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解文化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学习,使其形成问题意识。2017版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更是将问题式教学作为实施建议提了出来,高中地理教师应认识到问题式教学与其他传统教学方式的区别,积极探索创设问题的措施及其注意事项,以便提高问题式教学效果,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问题式教学
地理是高中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能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建立方向感和区位意识,是学生今后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部分。地理也是难点课程,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师应尝试使用问题式教学方法,这样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最终将教学难题逐一解决。
1.问题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区别
问题式教学主要是通过需要解答的问题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属于思维能力锻炼的一种模式。开展问题式教学,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能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问题知识结构,并要求能层次清楚地分析问题,表达个人观点。由此可见,实施问题式教学,能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在实施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受自身好奇心、求知欲的驱动,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主体性的不足,能让课堂教学由死板、沉闷、被动变得灵活、主动。并且,和其他传统教学方式比较,问题式教学模式存在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这就需要教师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有效备课,通过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中的问题创设
2.1根据教材创设问题
教师能否合理创设问题是能否有效实施问题式教学的关键,对于问题的创设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问题应紧扣地理教学主题,并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原则。在创设问题时,教师还要从启发性入手,激活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之后提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强调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时,教师可将教材中的气压知识、风带知识等设计成问题。教材主要基于全球大气运动规律讲解大气在全球的运动形式,着重让学生掌握风带的分布及其带来的影响,教师可据此创设一系列问题:气压带是怎样形成的?气压带有什么样的运动规律?气压带与风带有什么样的联系、区别?风带移动会使全球气候受到哪些影响?接下来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这些问题,只要他们能透彻研究,基本上就能掌握本堂课的知识。高中地理教师在问题式教学中应善于使用问题导向,突出教材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明确需要掌握的重点,改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兴趣,实现地理知识与兴趣的结合,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2.2结合案例创设问题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中的问题不再是其他传统教学方式中简单的你问我答,而要在实际案例中体现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关联性,也就是教师要改变以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式的拆解、割裂知识的做法,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养为目标,审视并设计教学,创设和新课程标准一致的、能满足学生认知发展需要的问题,促进学生基于问题梳理知识脉络,实现知识结构框架的建构,促进知识的生成及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讲解“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时,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是可以按照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现状及条件,对区域发展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类分析、思考,培养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可以从人地协调角度简要解释不同类型区域发展的路径,培养人地协调观。为此,教师可根据目前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创设问题情境“×××出路何在”,围绕该核心问题设计问题链条——×××为什么可以快速发展经济?为什么经济发展速度有减慢的趋势?振兴经济的出路在哪里?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学生综合学习有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知识,建立分析区域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思维框架,可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
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倡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高中地理教师在创设问题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入一些图片、音频、视频或者动画等,把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地理课堂增添活力与生机,让地理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在讲解“褶皱”的知识时,教师可先引入褶皱知识,其主要是包含背斜与向斜,同时,创设问题:如何形成的皱褶山?一般来说,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褶皱山形成的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时可能出现地形倒置,借助动画可以指导学生探究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原因,使学生形成直观感受。又如,在讲解南水北调的知识时,教师可引入中线工程的相关视频,视频中囊括整个工程,借此创设问题,主要有:东线工程的调入区和跨越的行政区分别是哪些?开通中线工程的时间和它的调入区分别是什么?西线工程为什么迄今为止都未开通调水?如此的问题摄入,能满足入情入境的要求,能使学生在相对愉悦的氛围下,对南水北调的问题进行分析和了解,进而高效掌握地理知识。
3.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尽管问题式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高中地理教师在使用这一教学方式时要注意它并非适用于每一堂课,要坚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完全复制。与此同时,教师应消除盲目创设问题的弊端,要引导学生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调控教学时间,缩短问题式教学消耗的时间。此外,教师还要规避自己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出现相互抵触的现象,只有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促使师生积极协调、配合,才能体现问题式教学的优势。具体而言,高中地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一是创设的问题情境应为学生留下疑点及思考的空间,适合学生积极的探索;二是创设趣味性较强的地理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兴趣;三是创设层次性突出的地理问题情境,能从现象出发,延伸到本质,做到难度适中,使其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符;四是创设启发性较强的地理问题情境,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最终探究问题的根本。
当然,教师还要注意创設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现有生活经验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整合理论与实践。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正午太阳高度中的楼间距这一知识时,教师可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王先生计划在本地的某个小区购买一套房子,但他没考虑好购买哪一层,为确保房子最低层全年都有光照,那么楼间距最小应是多少?计算楼间距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有一些难度,教师呈现这样的生活问题,学生往往比较感兴趣,会激起他们的探究热情。教师也要注意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积累,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之前,自己应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可以用于实施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情境,广泛收集,并将其编制成教案。例如,主动参加各种有关问题式学习的讲座,学习创设问题情境的最新理论成果,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所学理论,参与研究问题式教学的课题,与其他教师一起探讨创设地理问题情境的方法与途径,以文本的形式固化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经验与成果,不断提升个人业务能力,以此为基础实现教学成果的分享。
总而言之,问题式教学的出现,实现了从未知到已知的方法运用,这样可以有效规避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带着问题去分析,最终体会到成功。高中地理教师要关注问题式教学及其应用,通过教材、案例和多媒体等创设问题,并注意体现问题情境创设的合理性与生活性,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郑丽娟.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01):79
[2]孙金玲.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创设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122
[3]陈箭.问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成才之路,2018(30):78
[4]王志勇.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三环节[J].教学与管理,2018(28):64-67
(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079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