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机房外的信息技术教学法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的前身是计算机课程,信息技术教学除了体现计算机知识内容,还要体现课程变革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然而,目前大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仍停留在计算机教室(机房)内的软件操作、程序设计为主的学习活动中。笔者所在学校,信息技术课被称为计算机课,几乎都在计算机教室上课,学校单一的设备、大班制的授课模式,难以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新课标)要求匹配。如何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及积极性,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使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信息技术教师急需考虑的问题。因此,笔者对基本的教法如任务驱动法、基于项目法PBL、研究性学习法、小组协作法、游戏法、主题探究法、演示操作教授法等进行了研究,并尝试开发改变学习环境、转换手段方法、改变教学工具的新的教学模式。
  ● 机房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区别
  脱离机房的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是不使用信息技术,而是跳出机房的限制,从改变学习环境、转变学习方法、设计学习工具等方面多维度地学习信息技术。跳出机房还可以回到机房,机房内外有机结合才是上上策。
  1.空间性的区别
  本文探讨的空间性是狭义概念上的空间性,主要是指教与学环境的改变,分为机房内的计算机前的学习与走出机房外的学习两种。机房内的信息技术教学局限于机房空间,互动形式基于联网的计算机,如基于服务器与客户机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基于客户机与客户机之间的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互动等。机房外的信息技术教学,脱离了机房的环境,在空间上跨出了学习环境的界限,但也并不代表不使用信息技术,只是要走出机房环境,扩展学习探究的层面。例如,学习“信息资源管理”时,学生可以走出课室、走出校门去超市、图书馆等,探究计算机网络以外的信息资源管理方式。
  2.手段性的区别
  教学手段,也可称为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笔者比较认同黄甫全教授的分类,即从具体到抽象,将教学方法分为原理性教学方法、技术性教学方法、操作性教学方法。
  机房内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是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平台,适合于技术操作课程,即原理性教学,如Flash动画的学习,停留在如何使用软件的层面。机房外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原来固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信息技术手段,通常适用于开放的、多样的、整体的、综合的实验探究型学习,即操作性教学,如学会了Flash动画基础工具应用知识后,整合生物实验课程,在完成《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后,学生组队通过制作Flash动画,将知识点重新构建和内化。
  3.工具性的区别
  教学工具又叫教学用具,是学生能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所使用的各类器具及教师授课时使用的用具的总称。机房内外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工具性的区别在于是否可以使用计算机以外的工具。机房内的信息技术教学工具,通常就是计算机和多媒体平台。机房外的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可多元化开发,不局限于计算机,如Tim Bell在Computer Science Unplugged中开发的二进制卡、图像编码格子、水果、路线卡、游戏币等。同样,在《算法与程序实现》教学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借鉴他人的课程设计经验,尝试开发“算法与流程图”游戏卡及反馈评价卡,将学生分为三组(顺序组、条件组、循环组)进行竞赛游戏,发放流程图标小卡片,明确卡片用法后,展开系列问题比拼,如鸡兔同笼问题、汉诺塔问题等,竞赛游戏完成后分组展开讨论交流,在笔者设计的“反馈评价卡”中写出本课知识点,链接知识点,并展示所学,“反馈评价卡”设计“我有疑问”栏,给学生留出询问教师的时间,便于知识的内化。
  ● 机房外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应用价值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通常都是在机房内进行的,说明使用计算机学习软件操作类知识是较为必要的,但是信息技术远远不只是计算机的应用。传统教学媒体虽然实现了数字化,但没有真正解决学生认知困难的问题,信息技术中的互动特性仅仅停留在提高媒体使用的灵活性上,并没有真正切入课程设计和实施,没有体现互动的创新之处。那么,走出机房学习信息技术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1.创新思考价值
  毋庸置疑,这类教学方法和模式是运用得比较少的,其本身就有创新性。另外,机房外的教学实践更加注重学生挖掘知识及探索知识的能力,内化知识的深度较大,在当今这个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年代,教师和学生都要深入学习、深入探究,新的技术蕴含着无限的创新价值,探究这些新技术需要创新思考的能力。
  2.整合学科价值
  笔者通过对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文献研究发现,近年来出现了非常多的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案例,这既说明其他学科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提高了,也说明学生接受这样的教与学的形式,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就是使信息技术的学习走出机房的实例。
  3.习得素养价值
  教育部发布的新课标强调,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培养学生四种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基于计算机机房的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学生数字化学习技术层面,而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及社会责任,可以采用脱离机房的教学模式习得。例如,在讲到《信息安全》时,可以换个环境,将课堂转移到学校网络服务中心、校园电视台等功能室,介绍信息安全防护知识、綠色上网意识、社会道德法制意识等,最后让学生写心得体会,这也是很好的知识内化的体现。
  ● 机房外信息技术新教学模式
  通过学习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笔者总结出机房外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点、线、面、体教学模式。
  点即“描点”,学习且掌握分散的知识点。体现在日常教学方法中的操作演示,教师讲、操作,学生随后跟着学、操作,把知识体系中的点描黑。
  线即“连线”,将掌握的固有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线,就如树枝连起了树叶。体现在日常教学方法中的简单任务驱动及游戏竞赛法,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将知识点连接形成任务的答案。
  面即“绘面”,将多条知识线归纳起来形成知识面,就如给线条绘上边缘并涂上颜色,知识面的绘制较有难度,体现在日常教学方法中的主题探究及小组协作法。
  体即“整体”,将多个面整合成一个知识体系,就如树叶、树干、树根齐全的一棵生命力旺盛的大树。学生能将知识构建成一棵“大树”,那就算是全面掌握了知识并提升了素养。
  实际上,目前普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只停留在“点”和“线”的教学,“面”和“体”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有稳固的知识基础,也更能发挥学生的潜力,习得核心素养。机房外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能解决深度内化知识的问题,摒除“虎头蛇尾”的问题,不仅画了树叶、树枝,还能画整棵树。机房外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用流程图表达出来如左图所示。
  ● 结语
  一直以来,机房内固有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让教师有些困顿,它是有局限性的,而机房外的信息技术教学就如打开了一扇窗,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实践性,更加开放和多元。两者是不能互相舍弃的,两者有机结合才是上上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2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