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问题链”教学设计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专业化概括,是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航标。针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链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资源不充分,教学缺乏思维连贯性训练的氛围等问题,提出了“问题链”的教学设计的建议,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以“问题链”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核心素养;问题链;初中地理课堂
   地理课堂问题链教学是围绕教学目标,分层次、分梯度提供与主题相关的线索,在知识网络的交点上设计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链条,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构建知识联系,完善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形成地理基本素养的教学模式。
   基于以上的介绍,结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针对该学科的特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问题链”教学可以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以下我以“地球的运动”一课的教学实践经历为例:
   一、借助身边的生活素材及案例,设计成“问题链”教学
   “有效的学习来源于学习者个人独特的经历,以学习者的经验为中心,以学习者的兴趣、经验与需求之上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所以教学中收集和整理生活中的案例,如身边的事物、新闻等等,并从这些事物或新闻中设计问题链探究其地理规律或地理意义,从而借助这些案例与“问题链”探究进行地理学习很有意义。
   案例:地球的运动中的“地球的自传”
   导入:同学们,为什么每天太阳总是东升西落?为什么欧洲足球赛我们要在深夜看?……
   设计过程及意图:从人们每天都能够感觉到的地理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研究地球的运动的特点探究,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问题链设计是:太阳东升西落—地球的自传—自传的特点—产生的结果。
   二、借助可视化思维导图,使“问题链”清晰展示出来
   (一)清晰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知识的学习
   就是教学环节的逻辑性,要注重知识逻辑性连接,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拓展开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设问很重要,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教学设计。寻找事物发生、发展的主线,确定教学主题,多角度、多尺度、分层次、分梯度地提供与主题相关的素材和线索,设计相应的问题链条。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使用适合的思维导图,使思维可视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知道如何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如何组织和建立各知识间的关系,使新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形成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借助于可视化的思维学习工具将思维的过程表现出来。如在讲授过程中,我会根据内容和主题引导学生选用了合适的思维工具帮助自己完成知识梳理。发现他们对学习知识内容宽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和扩展,对拓展学生空间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精选案例并相应设计一些问题链循序渐进地深入探究进行教学,以适应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且加入与所学习的知识相关的模拟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将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与教学内容主客体的统一,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实践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使“学会学习”得以实现。例如:学习完“地球的运动”内容之后,可以要求学生模拟演示地球的运动,让学生在自己参与演示的过程中,获得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认识。
   三、改变教学行为,推广“问题链”的教学使用,提高课堂效率
   要扭转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弊端,培养学生实实在在的能力,让他们离开了老师也能够有学习、思考的能力,以生活中的事例为基础,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问题探究,使得学生可以在构建情景和体验情景的过程中学习会迁移运用知识的教学方式,让他们离开了老师也能够有学习、思考的能力,有运用信息、运用当代的技术手段的能力,有更好的研究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根据以上的研究,我确定了以合理使用可视化思维工具配合问题链为突破口,并相继进行了行动研究,尝试找出有益于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做法:
   首先,对老师关于问题链教学方式的认识和运用进行可行性的问卷调查:
   1.调查结果显示:老师对问题链有一定的敏感意识,有超过一半的老师会在其教学中将教学内容设计成问题链进行教学,并喜欢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地理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教学人数在占35%,当被问到设计地理问题链进行教学设计的情况时,回答“经常”的人占被试人数的80%,这说明问题链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已经被广泛理解和运用到教学中。另外,有62.5%的老师问题链的课堂使用情况选择“经常”这更加说明地理问题链教学正在潜移默化影响着老师并被老师所接受。
   2.为使研究更具可行性,根据教学内容的情况以及对学生的访谈,教师需要解决以下的问题:
  
   例子:老师在完成地球运动一节教学后,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写下自己的生日:
   (1)找出自己生日在公转轨道位置。
   (2)绘制生日那天太阳照射地球图。
   (3)向同伴描述自己生日當天的昼夜长短,并绘制那天的晨昏线。
   (4)把所画图贴在公转轨道相应位置。
   (5)生日那天昼短夜长的同学起来,反之,接着起来,归纳昼夜长短的时间规律。
   (6)从出生到自己满月昼变长(且昼短于夜)的同学是?
   (7)你的生日最接近哪个节气?
   (8)对照节气和生日,说说生日附近节气对应的现象。
   (9)同学们家乡今天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的特点。
   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体验基础上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实践,最后展示、交流、质疑、提升。兴趣、思维、素养同步提升,效果显著。    四、“问题链”的使用结果
   (一)从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来看:改变了过去纯粹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老师在上课前会将书本知识重新整理,结合学生的认知经验,设计成知识问题链,以简单问题开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相关的地理知识,并组合成知识网络,促进学生形成综合地理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积极、主动地去接受知识,对知识产生一种渴望,而且对自己的学习具有支配和控制的能力和权利。
   (二)从学生的个人学习习惯来看:从“被动——主动”的学习行为转变
   依托思维导图,让学生在问题链学习中,乐于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方式。活动中,不断激发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模仿——探究”
   问题链教学是利用问题把学生带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意境中去,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们感受到: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意识、提问质疑意识和参与性也相应有很大提高。学习过程中,学生依赖于教师提问、教师布置的学习方式已经荡然无存了。他们迫切希望通过师生思维的交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也乐于自己设计实验或活动方案来验证想法。
   从研究结果来看,我的研究目的基本达到了。通过实验过程,我们发现在地理教学中运用问题链,既简化了课本知识的传授,降低了学习难度,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地理问题链的运用,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引领教师把教学关注点从“知识”转移到“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呈现“连贯性”状态,从而持续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实现教学效能的倍增。与此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得到充分地张扬,实现了学生思维可视化。
   【参考文献】
   [1]冯晓文,冉杰.“初探新课标下地理核心素养‘落地’的途径”——以地理1模块中“内容要求1.12”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4
   [2]米衛文.试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外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J].教学导刊,2019.5(上半月)
   [3]李华.向大师学什么[J].师道,2016.265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太平第二中学,广东 广州 5109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2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