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族文字图形艺术的字体设计教学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以字体设计课程为依托,通过将民族文字图形艺术应用于汉字字体设计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关注传统设计精神,探索民族语汇、本土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与结合。
关键词:视觉传达;字体设计;民族文字;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01-0206-02
文字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信息载体,它本身所具有的图形传统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字体设计课程既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培养图形创作能力的课程。随着中国文化全球影响力的提升,汉字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独特符号体系,在国际交流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事实上,对汉字的广泛使用和高度关注已经使汉字成为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象征,由此,汉字字体设计也进一步成为视觉表达和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手段。在这一提高民族自信心、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如何在设计教学中有效进行民族语汇、本土文化的挖掘与探索,是字体设计课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文字的图形艺术特征概述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文字是作为文本材料而存在的,是首先要进行视觉化的元素,因此,充分理解文字的图形特征,是对文字视觉化的重要一步。人类的文字在诞生之初都是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与提炼得来的,即使是人们通常认定为表音文字的英文,其字母造型中仍然保留了最初的图形特征。例如,字母“A”原本是一个代表牛头的象形文字,随着历史的变迁整整转了一圈,成了现在的样子。而汉字的设计更是高度图形化、符号化的概括过程,古老的甲骨文即是以象形为设计原则,具有典型的图形艺术特征,并保留至今。例如,从甲骨文时代产生的“鼓”字,即使发展到了现代,它的字形依然保留了对鼓本身的图形表达,也包含了对人和鼓的关系的图形表达。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丰富的民族文化传承不仅仅是靠汉字来完成的,各种民族文字也让我们的文化异彩纷呈。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文字种类非常丰富,字体形态、结构和造型美感各具特色,这给我们在字体设计课程中对民族语汇、本土文化的挖掘与探索提供了充分而有利的条件。
基于文字的图形特征这一要素,在云南众多的民族文字中,笔者选取了具有典型图形特征的东巴文和彝文作为字体设计课程的研究对象。
二、以文字图形信息挖掘为起点的教学模式
加文·安布罗斯等在《文字设计基础教程》中指出:“字体是一种用视觉手段来传达思维的形式。”这一表述阐明了字体既具有图形特征,也承载着相应的信息——图形连动视觉,信息传达思维。基于这一思考,本课程设定了以图形信息挖掘为起点的教学模式,包括挖掘文字图形信息、方法研究和设计实践三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这一三段式的教学安排,是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课题进行的建构,指导思想上借鉴了马西莫·维涅里对设计过程三阶段的定义,即语义学、句法学和语用学。语义学是对设计对象信息和意义的探寻,句法学是从设计方法中习得的准确的设计语言,语用学则是对设计效益的最终衡量。
第一阶段:挖掘文字图形信息。本阶段以理解和信息的提取为目标,可以概括为设计语义学阶段。在课程开始之前,即把课题内容告知学生,并结合学生意愿分为两组,分别对东巴文和彝文的文字特征、文化背景进行资料收集。这一起始阶段学生会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逐步对民族文字的独特性产生兴趣,并很自然地将其与汉字进行比较,由此产生研究的主动性。课程正式开始时,首先由学生对其所收集的资料进行陈述,笔者则结合这一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分组的形式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然后由此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完成对文字信息的理解和对图形艺术特征的分析。
第二阶段:方法研究。本阶段着重对汉字字体和西文字体的设计方法进行学习,可以概括为设计句法学阶段。这一阶段的课程通过分析汉字字体的笔画特征、构型方法,让学生结合汉字的图形特征进行基础的设计练习;同时通过对西文字体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设计方法的多元性和借鉴性,并开始探讨东巴文和彝文的造字特色,以图形设计的思维方式总结造字规律、提取基本笔画,尝试将其迁移到汉字字体的设计中。在所选取的两种民族文字中,东巴文具有很强的象形性特征,而彝文作为汉字的共源文字,与甲骨文有着深厚的渊源,也发展出了极强的民族化特性。
第三阶段:设计实践。本阶段以创作完整的字体设计作品为主,可以概括为设计语用学阶段。这一阶段以第二阶段的单字设计为起点,选取长度适宜的民族歌谣作为设计的文本内容,完成连续的字体设计,并最终以A0海报的形式呈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已经逐步习惯于图形化的字体设计思维,能够自然地把构成概念中的比例、节奏、层次、均衡、对称、对比、和谐、统一等形式要素应用到字体设计中。
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一方面通过增进学习者对文字所具有的图形性的理解,使其能清晰地把握信息与视觉的关系,增强学习者对空间构成关系的视觉敏锐度,逐步建立起图形化的字体设计思维习惯,培养良好的视觉审美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民族文字字体构造和图形构成的研究,引发学生对传统设计精神的关注,探索民族语汇、本土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与结合。
三、以探讨民族设计语汇为中心的教学案例
在视觉传达设计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基本都是以基于西方视野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观念作为指導,即使在以汉字为对象的字体设计课程中,也是采用了很多西文字体的设计方法进行教学。不可否认,西文字体的设计方法有着良好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但同时,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也蕴含着独特的设计精神,本课程的教学即是以科学、系统的现代设计方法为基础、以探讨民族设计语汇为中心的实践探索。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最初对民族文字的关注不足,而且缺乏兴趣,但随着笔者的逐步引导,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深入了解,并结合民族文化背景来看待相应的民文字体时,对民族文字所具有的独特审美有了具体的认知。在对彝文字体的设计研究中,有的学生从线条构成的角度总结出了“直线+直线、曲线+直线、曲线+曲线”的三种构形特征,并将其应用到汉字的字体设计中,既融入了典型的彝文特色,同时又保留了合理的汉字识别性(图1)。在对东巴文字体的研究中,有的学生通过与不同历史时期的汉字进行对比,发现了东巴文和甲骨文之间的基于图形表达的共性特征,并以此作为概念设计出了融合东巴文和甲骨文图形美感的汉字字体,由此也引发了对古汉字的研究兴趣,进一步体会到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设计精神(图2)。 四、結论
基于以上对设计发展趋势和教学目标的综合思考,笔者在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以主题性教学的形式,有效利用云南多民族的丰富视觉文化资源,选取同样具有图形传统的民族文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提取和形态迁移引导学习者掌握具有民族文化设计创新思维的汉字字体设计方法。通过这一教学案例的实践与探索,引导学生关注传统设计精神,探索民族语汇、本土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与结合,并希望这一探索能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楠.汉字的诱惑[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7.
[2]向云波.相由心生:书籍文本、互文性和语境的视觉化建构[A].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201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ities Education and Social Sciences(ICHESS 2018)[C].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计算机科学与电子技术国际学会(Computer Science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Society),2018:4.
[3][英]加文·安布罗斯,保罗·哈里斯.文字设计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4][意]马西莫·维涅里.设计的准则[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李谦升.挖掘数据之美——信息可视化课程在艺术院校中的教学实践[J].装饰,2017,(1).
Explor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ypography Design Based on the Graphic Art of Ethnic Script
XIANG Yun-bo
(School of Fine Arts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5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course of typography design,this paper aims to guid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pirit of traditional design and explore the national vocabulary by applying the art of national characters graphics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ypography design of Chinese characters.Applic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native culture in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Key words:visual communication;typography design;Chinese minority script;teaching practice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053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