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018—2019赛季WCBA总决赛八一队失利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2018—2019賽季是八一女篮与沈部女篮合并后的第一个赛季,八一队国手云集,常规赛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晋级季后赛。在季后赛首轮和次轮均3∶0淘汰对手,晋级总决赛。总决赛八一队大比分2∶3负于广东队,与总冠军失之交臂。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八一队的阵容结构以及竞技特征的劣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阵容配置上,八一队拥有大量国手,阵容实力雄厚,但内线高度不够,内线实力稍弱;在进攻端,八一队在三分投篮、罚球命中率、控制失误等方面的表现较好,应加强训练,保持优势;但在得分、两分投篮及命中率、罚球次数、助攻等方面的表现不佳,八一队应丰富进攻手段,增加中距离出手和持球突破造杀伤上罚球线。在防守端,八一队在失分(尤其是三秒区内的失分)、防守篮板球、盖帽和控制球队犯规次数方面的表现欠佳,八一队应积极引进有防守实力的内线球员,加强对于篮下的保护,提高篮下的防守强度,合理控制球队的犯规次数;在战术设置上,八一队主要依赖李梦的突分,战术变化较单一,八一队应增加战术变化的多样性,增加进攻发起点。
  关键词:WCBA;进攻;防守;技战术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20)01-0007-07
  
  Abstract:The 2018—2019 season is the first season after the combination of Bayi Women’s Basketball Team and Shen Mu Women’s Basketball Team. The Bayi National Team gathered together and won the second place in the regular season to advance to the playoffs.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round of the playoffs, the opponents were eliminated by 3∶0 and promoted to the finals. Team 81 lost 2∶3 to Guangdong in the finals and lost the championship.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video observati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isadvantage of the lineup structure and compet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Bayi Team.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lineup configuration, Bayi Team has a large number of national players, strong lineup strength, but the inside line is not high enough, the inside line strength is weak; in the offensive end, Bayi Team shoots three-point shots, free throw hit rate, control.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and maintain the superiority, but we are not good at scoring, two-point shooting and shooting rate, the number of free throws, assists and other aspects. Bayi Team should enrich the offensive means, increase the mid-range shooting and break through with the ball to create a free throw line. On the defensive side, Bayi team is not good at losing points (especially in the three-second zone), defending rebounds, blocking and controlling the number of fouls. Bayi team should actively introduce the players with defensive strength,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the basketball, improve the defensive intensity of the basketball, and reasonably control the number of fouls by the team. In terms of tactical settings, Bayi Team mainly relies on Li Meng’s sudden scoring. The tactical changes are relatively single. Bayi Team should increase the diversity of tactical changes and increase the starting point of attack.
  Key words:WCBA; Attack; Defense; Techniques and Tactics   
   WCBA成立于2001年,经过长达18个赛季的发展,参赛球队已从2001年的12支球队,发展到现在的18支球队。2019年打进总决赛的八一队和广东队,常规赛战绩为31胜3负和32胜2负,位列联赛积分榜前两位,是代表着WCBA联赛最高水平的两支球队[1]。八一队在上赛季仅取得10胜16负的成绩,未能进入季后赛。在休赛期,八一女篮与沈部女篮合并组建了新的八一队。八一队因体制原因不能引进外援[2],是以全华班出战,在常规赛阶段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成功杀入季后赛。而在季后赛首轮中以3∶0淘汰了上海队,半决赛以3∶0淘汰了江苏队,在总决赛与人员齐整,实力强劲的广东女篮鏖战到第5场落败。本文通过对八一队的阵容配置、以及在攻防两端的竞技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八一队的优势与不足,为八一队和WCBA其它球队在以后的联赛中总结经验,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8—2019赛季WCBA总决赛的八一南昌红谷滩(以下简称八一队)女篮和广东东莞新盛彤(以下简称广东队)女篮总决赛5场比赛的实况录像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知网数据库查找关于WCBA球队攻防分析的相关文献,并登陆中国篮球协会官方网站(http://cba.net.cn/),收集研究所需的总决赛数据统计。
  1.2.2 录像观察法
  通过录像回看5场总决赛的比赛,总结两支球队的攻防特点,结合WCBA官网公布的比赛数据系统分析八一队的攻防能力。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两支球队的各项数据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1.2.4 对比分析法
  结合官网公布的比赛数据和通过录像回看,对八一队和广东队在进攻与防守端所展现出的竞技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八一队的优势与不足。
  2 八一队与广东队队员基本情况
  2.1 八一队队员基本情况
  在年龄方面,年龄最大的是露雯、赵爽、贾秋娇,都是29岁,这三位都是征战WCBA多年的老将。而最小的球员则是21岁的贾赛琪;在身高方面,身高最高的是张丽婷和孙梦然,分别为 1.98m和1.95m,司职中锋,身高最低的则是后卫贾秋娇,为 1.73m。
  八一队有七位队员曾作为国家队队员参加过国际赛事,即国手(本文所指的国手队员为代表中国队出战过奥运会、世界杯、亚运会等非青年组别赛事的队员),分别是露雯、赵爽、李梦 、孙梦然、王雪朦、贾赛琪、张丽婷。具体数据见表1。
  2.2 广东队队员基本情况
  在年龄方面,年龄最大的是张冬霞和奥胡米克,均为29岁;年龄最小的是20岁的李月汝和于悦;在身高方面,广东队的第一高度是2.01m的李月汝,司职中锋,除了李月汝的第一高度之外,同样司职中锋的迪拉娜身高为1.93m,身高最低的分别是沈怡、杨力维,分别为1.74m、1.76m,两位队员在场上司职后卫。广东队有四位队员曾作为国家队队员参加过国际赛事,分别是沈怡、黄思静、李月汝、杨力维,具体数据见表 2。
  
  2.3 八一队与广东队队员基本情况对比
  我国女篮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为26~28岁[3]。八一队和广东队的平均年龄分别为 25.4岁和 23.5岁,从平均数值上来看,八一队将进入最佳竞技阶段。广东队的阵容以青年球员为主,年轻队员有活力,而八一队以中年球员为主,在年龄分布上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既有年青球员,又有经验丰富的老队员 。 两支队伍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878m和1.848m,无明显差距,但在最高高度上,广东队 2.01m的李月汝是全场最高,比八一队的主力中锋孙梦然高出6cm,从身高的上看,广东队在篮下拥有着绝对的优势,且通过观看比赛,李月汝在篮下篮板球优势明显,经常在防守队员头上摘得篮板球,篮下高度优势明显。两支队伍在常规赛阶段战绩高居联赛前两位,又打进总决赛,是本赛季WCBA最强的两支队伍,也必然会有大量的国手队员。广东队有4名国手队员,而八一队有7名国手队员,不管是临场经验还是技术能力,八一队都占上风。综上所述,两支队伍在队员的大赛经历上,八一队要更为老练成熟,主要体现在年龄以及国手人数上;在队员的身体条件上,广东队更有优势,主要体现在阵容年轻、内线高度优势明显。具体数据见表 3。
  3 八一队与广东队攻防两端数据分析
  3.1 进攻方面
  本研究选取得分、两分球命中及命中率、三分球命中及命中率、罚球命中及命中率、前场篮板球、助攻、被侵、失误等11项数据,对两支球队的进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八一队整体的进攻强点与弱点。
  3.1.1 得分
  从表4可以看出,八一队场均得分为84.4分,广东队为92.6分,在八一队战胜广东队的两场比赛中,八一队的净胜分均为4分,而在广东队战胜八一队的三场比赛中,广东队的净胜分分别为7分、16分、26分,平均每場净胜分为16.3分,这说明广东队的得分能力要强于八一队。球员得分方面,八一队的5名首发球员场均得到52.2分,替补球员场均得到32.2分,广东队的5名首发球员场均得到76.4分,替补球员场均得到16.2分。八一队国手云集,替补阵容实力强大,首发球员与替补球员的得分比重占有较广东队合理,但八一队的首发球员得分比广东队场均少24.2分,八一队的首发球员应在进攻端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3.1.2 两分球、三分球
  两分球方面,八一队场均出手45.6次,命中22.6个,命中率为49.56%;广东队场均出手52.2次,命中29.8个,命中率为59.36%;无论是在出手次数、命中数、还是命中率上,广东队均领先于八一队,广东队在两分球的进攻要强于八一队。三分球方面,八一队场均三分出手30.4次,命中8.4个,广东队场均三分出手15.4次,命中4.6个,无论是出手次数还是命中数方面,八一队均高于广东队,且八一队的三分球命中率较广东队稳定。   3.1.3 罚球
  八一队场均罚球19次,命中14个,命中率为73.7%。广东队场均罚球27.2个,命中19.2个,命中率为70.6%,广东队场均多获得8.2次罚球机会,说明广东队在进攻端更具有侵略性。在罚球命中率上,八一队略高于广东队。罚球体现一个球队整体的基本功扎实程度,八一队的罚球基本功较广东队扎实,在训练中应继续保持。
  3.1.4 前场篮板球
  八一队场均前场篮板球个数为12.4个,广东队为12.8个,两队之间并无明显差距。八一队的内线实力不如广东队,但在前场篮板球的拼抢上并不输于广东队,这与八一队的团队协作、积极拼抢篮板球有很大的关系[4-5],八一队应在今后的比赛中继续发扬敢打敢拼的军旅作风精神,积极冲抢前场篮板球。
  3.1.5 助攻
  八一队在5场比赛中的场均助攻数为18.8次,广东队为25.4次,八一队场均助攻次数比广东队少6.6次。除第四场比赛八一队在助攻数上领先广东队以外,其他四场比赛均落后于广东队,八一队在今后的比赛中应加强球的转移,提高团队配合的能力,创造出更好的投篮机会,提高进攻回合的成功率。
  3.1.6 被侵
  八一队场均被侵19.2次,广东队场均被侵23次,广东队场均被侵犯的次数比八一队高3.8次。八一队被侵犯次数最多的的球员是李梦,场均被侵8次,获得6.2次罚球机会,广东队被侵犯次数最多的的球员是李月汝,场均被侵9.2次,获得10.4次罚球机会,其次是外援奥胡米克,场均被侵4.4次,获得4.6次罚球机会。两人场均被侵13.6次,获得15次罚球。比赛中被侵次数的多少反映了球员在进攻端的实力[2]。由被侵犯的球员可以看出广东队是以内线为进攻核心点,八一队应加强对于内线的防守,减少犯规,有效控制内线的失分。
  3.1.7 失误
  八一队的场均失误次数为11.4次,广东队为16.8次,八一队场均失误次数比广东队少5.4次。通过观看比赛,八一队利用对手失误抓反击快速得分的能力很强,所以八一队应有效控制自己的失误,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对手的失误发动快攻迅速得分。
  3.2 防守方面
  本研究选取失分、防守篮板、抢断、盖帽、犯规等五项数据对两支球队的防守能力进行对比,综合分析两支球队的防守能力。
  3.2.1 失分
  失分的多少综合地反映一个球队的防守实力。从表2可以看出,八一队场均失分92.6分,广东队场均失分84.4分,八一队平均每场比赛输于对手8.2分。八一队在三秒区内的场均失分为53.6分 ,广东队为34分 ,八一队在三秒区内的场均失分比对手多19.4分。八一队在三秒区内的得分主要依靠李梦的突破和孙梦然的内线强攻,两人在三秒区内场均得到12.4分和8.8分,占到三秒区总得分的62.35%。广东队的李月汝在三秒区内场均得到15.2分,奥胡米克在第四节无法上场的情况下场均得到19.2分,占到三秒区总得分的64.2%。这说明八一在内线的进攻不如广东队,且无法有效地限制广东队在内线的得分。
  3.2.2 防守篮板球
  八一队的场均防守篮板球为19.8个,广东队为30.2个,八一队的防守篮板球场均少于对手10.4个。防守篮板球是发动快攻的起点,没有防守篮板,就无法快速发动反击快攻,也会使对手增加二次进攻的机会,增加己方防守会合,消耗体力,影响球队士气[6-7],八一队应加强对重点人的防守,积极卡位背人,提高防守篮板球的数量。
  3.2.3 抢断
  八一队的场均抢断数为8.8个,广东队为7.4个,八一队的场均抢断球次数高于对手1.4个。与防守篮板一样,抢断球后,可有效地发动快攻,创造得分机会。八一队是以外线进攻为主的球队,抢断后发动快攻是八一队的优势,八一队应加强对于持球人的防守压迫力,造成对手失误,完成抢断发动快攻。
  3.2.4 盖帽
  八一队的场均盖帽数为1.8个,广东队为6.6个。中锋的盖帽能力是防守能力的重要体现[8]。广东队由国家队主力中锋李月汝和外援奥胡米克组成的内线双塔镇守内线,两人在5场比赛中共计盖帽22次,场均盖帽4.4次 ,占到球队总盖帽数的66.7%,给八一队造成了很大的内线进攻压力。而八一队内线球员孙梦然和刘帅是攻强于守的队员,八一队应积极引进有一定防守能力的内线球员,增加球队内线的防守实力。
  3.2.5 犯规
  八一队的场均犯规数为 23个,广东队为19.2个。且在总决赛的5场比赛中,八一队的犯规次数均高于广东队。通过观看比赛可以看出,八一队的犯规区域主要集中在三秒区,对对方内线球员的犯规。八一队应采用有效策略,及时夹击对方内线球员,不让对方内线球员轻易接到球或造成内线单打的机会,有效的控制球队的犯规次数。
  4 技、战术分析
  八一队国手云集,队员整体基本功扎实,拼抢积极;具有良好的外线远投能力,注重三分球的投射;攻防转换速度快,擅长打防守反击。战術设置上,八一队主要以李梦为战术发起点;李梦身体强壮,对抗性强,持球突入内线后,常吸引到对方防守球员的包夹,随后将球分到外线,外线通过快速的转移球,寻找空位三分的机会。
  广东队拥有全场第一高度李月汝,以及WNBA常规赛MVP奥胡米克,主打“双塔阵容”。李月汝身体强壮,内线高度优势明显,篮板球能力较强。而奥胡米克移动速度快,弹跳出色,篮下技术扎实,个人能力较强。在战术设置上,广东队以内线双塔的高低位配合为主,充分发挥内线优势,其他队员落位于三分线外,吸引对方防守注意力,为内线进攻拉开空间[9]。
  八一队在阵地进攻中主要以攻击内线为战术发起点,遇到协防后将球分到外线,是一种先内后外的策略。如图1,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1号在弧顶落位,5号落位于左侧45度三分线外,3号和4号落位于右侧三分线外。进攻开始后,1号传球给5号,5号传球给内线要位的2号,2号内线单打,遇到对方的协防时将球分给外线落位的4号,4号传球给机会更好的3号,3号三分试投。   但此战术在执行过程中常出现以下情况:一是李梦突破防守队员直接攻击篮筐时常遇到对方内线球员的补防,导致进攻失败;二是李梦突破防守队员将球分到外线后,对方球员及时补防,没有合适的投篮机会,需要李梦到外线持球重新组织,消耗了大量的进攻时间,最后只能仓促出手,命中率较低。
  八一队在进攻端依靠李梦的持球单打与突破分球打开局面,对李梦的依赖性较强,李梦场均上场34’35”,体能消耗很大,通过观看比赛录像,李梦在比赛最后阶段身体对抗明显减弱,常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八一队应研究新的战术配合,增加持球点,丰富进攻手段,增加战术变化的多样性,从多方面发动进攻,通过战术配合和积极跑位,创造更好的进攻机会。
  八一队在阵地防守中主要采用2-1-2区域联防和半场人盯人防守的防守策略。如图2,八一队防守采用2-1-2区域联防,广东队1-3-1落位,5号上提到罚球线,与埋伏底线的4号形成高低位。进攻开始后,1号传球给2号,调动对方的防守位置,而后回传给1号,1号传球给5号,同时4号从右侧横移到左侧卡位,接5号传球直接攻击篮筐,形成高低位配合。
  在这次防守中,八一队有以下防守细节未处理好:一是未能有效的限制4号球员的移动,使4号球员移动到另一侧并成功卡位;二是防守队员未能绕前防守,切断5号的传球路线,使4号球员在内线轻易的接到5号的传球,造成直接攻击篮筐的机会。        
  如图3,八一队防守采用半场人盯人防守,广东队1号弧顶持球,2号与3号分别落在左右两侧三分线外,4号与5号一高一低落位。进攻开始后,4号为1号作掩护,1号运球向右侧移动,5号上提到罚球线接1号传球的同时,4号转身切入篮下,接5号的传球攻击篮筐,形成高低位配合。
  在这次防守中,八一队有以下防守细节未处理好:一是在防守对方的掩护配合时,采用了交换防守人的防守策略,使4号球员在内线形成“大打小”,二是弱侧的队员未能大胆放掉自己的防守人,及时在内线进行协防,使4号轻松完成进攻。
   在防守对方的高低位配合时,八一队无论采用2-1-2区域联防,还是半场人盯人防守,均未能有效地遏制对方的进攻。当广东队内线球员高低位落位时,八一队应明确对方进攻意图,增加对内线球员的防守压迫力,封堵对方移动路线和传球路线,不使对方在内线轻易接到球;弱侧队员应果断放掉自己的防守人,及时在内线进行协防或夹击。
  八一队内线防守较薄弱,在面对广东队内线的一对一单打时,八一队瞅准时机,果断放掉自己的防守人,采取内线夹击对方中锋的防守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遏制了李月汝的进攻。
  如图4,在G4第一节的一次防守中,八一队采用2-1-2区域联防,广东队通过外线的传导球将球传给在内线要位的李月汝,准备一对一单打,1号防守人果断收缩内线夹击李月汝,成功防住了对方的内线进攻。
  如图5,在G4第四节的一次防守中,八一队采用半场人盯人防守,广东队李月汝在弧顶区域为持球人作掩护后切入内线,准备在内线单打,这时2号防守人果断收缩内线夹击李月汝,成功断球。广东队内线实力强劲,队员进攻能力较强,而八一队的内线球员攻强于弱,在一对一防守时,防守成功率较低。因此,当广东队持球内线单打时,八一队应果断采用夹击的方法,围堵对方中锋,不给对手在内线进行一对一单打的机会,有效限制对方的进攻。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 论
  (1)八一队在平均年龄和平均身高方面与广东队并无明显差距,但篮下的绝对高度不够,内线身高处于劣势,主力中锋攻强于守,篮下的防守威慑力不足。
  (2)在进攻端,八一队在得分、两分投篮及命中率、罚球次数、助攻等方面的表现不如广东队。但在三分投篮、控制失误等方面的表现好于广东队。三分球在八一队的进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八一队三分球的投射很多,但命中率不稳定,容易受到对方防守队员的干扰,导致命中率下降。
  (3)在防守端,八一队在失分(尤其是三秒区内的失分)、防守篮板球、盖帽和控制球队犯规次数方面的表现不如广东队。八一队对于内线的防守很差,在防守篮板球的拼抢上落后于对手,且无法有效的限制对方中锋在禁区内得分。
  (4)在战术设置上,八一队在进攻端对李梦的依赖性较强,过于依赖三分球,战术变化较单一,中距离投篮较少。在面对对方内线球员的高低位配合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策略限制对方的进攻。
  5.2 建 议
  (1)八一队应积极引进有一定防守实力和身高的内线队员,增加篮下的高度,提高内线的防守强度,缩小与广东队内线实力的差距。
  (2)八一隊应加强球的传导,调动对方的防守,创造合理的出手机会,提高三分球的命中率。罚球基本功扎实是八一队的优势,八一队应丰富进攻手段,在三分球失准时增加中距离出手或持球突
  破内线造杀伤上罚球线。
  (3)八一队应提高内线的防守压迫力,合理控制球队的犯规次数,有效限制对手在禁区内的得分;同时增强对于防守篮板球的保护,不给对手二次进攻的机会。八一队擅长在抢断球后抓快攻反击,这是八一队的优势所在,八一队应提高对持球人的防守压迫力、封堵对方传球路线,积极抢断球发动快攻反击。
  (4)八一队应根据队员技术特点丰富战术内容,增加进攻点,从多方面发动进攻,增加战术变化的多样性。在防守对方的高低位配合时,应果断夹击,在禁区内围堵对方中锋,不给其在内线一对一强攻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中国篮球协会官方网站[EB/OL].http://cba.net.cn/.
  [2] 马进荣,宫士君.WCBA联赛强队中、外籍主力中锋若干问题对比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31(3):84-88.
  [3] 王鑫庆,徐军艳.女篮运动员的“大”与“小”[J].篮球,2003(l):33.
  [4] 邵山,关亚军.里约奥运会世界女篮技术分析与启示[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2):90-92.
  [5] 侯向锋,光晖,王忞焯.2012—2013赛季WCBA各参赛队攻防实力比较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6):19-28.
  [6] 赵益鑫.2017-2018赛季WCBA季后赛参赛球队攻防实力对比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5):67-73.
  [7] 赵晋.2014—2015赛季中国女子篮球联赛前4名球队攻、防指标的TOPSIS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5,51(5):40-44.
  [8] 阎钲.2018年女篮世界杯中国队与竞争对手中锋攻守能力的对比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37(3):87-91.
  [9] 袁靓,杨跃青,陶小岗.WCBA球队打法风格和八一女篮进攻战术特点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1,30(6):688-6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08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