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大学生就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对于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解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途径。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12-0150-03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数量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如何解决数量规模非常庞大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青年高校大学生作为人才资源中层次较高的群体,其就業过程是国家建设和发展民生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环节。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利益,而且关系到千千万万户家庭的幸福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对于保持就业形势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的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或称应用型人才为职责使命。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新时代国家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推进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产物。经过几年的改革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各项事业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进入到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意愿也由过去的看重学术型人才向看重应用型、技术型才人方向转变。在我国高等教育迎来新一轮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无论从国家还是到各级地方,都将对应用型人才产生旺盛需求。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既有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以每年20-30万人的数量保持连续增长,2018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820万人以上,又一次刷新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新高。同时伴随着世界经济形式的复苏乏力以及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等诸多因素,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新常态。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所存在的问题,既有自身的方面,也有教育工作的深层次方面,主要有以下几大问题:
   (一)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对称
   一方面,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尚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其中部分院校是由过去的综合类、师范类等院校转型发展而来。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还没有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存在着错位的现象,更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愈加趋于大众化,也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制定办学定位提出一定挑战。一些高校盲目追求学科专业设置的数量,增设硕士点、博士点,看重论文发表数量、科研课题数量,急于扩大学校办学规模,但是却降低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性。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特点不突出、办学定位不清晰,这些方面都会导致学生所学的与社会想要的相脱节,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就业困难。再一方面,高校缺乏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查,不能很好地掌握和预判就业形势,没有建立起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对接机制,也就无法有针对性地为社会、企业培养和输送有用人才。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存在不足
   首先是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不高,导致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化程度较低,并且就业工作队伍的人数很少。目前一些院校还没有对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产生足够的重视,就业指导教师对待工作往往停留在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层面上,机械性地开展就业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真正深入到毕业生中间,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就业存在的困难等。这也就使他们很难细致地开展就业指导、就业帮扶、搜集就业信息以及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等工作。其次是负责就业工作的部门也偏重于“给学生找工作”,缺乏对学生就业观念的正确引导以及求职技巧的指导,基本就是以“把毕业生送出去”为工作目标,重视学校的就业率而忽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业指导和服务活动的开展也大多走向形式化,毕业生自身参与意愿不强烈,就业指导教师也没有对他们及时进行引导,对于学生迫切需要了解的就业心理调适、求职技巧以及一些国家前沿政策少有触及。再次是在就业信息的搜集和发布上做的缓慢。就业网、微平台上的就业信息迟迟不更新,与社会上的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缺乏联络与合作,造成毕业生了解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的途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对毕业生第一时间就业造成影响。
   (三)大学生自身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首先是对自身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过于理想化。很多毕业生对自身定位过高,只想着去一线大城市或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就业,对于中小型企业不闻不问;还有的毕业生目标过于单一,不给自己留有余地,只想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甚至存在同一专业中层次较低的工作就不做的情况,因此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其次是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综合能力不强。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毕业之前没有很好地学习专业课知识,也没有很好地锻炼各方面的能力,以至于造成个人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工作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较差。另外作者本人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毕业生就业渠道相对较窄,加之部分毕业生心智还不健全,在就业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产生挫折感,从而逃避就业。
   (四)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
   进入到新时代,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新技术革命的产生也推动了人才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无法满足一些行业的职业特点和要求,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获得较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后才能胜任相关工作。这也进一步造成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供过于求局面的加大。同时,国有企业经过市场化改革、机关事业单位的缩编减编改革也使其吸纳大学生就业的能力进一步降低。另外,人类社会当中,人际关系发挥着微妙特殊的作用,很多单位领导层都习惯使用熟络的人、身边的人,对于“不熟悉的陌生人”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这层意义上讲,也会使得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减少了就业的机会。    三、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和途径
   (一)加大政府和社会支持力度,完善就业体制机制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既是大学生和学校自身的责任,也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要完善社会就业体制机制,政府应当发挥好舵手的作用,采取有效的手段打破不健全的体制性壁垒,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经济社会建设力度,激发中小微企业的活力;加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增加吸纳人才的能力,同时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出台相关就业政策,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搭建桥梁,不断扩大就业渠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到社会需要的地方和单位去就业,建议在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端正就业态度,鼓励他们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并在他们工作和生活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制度和经济补偿,让更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获得认同感和自信心,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的最优化配置。从用人单位方面,也要根据社会经济形势不断调整招聘政策,比如放宽学历、专业及工作年限的限制等,同时还要完善选拔人才工作机制,做到“任人唯贤、人尽其用、各得其所”。
   (二)多种形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进一步加大就业服务力度
   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为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可以通过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就业指导讲座、就业经验交流座谈会,举办研究生、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各级各类公招考试考前辅导、组织毕业生深入企业园区观摩学习等活动,使毕业生充分了解国家就业政策,提高应试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了解企業文化和工作环境,全面提高就业能力。另外,要提升就业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在学校里培养一批爱岗敬业、责任心强的就业指导教师,为他们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使他们不断增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在学生的就业指导岗位上发光发热。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缺乏就业竞争力,毕业生能力素质与社会需求不挂钩,从而导致了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的无奈局面。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以办学定位为准,探索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一是要深入贯彻国家对于高等教育学分制改革的要求,打破专业和院系间的壁垒,允许和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的选择课程,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如何有效拓展知识维度,为未来职业选择规划提供多样性基础;二是要在教学手段上多动脑筋,丰富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可以增加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内容。可以增设实践实训环节,并提供社会实践机会,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就业实习基地,使学生真正接触社会行业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能力。三是要加强学生人格的培养。人无论有多强的能力,没有健全的人格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因此,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而更从容地应对未来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压力。
   (四)努力开拓市场,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建立广阔的就业渠道。要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开拓工作,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制定就业市场开拓工作方案,在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保障,让市场开拓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可以组织相关工作人员直接到学校所在地市及周边地区、学生就业主要省市、企业园区等联系用人单位、收集就业信息、推荐毕业生。还可以通过网络、电话、参加其他高校或主办方举办的招聘会等形式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另外,就业市场开拓不应该仅仅是学校就业工作部门的工作,学校的二级学院也要根据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和专业特点开拓本学院的就业市场,因为只有二级学院才真正了解和掌握自己毕业生的特点和需求,召开的招聘会也更有针对性,对于毕业生本人更加贴近实际需要,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又最大可能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五)开展精准就业服务,提升就业指导水平
   学校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实施精准就业服务的工作要求,建立精准供需对接服务平台。在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和毕业生求职意愿前提下,建立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库和毕业生求职意愿信息库,并为双方及时提供供需信息,最大效率的推介毕业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另外,要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帮扶工作,建立就业帮扶教师队伍,通过谈话、网络等联系方式,第一时间了解每一个毕业生的求职需求和困难,根据不同个体特点,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并提供就业信息。负责就业工作的教师也要定期向二级学院、学校领导汇报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汇报内容精确到学生个人。让学校领导层面及时准确掌握毕业生就业状况,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制定可行性方案,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
  参考文献:
  〔1〕付双.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与引导[J].理论观察,2017,(10).
  〔2〕郭嘉娇.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文化与探索,2017,(10).
  〔3〕孟阳,徐影.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7,(23).
  〔4〕王显芳,潘安琪.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困境研究[J].理论前沿,2015,(08).
  〔5〕江月.新形势下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12).
  〔6〕陈光军.解决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途径思考[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7,(06).
   (责任编辑 徐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90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