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新娥

  新课程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应随之发生转变,真正做到“体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标准”。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深入理解有效教学理念,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注重学生参与,注重学习过程,注重方法指导,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注重情境创设,更要注重联系实际,进一步完善教与学的结合,有效地履行素质教育。
  
  一、教学案例要贴近学生生活
  
  教学中的案例可谓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进行情景假设,也就是虚拟的;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事例,也就是真实的案例。案例式教学运用得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且能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真可谓事半功倍。
  笔者在讲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时,就有了一次深刻的感悟。这节课与城市有关,而我们学校就离市区较近。这给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使我在教学中能够以巩义市为例,将学生带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更好地理解、掌握本节课内容。在学习完城市形态之后,我抛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探究巩义市的城市形态。学生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了,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我就引导学生结合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判断。学生就从巩义市的地形、河流特征进行分析,从理论上分析得出巩义市应为组团状。在学习“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时,学生先学习基础知识,然后结合巩义市实例来说明商业区的分布。以星月广场的位置来说明商业区的分布在街角路口处,成点状分布;以整条新华路为例,说明商业区在市中心沿交通线分布,呈条状分布。最后,给学生布置探究问题:调查巩义市的工业分布,分析布局的合理性。
  课堂是互动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抽象于生活,因此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应以具体化的生活中的感性材料为载体,这样就能与学生储备的生活知识相呼应起来,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共同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又能更好地促使他们合作学习,并且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解释生活,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生活的环境,从而能较正确地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的任务。所以,新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生活化,我们应该让生活走进课堂。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尤其应该倡导师生互动式教学,关注课堂动态生成。
  
  二、不断调整教学设计,轻松完成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设计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完全是被动的。教师考虑最多的是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而很少注意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住了知识,课堂上是否真正完成了教学目标。而教师衡量教学目标的完成与否,也往往是以教案为依据,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按部就班地操作教案。但是在新课程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设计应该随着学生的反应及时作出调整,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下面就引用笔者的一个教学故事来探讨一下:
  在讲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时,开始是这样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的:以“布”的生产过程说明各工业部门之间存在相互的联系性,结合上一节课工业布局的经济效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些工业部门之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就会集中分布,以此导入新课。在每一部分的知识讲解时又设计了大量的图片、材料分析进行知识的应用。例如:产品方面的工业联系以钢铁工业为例说明,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业联系以服装、食品、鞋帽等工业的集聚为例说明;再以上海漕河泾新工业区和北京燕山石油化学工业区为例判断工业联系特点和工业集聚区类型;最后以福特汽车的分布为例说明工业分散。但是这样设计,课堂时间很紧张,并且整个课堂显得比较分散、不紧凑。
  后来我将教学设计作了如下调整:由“钢铁工业的部门联系图”引入,让学生说明图片的含义。学生说了之后,再用“这也反映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句带点幽默、诙谐的话,瞬间将整个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
  基础知识处理环节:
  提出课堂预习问题:1. 工业联系的两种形式及特点。2. 工业集聚的概念、集聚区的类型及各自的优势。3. 工业地域的概念、成因分类:从成因看有哪两种类型?从发育程度看有哪两种类型?4. 工业分散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主要有哪两种情况?5. 工业分散后工业地域是如何联系的?
  重点知识处理环节:
  图片展示:布的生产过程,服装、食品、鞋帽等工业的集聚,上海漕河泾新工业区、北京燕山石油化学工业区,让学生从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分析每一幅图。然后学生合作完成课本上的案例和活动题。
  承转:是不是任何工业都要集中分布?出示汽车企业的生产,学生通过图形展示内容回答,然后转到工业分散。
  最后让学生将本节课的几个概念联系起来,并将联系图画到黑板上。但是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画的联系图也就不同,让学生之间不断地互相纠正,最终达到完美。至此完成本节课。
  这样设计教学,使重点知识明确化,能够让学生掌握重点。并且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学生的学习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又解决了难点问题。
  第二种教学方案的效果比第一种好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学设计要随着学生的课堂反映来做出动态的调整。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有创意的调整,找出适合课文教学的最佳轨迹。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智慧的闪光点,并且要善于引导、巧于点拨、长于调控,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三、学生当家作主,突显课堂活力
  
  在试卷评讲时,让学生课前先自觉做题。课堂上我让学生提出他们的疑问,将这些问题题号写在黑板上,然后根据每个班的问题题量,平均分给四大组(每个大组又分为四小组)的学生,让同学们讨论,然后进行课堂成果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一个组的解释大家都不明白,就让其他小组继续回答,直到绝大多数学生理解了。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其他学生的思维能活跃起来,并且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接近,他们的解释方式很容易让大多数学生接受。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着平等的、多维的对话,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个性化语言和情绪的表达,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的意见和建议。笔者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经常能倾听学生们的心声,善于发现各种有价值的资源,给学生质疑、争论、反驳的机会,并加以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带着知识、经验、灵感、思考、兴致进课堂,呈现出课堂的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自主性、创新性,让整个教学进程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和生活的气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288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