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发生了变化。以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及其影响因素,归纳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践路径,即转变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念、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新时代 大学生 就业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0—0186—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发生了显著变化。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834万人,同比增加14万人,是10年前的1.6倍,20年前的9.8倍 。[1]每年毕业季,如何帮助毕业大学生顺利就业,是摆在高校面前难题。
一、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存在慢就业现象,就业主动性不强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状况越来越好,企业发展壮大需要更多的人才支持。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企业招聘大学生。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下,高校大学生仍存在慢就业现象,就业主动性不强。
(二)就业意向与就业能力不匹配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持。企业提供的岗位对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是有要求的,尤其是大企业的要求就更高。高校大学生由于自身能力素质有限,达不到大公司的要求,但又眼高手低,只想去大公司就业,因此形成了大学生就业意向与就业能力不匹配的现象。
(三)受市场经济影响
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房价物价的攀升,让很多大学生的生存压力激增。很多大学生都想靠自己的能力买房或者改善父母的生活质量,所以对岗位的薪资有较高的期望值。而一般企业提供的薪资不能达到大学生的要求,形成就业难的局面。
二、就业问题的成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原因
1.就业观念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老百姓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在物质丰富的年代,家里的小孩数量比较少,全家人都围绕孩子转。而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支持。据了解,一般的家长每个月给1500—2000元的生活费,少数家长给的生活费每个月超过10000元。我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一直都在增加,对大学生的补助力度也在增加。家长给的钱多,学校的生活比较轻松,导致学生就业观念发生显著转变。如果一份工作的工资还没有父母一个月给的多,很多学生不想就业了。还有的学生害怕就业,一是不想吃苦,觉得出去工作太辛苦了,自己没必要去承担这样的社会压力;二是害怕工作中的危险。
2.考研、出国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许多家庭支持孩子出国深造,他们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支撑孩子出国求学。有的孩子想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故选择考研这条路。而如今的家庭,在孩子的教育投入上都不惜血本,孩子有考研、出国的想法,愿意为此付出努力,那么绝大多数的家长都会全力支持的。某双一流高校发布的2014—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 学生出国出境升学率呈现稳步提升态势,由2014年的5.45%提高到2017届的7.65%, 部分专业已经超过15%。[2]
3.职业规划
很多大学生在经历了高中的高压学习后,来到大学这个宽松的环境里,突然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里。虽然学校也有职业规划教育,但大部分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清晰的规划,对未来要从事的行业没有了解,不清楚就业的前景,不知道自己会做什么,能做什么。
(二)家庭环境
一些家长由于文化水平过低,对孩子所学专业和未来要从事的职业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指导孩子就业。还有的家长事业有成,对孩子过分宠溺,他们有足够的钱和人脉为孩子安排一个好工作,所以这部分家庭的孩子对来校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完全没有兴趣。
(三)社会就业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企业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越来越艰难,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1.大学生工作经验不足
一些高校的培养模式因循守旧,培养出的大学生与社会发展不相匹配,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四年时间里,没有机会实践和积累经验。虽然有的高校会组织工厂实习之类的教学实践活动,但是由于时间比较短,接触的实际工作有限,很难积累到有用的经验。在参加工作之后,难免会碰壁,造成工作上的失误。
2.大学生适应能力差
现在的大学生从出生到大学毕业,一路都比较顺利。这样的生存环境,也让他们缺少成长应有的抗挫折能力和包容度。企业竞争是残酷的,职场处处都有竞争,这让很多大学生非常不适应,因此选择不就业。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践路径
解决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在于做好大学生的工作。由于缺乏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和对自我人生规划的长远打算,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岗位的时候,大多很盲目。针对这样的情况,高校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
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就应向学生介绍专业的内涵、培养方案和未来就业的方向,让他们对本专业有基础性认识,引导其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参观工厂车间,帮助他们提前感受未来就业环境。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念。等到毕业时,大学生会对就业环境、薪资待遇、未来发展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能够积极主动地在众多的岗位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岗位。
(二)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就业究竟需要准备什么?多数大学生对此未有科学的认知。[3]家长对孩子将来所要从事的行业也没有基本的了解。高校应做好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工作,和家长讲清楚不就业的利与弊,使家长清楚孩子在校情况;通过与家长形成的合力,帮助大学生制定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督促学生积极就业,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同时,高校应积极鼓励学生勇敢地走出校门,去社会这个更为广大的舞台去拼搏,展现自己的风采。
(三)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适应力
在竞争残酷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需要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增强生存力和适应力。学校不仅要通过传授知识丰富学生的头脑,还应积极组织大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快速成长。此外,鼓励大学生参与学校日常工作,为其提供一个适宜的实践环境,提升能力素质。
鼓励学生通过实习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身适应能力。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工作心理疏导,帮助他们主动适应工作环境,勇敢面对就业带来的挑战,在工作中收获快乐和满足感。通过实习的锻炼,提高大学生就业适应力,增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据推测,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中大专及其以上学历者比重将升至21.6%;到2030年将超过30%,高校毕业生占青年劳动力的比例将进一步加大。[4]我们高校辅导员要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必须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让大学生参与到祖国的建设当中去。
参考文献:
[1]新京报网.19年近834万普通高校毕业生 将走出校门参与就业竞争[EB/OL].http://shenzhen.sina.com.cn/news/zh/2019-04-09/detail-ihvhiqax1108062.shtml.2019-04-09.
[2]张树峰.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外部环境变化与就业选择理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4):7-8+23.
[3]李蕙羽.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认知偏差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4):84-86.
[4]人民网.新常态下就业结构性问题突出 700 万高校毕业生就业难[EB/OL].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1226/c190970-26282714.html. 2014-12-26.
责任编辑:孙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607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