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同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尝试着从以下四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造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比较差的,教师要为其进行自我探究和创新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和谐美好的课堂中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爱护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把学生视为自立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自由,从而建立起自主學习的自信心,营造敢于开口,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说“不”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我实行“六可以”: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的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问;对老师的教法可以提意见。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享有自主、自由的权力。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以“诚于嘉许,宽于称道”的态度,充当向导、顾问和伙伴的角色,把爱心微笑、激励成功带入课堂,在足够的宽松与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才能积极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努力改进学习方法,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学生愿学、爱学、乐学,而且学得活、学得好,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
   教师通过读文质疑,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生疑”是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好办法。教师要给予学生问的权利,创设问的氛围,引起问的兴趣,以疑引思,使学生敢于质疑、乐于探究,积极参与到阅读实践中。
   三、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生想象力
   在阅读教学进程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如教《画》这首谜语诗时,在学生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笔者启发学生表演朗诵这首诗。学生积极参与,对“人来鸟不惊”这句话更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想象:他们有的摇摇头,摆摆手;有的抬起头,点着手指,好像在和树上的小鸟说话;有的撅起嘴巴,俯下身子,两手靠着臀部反掌翘起,笑嘻嘻地点点头,学做自由自在的小鸟……同学们不时发出一阵阵笑声。在笑声中,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领悟了诗意,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这种运用形体语言形象地表现古诗句的做法具有创造性。它使学生的思维与想象紧密相联,为今后学习古诗,形象地理解文章、语言提供了方法。学生敢于表达带有个人认识及情感的做法和想法时,老师应加以鼓励。不少创新型的人才,就是在老师的鼓励声中成长起来的。
   四、提倡合作学习,开启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时,是知难而退,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展开争论,教会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求得多种结论或答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
   另外,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阅读目的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责任编辑 钱昭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16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