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情感教育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化,情感教育作为一种通过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积极的教学策略,其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相关内容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手段。从情感教育入手,分析在道德與法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浅谈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贯彻落实情感教育渗透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渗透策略;初中课堂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信息时代的来临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在极大地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同时也对人的思想观念、综合素养和道德情感等方面发起了新的挑战。如何在现代文明中站稳脚跟且勤勤恳恳、不忘初心成为当代青年面向社会时必修的关键课程。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构建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十字路口,新奇又小心翼翼地迈出参与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需要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施以积极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形成符合新时期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人格,从而成长为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一、什么是情感教育
   所谓情感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情感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双方情真意切的情感交流,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于无形之中深入学生内心,带给学生心灵陶冶的一种教育模式。情感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唯理智教育”,其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关注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与新课程理念中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观念不谋而合,是学生形成和发展良好个性化特征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相关内容十分必要,有利于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身心发展状况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在完成智育的同时兼顾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
   二、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1.从课程性质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于一体,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立足于初中学生生活,旨在帮助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基础性学科,是初中生在学校里接受道德教育和熏陶的主阵地。它既不同于语文课程的充满想象与创造,也不同于数学课程的富有逻辑与条理,那么何为道德与法治课?在笔者看来,道德源于思想,而思想又遵从本心,所以道德与法治应是学生从心底里向善,认同本国历史和社会主流,是一门饱含民族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带有感染性情绪的学科。在这样的学科课堂里不融入点情感教育又怎么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呢?
   2.从教学目标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基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四有”公民而开设,其中既包含帮助学生养成尊重生命、孝敬父母、勤劳勇敢、热爱祖国等良好道德品质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也包括帮助学生形成独立个性、能够自主参与和适应社会公共生活等方面的能力目标;还有理解个体与社会、自我与集体、人类与自然等方面的相互关系、了解和掌握基本法律法规的知识层面的培养目标。所涉及的领域方方面面,无不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若是教师能够善用情感教育,将理论联系实际,相信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一定有所提升。
   三、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积极构建情感教育氛围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人类总是会在特定的环境当中形成特定的思想观念,这其中除了时间在起作用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共鸣二字。文学创作讲究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为什么?因为只有读者进入到作者创设特定情境中,耐心感受,才能真正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举一反三,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什么?因为在教师有意识创建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教师所要传达的态度与情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加深对课程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要通过创设相关教学情境,积极构建情感教育氛围,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使情感教育充分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
   例如在教学《友谊与成长同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之后让学生根据时间线列出迄今为止不同时段里陪伴你的挚友的名字,并写下你们之间最难忘的故事,引导学生摒除杂念,沉浸于友谊的世界,尽情回忆。这是第一步,创设教学情境。接着教师可以请愿意分享自己故事的同学到讲台上来讲述他与朋友间的喜怒哀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讲述情况适时提出问题,比如你们之间会有争吵吗,发生争执的情况下你们是怎么处理的?这是第二步,旨在引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总结这位学生与朋友的故事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做一个升华,回归课本,让学生领会友谊在个人生命成长中的重要意义。这便是最后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如此一来基于情感教育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二)转变教学方式,巧妙设计情感教育课堂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的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灌输式教学固然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课堂知识形成记忆,但这种记忆在脑内停留的时间并不会太长,反而很轻易地便会随着遗忘现象的产生被消除得一干二净,如此一来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努力全部化为虚无。这样的教学效果显然不是学校教育所期盼达到的,自然也不是道德与法治课所追求的教学目标。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要善于转变教学方式,巧妙设计情感教育课堂,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逐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让情感成为促进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的催化剂。    例如在教学《积极奉献社会》这一课时,比起教师按部就班根据教材罗列的知识点一个个给学生讲解的讲授式教学策略,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方式,通过设计情感教育课堂让学生自主体会。首先,教师在课前要搜集关于舍小我成就大我的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奉献社会的名人事例,并做成PPT或微課视频以供课上播放;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对这些事例的展现和分析给学生以心灵震撼,让他们简单谈谈对这些乐于奉献的人物的看法,引导学生对他们产生敬佩之情;最后,教师再对这种敬佩之情进行情感升华,人生在世不过沧海一粟,只有积极奉献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三)加强师生互动,促进情感教育效果升华
   裴斯泰洛奇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那么如何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一言一行呢?这种默契自然是要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和相处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教学进程的顺利推进,当师生双方确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情感基石时,教师能够真正做到关心和热爱学生,学生也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愿意接受教师带给他们的情感熏陶,有利于促进情感教育效果的升华。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利于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亲情之爱》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对本课时的内容较为熟悉且感受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场自由辩论赛,将班级学生分成两个阵营,正方观点为“父母对你的教育越宽松说明父母越爱你”,反方观点为“父母对你的教育越严厉才是更爱你”,双方通过理论结合具体事例展开激烈辩论,教师在其中充当裁判和评委的角色。在辩论过程中,出现双方辩论僵持或者论题偏离教学重点时教师应当及时出面主持进行化解或者纠正。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时刻关注学生的神情和措辞,通过学生在辩论赛中表现出来的情绪判断学生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情况,以便辩论赛结束之后教师对学生施加有针对性的情感教育。这样轻松自由的辩论课堂消除了学生的心防,有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提高情感教育效果。
   (四)无限贴近生活,发掘情感教育教学素材
   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作为生活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陶行知先生十分看中实践带来的教育素材和教育效果。同样的思想还体现在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见教学必须贴近生活的重要性。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善于发掘生活中可用的教育素材,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道德与法治课不只停留在课本当中,更要走出教室,让学生们实际经历、亲身体会,在具体的行动中得到最深刻的情感教育,充分领会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精髓。
   例如在教学《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化身小小记者。首先,教师要让学生针对本课时内容提前拟好采访题,并带到课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共同分享与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出几个有价值的采访题目;其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针对课上确定的采访题目对身边的亲人、朋友、邻居等做一个简单的采访,并将他们的回答情况记录下来形成一篇有自己独立见解的访谈稿;最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分组对此次实践活动进行思考和总结,通过调查身边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探寻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道理,而是让学生可以在最日常的交流中从身边人身上得到启发,使学生得到与课堂上所感受到的不同的情感体验,更加贴近生活,也更有利于学生的情感调动和情感应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相关内容尤为重要,是本学科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的共同要求,关系着课堂效率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情感教育的关键作用,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转变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互动、开展生活实践等具体措施促进情感教育在课程内容里的渗透和融入,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能够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在漫漫成长路中构建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陈勇.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
   [2]郭俊泽.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9(9):125.
   [3]陈勇.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108.
   [4]王永伟.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华夏教师,2019(12):51-52.
   [5]仲慧敏.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 2019(10).
  编辑 乔彦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74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