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茂端

   摘 要:阅读一直以来是先人崇尚的教育教学和学习的手段。为此,我们呼唤语文教学“读”的回归。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把学生阅读工作做好了,才能提高学生的听、说、写的能力,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课堂教学应提倡多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并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让学生熟读课文,从而在阅读中领会作者思想,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提高学习兴趣,能够自主质疑释疑,而不是机械性地接受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阅读教学;重要性
   一、重视阅读的方法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训练,让学生多读,并且要注意阅读教学中的方式方法。如我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这篇课文时,根据此文语言描述生动、感情浓厚,读了催人泪下的特点,适时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结构,让学生感受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中心思想。第一步让学生自主初读认生字新词,读通顺语句,理清思路,对课文有个大概的认识。学生初读课文后,对军需处长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以及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的千难万险的故事引起好奇心,激发他们往下深究学习的兴趣; 这时,自然而然进入第二步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详细阅读,体会文章优美词句的意思。如“将军愣住了,久久站在雪地上,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雪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让学生细细品味这些词语“愣住”“久久”“湿润”“深深”“缓缓”,让学生对将军的这些神态、动作产生怀疑,然后通过细读后释疑。这样学生就会在细读后了解到将军这些神态动作背后的深意,自己也自然而然会感受到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第三步在学生感受到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给学生“自由读—体会读—美读”的提高过程。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把将军的表情变化与军需处长的神态描写加以对比,自然进入课文意境中,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学生自然就能感受文中意境,激发学习兴趣,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使阅读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重视阅读的目的
   课堂教学阅读过程中,既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又要适时地讲解,重点指导。教师指导必须以阅读为前提,以阅读为基础,明确阅读的目的是要具体了解哪些内容。引导学生首先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疑点,明确读书要求,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还要求学生边读边弄清楚课文的层次与顺序,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体会课文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又是怎样安排主次和详略的等等。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通过读课文让学生知道“五壮士如何诱敌上山,如何痛击敌人,在完成任务后又如何想法继续把敌人引上绝路,然后英勇跳崖。”是详写,而“交代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五壮士怎样接受任务,为什么要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是略写,这样才能把读课文和写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又比如在教小学语文第六册《七颗钻石》这课时,首先让学生围绕课文的中心问题“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能得到钻石?”根据这样的问题去进行提前阅读及加深理解课文,这样学生就会对课文的内容及目的有很深的印象且容易理解,能根据目的去阅读,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重视阅读的形式
   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各种阅读的形式,并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阅读教学过程中,既要提高学生的多种形式的阅读能力,也要培养学生多种形式阅读的好习惯。通过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阅读,在各种阅读形式之间尝试,更能发挥各种阅读形式的优点和魅力,使学生容易接受文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中心思想,产生阅读兴趣。
   首先,必须重视默读。
   默读是一种无声的良好的个体阅读形式,它适应范围广,速度快,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默读时可要求学生画出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理解段落大意;准备复述课文;回答课后思考题;从整体上概括中心思想和课文思路等多种阅读能力的阅读训练。
   其次,必须重视朗读。
   在语文教学课堂实践中,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用得最多,是教师首选的教学方法。它又包括三种方式:教师范读、学生单读和师生合读等。它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到眼、脑、口、耳充分调动起来,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时,教师再加以互动,可以真正做到教与学的最佳融合。这种阅读形式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词句、结构和体会思想内容,有效地训练口头表达和说普通话的标准性,还可以培养高尚情操,增强语感和欣赏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前的指导,提示难点,正确示范体会情感,让多数学生掌握朗读要求,投入课文进行练习,做到朗朗上口,激发情趣。在默读和朗读的基础上,接着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要求学生强化记忆,让学生记住优美词句和段落,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朗读和默读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两种最基本、最常用的形式,但我们在教学中也可结合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个体阅读
   这是观察学生预习课文情况的阅读形式,指明个别读可以了解学生字、词、句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困难及时帮助,对错误及时纠正,好的个别读可以起到示范阅读的作用。
   2.集体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集体阅读,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集体观念,让学生全体动起来,一起学习,提高阅读效率。在全体阅读中,它可以互相帶动,让全体学生读准字音,读好句子,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齐读指导是提高学生朗读质量的一种常用方法,它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都有朗读的机会,有较高的教学效应。
   3.角色阅读
   分角色读是提高学生朗读兴趣,把学生带入课文内容的情景之中,使学生融进文章情景中的朗读练习,也是让学生利用声音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创造人物活动空间的一种朗读练习。此外,还可以采用自由读、接替读、轻声读等阅读形式。无论采用哪种形式的读,都要根据读的内容和时机灵活应用,可侧重采用一种形式的阅读,也可以在一节课中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    4.习惯阅读
   习惯阅读就是说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我国小学语文新课标也规定: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规范、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预习课文的习惯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自己要热爱读书,善于读书,读好书,才能教好书。上新课前,学生课前预习课文,阅读文章,教师要给予预习提示,让学生带问题去阅读,使预习目的性明确。指导学生通过预习认真阅读,利用工具书认识生字新词,归纳段意,试说课文。通过阅读预习,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下节课做好准备,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让学生养成阅读时遇到生字新词查字典、词典,及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资料的习惯,随时解决阅读中的“拦路虎”。工具书是学生生活的好帮手,如“辞典”“同义词词典”“反义词词典”“新华字典”等,以及网上书店都是学习的好助手。如教学小学语文第六册《月球之谜》这课,这是一篇科学性较强的文章,抽象难懂。教学这篇课文时可让学生在预习时,先去查阅与月球相关的资料,了解月球的神奇及科学的魅力,这样就不会觉得很抽象,特别在提前预习课文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字或词就要利用“字典”“词典”查出读音或意思,帮助理解短文,所以说工具书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能手”。
   (3)朗读课文的习惯
   朗读课文要求语音标准,咬字清晰,不添字不丢字,不改字;经常朗读课文,可以锻炼口头语言,深入领会文意。不读破句,断句,不顿读,抑扬顿挫,不喧哗唱读;要融合体会文章的思想,体会文意,有表情地朗读。
   5.广泛阅读
   扩宽阅读面可以提高人的各方面知识。现在的新教材从小学一年级就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及阅读课文的篇数,让一年级的学生能阅读较简单的故事书及课外资料,从小培养阅读的好习惯。同时也要重视阅读的知识面,既重视课内阅读更要重视课外阅读,要落实好“广泛阅读”这一要求,结合当今媒体通讯高度发达的条件,我们要把课外阅读“课程化”:一是安排每日必读的资料,阅读每天的报纸,了解社会资讯,观看新闻时事,随时关注国家的最新消息;二要引导学生扩宽视野,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领略世界名著的风采。每篇名著都有很重要的代表性,能代表同时代的精神风貌、生活思想,能让读者了解写作的背景、历史状况,感受文学的魅力;三是利用电视平台,择优选取,扩大视野。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学生都喜欢看,要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观看少儿节目,配合学生家长做好课余生活安排,利用学生的好奇、期待心理特點适时引导。比如观看“动物世界”“异想天开”“七巧板”等节目,由此产生知识面,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效果。还可结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少儿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从阅读中寻求更多的答案。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最佳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又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陈芳.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解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108,110.
   [2]党占荣.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名师在线,2019(13):39-40.
   [3]张莹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促进方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58-59.
   [4]陈春莲.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应用探讨[J].学周刊,2019(11):125.
  编辑 王彦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34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