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园文化不能没有“乡土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品位的、具有绵延不绝生命力的校园文化,不能缺乏区域特色,不能没有“乡土味”。将乡土文化融入现代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其打上时代的烙印,也是时代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必然。广大中小学校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有责任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优势、研究人才优势和传承手段优势,充分挖掘乡土文化的深刻蕴含,实现优秀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充实中小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负起乡土文化建设和精神引领的重任。
  【关键词】校园文化;乡土文化;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2-0055-02
  【作者简介】宋志平,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江苏宿迁,223800)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高品位的、具有绵延不绝生命力的校园文化,不能缺乏区域特色,不能没有“乡土味”。
   一、有利于充实师生的精神培育,提升精神文化层次
   很久以来,广大中小学校一直注重儒家等传统思想的熏陶和培育,而忽视了对一些优秀乡土文化的宣教和利用。乡土文化作为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创造、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广大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它不仅以独特的风格展示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更在很大程度上是民族认同感、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以及爱乡情怀的寄托。因此将乡土文化融入中小学校园文化中,实现浓郁的乡土文化氛围与良好的校园文化相融合,既有助于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又有利于师生的精神培育。进一步说,只有将乡土文化融入中小学校园文化之中,让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乡土文化的真正内涵,才能使他们对本地传统文化的认知发生根本性改变,从而极大地提升学校的精神文化,充盈师生的精气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有利于保护优秀乡土文化,创新文化传承的新途径
   1.加强顶层设计,努力践行创新文化理念。
   中小学要认真制定优秀乡土文化进校园的长期规划,建立起一套既适应乡土文化的新形势发展要求又适合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的长效工作机制,构建起学校、地方政府、民间艺术团体与乡土文化传承等交流合作的文化传播新模式,形成优秀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和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等融合的有效途径和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从而在明确目标范围、具体措施的基础上,根据其总体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循序渐进地推进实施。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乡土文化的专门研究。
   学校要结合办学特色制定乡土文化师资队伍培养方案,造就一支乡土文化传承意识强、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学校可通过聘用优秀乡土文化传承人担任专业教师来充实教师队伍,也可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在校科任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其次,要积极创造条件,成立乡土文化专门研究机构,组织科任教师深入民间调研,参与地方政府对乡土文化保护的建设之中。再有,要树立开放型的文化理念,拓展社会资源,建立广泛的良性互动机制,努力推动乡土文化的资源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3.营造浓郁的环境氛围,增添文化艺术活动形式。
   在校园规划、景观设置、楼宇设计以及校徽制作、校训选择等方面融入优秀乡土文化因子,在校园中增加乡土文化符号,从而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这样既为校园文化增添了生命力,又使学生在点滴生活中了解本地域的乡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乡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乡土文化的产生和流传,必然是与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紧密相连,在当地有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因此,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文化艺术节等时间段,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一是组织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乡土文化主题研究团体走访、探寻民间艺人、乡土文物,促进广大师生对乡土文化深入了解;二是依托学校的民间曲艺協会、地方手工艺制作等社团,有计划、有选择地邀请相关乡土文化团体进校表演,让师生面对面地了解乡土文化。此外,通过定期举办以乡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艺术创作比赛、展览和演出等,形成保护、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的校园行为模式,发挥学生在其中的主体作用。学校利用宣传栏、校报、电台、校园网、微博、微信等媒介多层次、多角度地报道乡土文化活动、宣扬乡土文化知识。
   4.丰富校本课程形式,实现乡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优秀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归根结底还是要保护好其存在特色与存在方式,传承好其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生活形态。因此仅仅将优秀乡土文化融入传统的课堂教学或简单地增加一些校园活动还远远不够。保证优秀乡土文化融入中小学校园文化的可持续性,实现优秀乡土文化创新性地发展,有效的方式还需要丰富校本课程,开发乡土气息浓郁的校本课程。为此,广大中小学要依据“继承传统、学习民间、兼容内外、服务地方”的理念,以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为龙头,加大与地方政府及相关专业部门、乡土艺术传承人的合作共建,并通过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并进、专业教学与公共教学交叉的教育手段,实现乡土文化课程建设的特色化和可持续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84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