做出相对正确的预判。将预测策略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學,即重在培养学生通过对各类文章的主旨、形式加以积累,从而能够对即将阅读的材料内容做出预测。而做好预测的前提条件,要求学生必须脑中有知识,不能囊中羞涩。就像在写作时,当看到不同的写作题目时,不同学生的呈现浓度不一样,主要在于不同学生所积累的素材,对素材的理解与感受能力存在差异。由此可见,要想发挥预测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功能,教师与学生都要主动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 实施预测阅读策略的必要性
  关于小学阅读技巧的研究由来已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一直在总结各种阅读技巧与方法,包括浏览性阅读、课外细读与课内精读相结合、问题型阅读方法等。这些阅读器技巧在不同时期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或多或少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新时期统编教材的改革要求学生不仅要爱上阅读,还要学会阅读,即能够对即将阅读的文章做出预测。在以往的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或应对各种考试,学生在阅读书籍时往往求量而不求质。甚至很多学生在撰写读后感时,更多的是摘抄文章中的名句,而对于名句的理解是否到位有待探究。尽管学校与家长都非常重视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但却忽视了阅读质量的保证。如同汪洋般的阅读世界,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书籍,怎样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更为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将是阅读水平提升的重点。学会把每一次阅读都当成是一次训练,不断积累阅读技巧,才是今后语文阅读课堂应该教给学生的真正东西,预测策略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给予了广大一线教师与学生一个很好的教学导向。
  二、 预测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措
  (一) 步步提问式预测
  由于小学生的阅读量与阅读水平有限,如果拿来一篇文章直接让小学生进行预测,其可能有些摸不着头脑,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在阅读课堂中应采“步步提问引导式”的预测,在边提问边回答中完成文章的预测。这要求教师在预测开始前,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大致了解,对即将阅读的文章做到胸有成竹;在预测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个学生情感的变化与肢体动作的展现,当学生存有疑虑时,教师要放慢预测进度,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方可进行下一步的预测。最后,在预测结束时,要引导学生站在通篇的角度,重新审视已经完成预测的文章,对其主旨、情感、语句、内容的安排等进行讲解,做好回顾与反馈,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总结反馈时,回顾已经完成的阅读内容可增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信心,为其后续的阅读做好铺垫。例如,在学习四年级第一单元第二篇文章《走月亮》时,教师可提问学生:“你觉得走月亮这篇文章是真的在月亮上走吗?”“如果是真的在月亮上走,那哪些人能够在月亮上走呢?”“作者是基于什么原因才想到写《走月亮》这篇文章呢?”“如果真的有机会,你想不想在月亮上走一走呢?”通过这种提问可引导学生完成对文章的预测。
  (二) 善用文章要素完成预测
  教师在运用预测策略进行阅读教学时,对文章的选取要有趣、故事性强、内容安排得当,唯有如此,才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热情。另外,还要求文章必须要有相应的素材,包括背景介绍,作者情况说明以及文中关键地点、词句的批注,课后配有的相应练习题目等这些要素都是预测可以依托的依据。例如,四年级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与《蟋蟀的住宅》这两篇课文都可运用预测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文章的题目入手,猜测可能会围绕“爬山虎的脚”与“蟋蟀”这些内容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并且巧用文章中的插图,预测“爬山虎的脚”具体是什么样子,“蟋蟀的住宅”又是如何搭建的,在阅读讲解时,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并学会运用上文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样的故事。对于重复出现的词语、段落结构,要引导学生思考并预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同时,要巧妙点拨学生,抓住教材中的批注,要结合批注来理解、想象“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和离开墙的时候,分别是什么样子。在通篇文章完成阅读讲解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课后习题的作答,通过作答来验证学生们的预测是否正确,并一一标出作答的依据,从而加强学生们对预测这一阅读策略的使用。
  (三) 操作想象结合预测法
  阅读课堂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采用“教师主动讲解,学生被动参与”这种传统的讲授探究方式。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与学生自身发展中的特征,通过组装、动手操作、实地表演等形式来丰富学生的阅读课堂,让学生在完成这些活动时想象文章的具体内容。以四年级第五单元《风筝》这篇文章为例,由于该题目与学生平时玩耍的“风筝”存在共鸣之处,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提供他们制作风筝的素材,可先观看风筝制作的微视频,然后带领全班同学动手制作风筝。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各个小组阐述其将要制作的风筝的形态,并说明制作的理由。在制作完成后,教师可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双手摸着自己所做成的风筝,然后让学生用心感受,同时提问学生:“如果你是这只风筝,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飞到哪里?”“作者笔下的风筝和我们所制作的风筝一样吗?”“这只风筝飞到天空上时能够感觉到什么呢?”紧接着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来到操场,将各个小组制作的风筝一起放飞,在风筝放飞结束后,教师接着组织学生预测《风筝》这篇课文会发生哪些事情呢,然后带着这种想象进入到《风筝》的阅读教学中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有所感受、体会,进而预测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能够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打破学生头脑中对阅读理解的学习只局限于纸质阅读这一惯性思维。当然,这种操作与想象相结合的预测方法,对阅读文章的种类有一定要求,有些文章适合用这一方法,有些并不适合,需要教师做好取舍。
  重视阅读策略、重视学生技能的获得与使用,是语文新教材改革的要求,也是今后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主导方向。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阅读课堂学习的参与者与行动者。但是,由于小学生阅读文章的类型多种多样,不同文章所适用的阅读方法与技巧也并不相同。因此,需要教师学会灵活应用上述阅读技巧与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预测,并在预测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同时也需要家长做好配合工作,定期带领孩子深入生活,感悟生活中的变化,从而增强学生的生活阅历,以加深对相关阅读文章的情感共鸣。预测策略的使用,可以让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但同样也需要一线工作者在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推动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贾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有效参与初探[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7.
  [2]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3]李昊.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艺术特质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4.
  [4]邹佳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戴文佳,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坎山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729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