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教育工作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和能力,還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德行培养工作。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需要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力量,实现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从三方共同培育小学生的道德,将小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公民。本文结合当今小学德育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德育;三位一体;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是人的基础阶段,因此老师和家长需要利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通过品德教育,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利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三者相互协调,形成合力落实德育教育。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德育模式,利用生动灵活的教育方法,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
  一、 概述影响小学生道德发展的因素
  (一) 内部因素
  1. 小学生身心发展情况
  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健康等都关系到自身道德发展。小学生首先要具备健康的身体,这样才会具备精力掌握德育知识。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水平,关系到学生对于信息的理解。如果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并且保持精神愉悦,再加上德育教育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那么可以保障小学德育效果,否则就会降低小学德育的有效性。
  2. 以往的道德观念
  个体品德基础会影响到小学生对于德育的接受程度。人们在理解新概念的过程中,往往会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如果接收到的道德信息符合原有认知水平,并且道德教育可以和学生的价值观保持一致,方便学生全面理解德育信息,可以更好地接受德育信息,否则学生的德育认知就会存在片面性等缺陷。
  3. 道德认知水平
  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关系到道德认知,学生过于关注事物的表面,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他们无法根据客观逻辑判断事物,通常是结合自身的主观喜好判断事物。小学生年龄不断增长,也不断发展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开始建立道德概念和道德评价水平,可以促进学生的自律发展。
  (二) 外部因素
  1. 家庭环境影响
  在一个人德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长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孩子。孩子和父母的接触时间比较多,因此家庭范围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贯穿这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家庭环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儿童的道德观。创设温馨的家庭环境,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反之如果父母离异,可能会影响孩子身心发展,此外也会影响孩子道德发展。此外父母是孩子首席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并且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儿童的道德观念。
  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关系到孩子的德育发展,每个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同的,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的思想品德,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更多地鼓励孩子,提高孩子的学习自信心。一些家长利用非常严厉的教育方式,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有一些父母非常溺爱子女,在家庭教育当中缺乏德育教育,这些教育方法都不利于发展孩子的思想道德。
  2. 学校环境的影响
  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为学校教育,系统性的开展学校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小学生德育当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班风和校风都关系到学生道德发展。班风展现出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是班级成员共同营造的集体氛围,班级中班风在班内发挥着主导作用,班级成员的言论和行为等都可以表现出班风。而校风代表全体师生的精神面貌,属于一个学校的灵魂,良好的校风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健康的发展,规范自身行为。班风和校风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可以影响到每个学生的发展,小学生逐渐建立思想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他们身处积极的班级氛围,可以获得思想熏陶,在正面上引导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授课方式需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这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通常都非常信任教师,教师的言行也会影响到学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3. 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生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社会大环境各要素也影响到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发展。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如果社会环境整体较差,不利于学生的道德培养,还会引导学生走向犯罪道路。小学生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同伴关系和群体交往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社交能力,使其掌握基本的社交技巧,在群体相处过程中也会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探索自己所处的环境。因此在小学时期,老师和家长要鼓励孩子和他人建立友谊关系,通过正常交往培养孩子良好的德育品格。
  二、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
  (一) 创新学校教育方法
  1. 优化课堂教育环境
  在小学德育教育当中,学校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教育过程中,通过课堂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接受道德理论和规范条例等教育,结合德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德育范畴比较广泛,因此在小学德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利用思想品德课程,还要发挥各学科的辅助作用,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德育观念,提高学生道德观念。
  例如某实验小学在这一方面获得一定的成就,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设置德育课程的过程中,以思想品德课程为基础,其他课程发挥辅助作用,共同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该实验小学利用思想品德课程系统性地落实道德教育,这样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指导思想,任课教师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利用生动形象的素材,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再结合实例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此外该实验小学利用小学语文和社会等学科,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 营造积极的集体氛围
  学生在学校当中以班级为单位,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集体氛围。学校需要加强班级管理,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引导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更好地体验集体生活,养成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体积荣誉感。落实学生自主教育,在学校管理当中引导学生利用民主的方式参与进来,这也是德育建设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参加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德育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享受优质的德育培养工作。
  例如,某小学利用法治建设加强制度管理,从而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言行。学校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活动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利用70年国庆节庆祝活动,向学生介绍中国发展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组织学生参加植树节和地球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使其热爱地球家园。
  (二) 促进家校互动
  1. 召开家长会
  家长会是一种普遍的家校联系方式,教师结合家长落实小学生德育教育,在家长会期间,教师不能只是和家长讨论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向家长报告学生的优点,同时鼓励家长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小学生德育教育经验和措施等。教师和家长需要达成共识,这样才可以更加畅通地交流,保障家校互动效果。例如某个小组每班级在每个学期都要召开3次家长会,利用不同形式的家长会形式,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例如举行家长座谈会,班主任结合学生近期表现情况,然后征求家长的教育意见,教师详细地记录家长提出的建议,共同探讨不合理的部分。还会组织家长沙龙活动,教师为家长创设宽松的环境,共同讨论孩子教育问题,在这种環境当中,家长也会畅所欲言,更加关注孩子的德育教育问题。
  2. 建立家长学校
  为了保障家长的教育能力,部分小学都开始建立家长学习班,定期培训家长的教育方式,组织家长学习家庭德育理论和方法,使家长德育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可以选择经验丰富教师为家长上课,保证上课时间在两小时以上,丰富上课的形式,结合家长关心的问题确定讲课内容。教师和家长需要充分交流,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障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的效果。
  (三) 发挥社会德育作用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需要发挥社会德育的作用,结合学校德育和社会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者植物园等,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大自然,拓展自身的眼界,教师结合气候变化,可以让学生思考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使学生产生保护地球的理念。教师可以让学生写旅游日记,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福利院和少管所等地,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社会层面,激发学生的爱心,促使学生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学校可以在校外聘请辅导员,这些辅导员可以是消防员,也可以是交警和老红军,这些人利用不同的身份向学生讲授课外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也可以和相关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整治周边的环境。例如某学校周围的环境比较复杂,充斥着各种商业场所,例如网吧、咖啡馆等场所,各种促销活动吸引着小学生,造成的反响比较差,学校通过和上级部门通报这种情况,配合相关部门治理这种问题,维护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带来一片净土。
  三、 结束语
  学生品德的形式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的努力,因此小学教育需要推广利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楠.关于如何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几点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53-54.
  [2]万鹏.新课标下渗透在小学体育中的德育教学模式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7):77.
  [3]周强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创设小学德育模式的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20):10-11.
  [4]史南城.聚焦核心素养 追寻德育工作新向度——余干县古埠镇中心小学“1+N”德育模式构建与实践[J].江西教育,2019(16):34-36.
  作者简介:
  刘志勇,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八里湾乡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41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