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依托,客观实践为主要形式,综合其他学科、日常生活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教学可以运用合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将学习与兴趣结合,高效的完成语文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语文的主体性和综合性表现出来,努力改进教学形式,不断拓展自身知识结构,加深对教材及语文知识的理解。同时,不能只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眼界局限于课堂之上,应充分开展家校合作,并利用有效的社会资源进行素质拓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是局限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形式。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充分理解新课标提出的要求,高效的推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发展,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是整个社会付初中语文教育的期盼。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教育的新形式,体现出了教育变革新理念。既是对传统语文课程形式的一个突破,同时也是语文课程拓展的一个新方向。和所有的新兴事物一样,语文综合性学习给语文教师带来的既是不同以往的教学新挑战,也给学生语文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坚持以学科教育为核心
语文综合性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无论与哪种学科进行交叉教育,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将基础知识时刻摆在一切形式的中心位置,要以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基本点,将中华语言文化铭记于心。
例如,我们身边有很多文化遗产,其中皆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了解这些文化,甚至实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乐趣。
二、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
既然是教育,最终的受益方一定属于学生,所以必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在课堂讲述过程中,不应该只在台上讲,同时也要让学生主导课堂,经常组织课堂角色反转、课堂情景剧等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在自我思考中提开,使学生真正的走进每一篇文章中,在文学的海洋中不断提升。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发掘自我潜力,表达属于自己的思想意识,这种类型的拓展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目前,各校均配备了较为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展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从而达到拓展学生学习的知识层面,快乐的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三、辩证地处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不应该完全是传统的师生关系,应存在适当条件下构筑伙伴型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角色,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应围绕着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提升素养进行展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每一刻的学习真真切地让学生产生共鸣,真正的学到知识。虽然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与教师的伙伴型教学,让学生拥有自我学习意识。但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这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下,教师仍应作为领导者对学生起到引导约束的作用,达到更高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下边死板的听,这样的课堂,学习效率并不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应该超越这种傳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构筑平等的伙伴型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理解,学生与教师之间也可以进行讨论,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要求学生单方面对尊重教师,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自我诉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做到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学生的不同需求与兴趣所在进行传道授业,巧妙地引导学生进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理解更深层次的文学理念。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充分贯彻自主性原则,给予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自主权,语文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及教学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思维方向的拓展,理解“大语文”理念,更好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深刻地体会语文之美。
【参考文献】
[1]丁宁宁.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当前困境与解决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7(16)
[2]曹春英.浅谈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J].新课程(中学),2015(5)
[3]吴艳.刍议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N].贵州民族报,2017-08-15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鳌峰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95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