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祁英兰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所以,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就成为提升小学数学整体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据此,探究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以期能帮助小学数学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与探索
笔者认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难点在于引导方式不灵活、生活场景体验度低等几个方面,而要突破这些难点,就必须培养初中生的生活化学习思路,包括学习角度多样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过程更具灵活性、逻辑思维能力更强等等。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摸清楚学生学习的一般思路,并据此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学习。因此,本文以应用题教学为例,浅析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基于生活化培养学生的一般解题思路
1.温故知新,融会贯通
所谓“温故”才能“知新”,“温故”是学生总结应用题学习规律的重要基础,更是核心。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常常会把应用题的场景同以前的生活经验和经历相结合,从而理解题干内容和题目要求,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利用生活化学习方法的过程。
所以教师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要常常引导学生“温故知新”,特别是帮助他们回忆一些经典的数学解题场景(例如去超市买东西、测量身高、制作模型等),这样他们才能在不断的“温故”过程中不断优化学习思路、创新学习思维,最终获得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观察总结,摸清规律
“观察”的目的是“总结学习规律”,这是学生在解答应用题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例如,小学生常常会在应用题中找关键词“少了”“不到”“多了”“X比X”“几倍”等等,通过准确地理解这些关键词,确定是该用哪种运算,这就是学生在长期做题过程中总结的“小窍门”,实际上也是解答常规应用题的一种普遍规律。
所以教师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刻意引导学生观察整个应用题的题干,标出包含数理关系、逻辑关系的关键词,然后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理解这些关键词和算式之间有哪些必然的联系,或者是直接让学生举几个类似的例子,经过长时间重复的锻炼,学生一看到题干就可以联系生活场景快速地找出不同数据之间的换算关系,应用题的解答效率和质量同步会得到提升。
二、基于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解题思路,就必然要创设生活化教学场景,对应用题教学来说,生活场景的创设不用复杂,只需要把题干内容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实例即可。据此,本文以“老师去给学生买桌椅”为例创设题干(生活场景)如下:老师去超市给学生买桌椅,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班里总共有34位学生,请问教师买桌椅一共要花费多少钱?
1.想象生活场景中的数学知识
分析题目的过程即是教师帮助学生提取关键词的过程,在上述题目中,关键词共有5个,即“一张(桌子)(椅子)”“(10)倍”“多(288元)”“总共有(34位)”“一共(要花费多少钱)”。这5个关键词表示了该题目的基本数量关系以及学生需要用到的运算类型。
首先,教师让阅读能力较强的两位学生通读一遍题目,其他学生试着想象生活场景并划出其中的关键词;其次,教师随机提问5个学生,让他们根据划出的关键词说出该题目的基本数量关系以及需要用到的计算类型,并将之标注在题目中。
2.还原生活场景,理清逻辑关系
理清逻辑关系的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的过程,上述题目中,逻辑关系应该是非常清楚的,即一张椅子和桌子的钱数关系(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34位学生则对应34把椅子和34张桌子。因此算出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的钱就可以求得最后总共要花费的钱数。
基于此逻辑关系,教师可先展示3个以前的经典例题,引导学生找一找该题目和以前的经典例题中的哪个题比较相近,并总结异同点,然后再利用生活实物(桌子、椅子和扑克〈当作钱〉)模拟一遍“老师买桌椅”的整個过程,从而让学生了解整个题目的逻辑关系,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该题的学习思路解答展示的3个以前的经典例题,并总结学习方法和规律。
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为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数理计算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能力,而这三种能力均可由生活化教学而获得。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重视生活化教学,并始终坚持“人本教学”理念,打造现代化生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景升.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7(7).
[2]冯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究[J].学周刊,2016,14(14).
[3]王槐.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6,24(24):170-171.
[4]吴明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6):17.
编辑 王彦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36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