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教学法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感教学法是学生学习数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数感集中表现为:对知识的充分感知,对思维训练的快速反应,对个性教养的深刻感受。在活动中,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情境能反映迅速、准确、敏捷和思路简缩,能自然地运用最优化的解题策略。小学阶段,教师若能培养学生从小能有良好的数感,将对他们今后学习数学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关键词:创设情境 小学生 数感 培养 质疑反思 发展数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9-0148-01
  新课程标准,数感集中表现为:对知识的充分感知,对思维训练的快速反应,对个性教养的深刻感受,在活动中,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情境能反映迅速、准确、敏捷和思路简缩,能自然地运用最优化的解题策略。因此,对小学生培养教感是项重要的任务。怎样培养数感呢?
  1.创设情境,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数感
  一个良好的、适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大面积参与,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紧张的情绪轻松化,“若隐若现”的数感真实化。因此,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在真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它们应用到现实情境中去。例如在一年级“认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学们还记得在幼儿园上活动课时情景吗?大家一起去滑梯,去荡秋千,去骑木马……”学生们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渐渐被唤醒了,这时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欢快、温馨的幼儿活动的画面:“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数数这个幼儿园里的活动器械吗?”于是,小学生们开始兴趣盎然地数数:1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从而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了数的意义。可见,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如果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不但較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建构起来,获得丰富的表象和丰富有命力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的数感意识得以萌芽。
  2.在表达与交流中形成数感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能促进数感的形成。例如:在讲“升和毫升”时,练习中要求学生会看刻度说出水的体积。图示为:一个量筒装有1000毫升水,另一个量筒装有700 毫升水,合在一起是多少呢?学生看图后想出了多种方法,有的说1升700毫升;有的说1.7升;有的说1700毫升;有的说1又7/10升。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示同一个数量,通过讨论判断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说明同样表示一幅图中水的体积,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和分数表示。这样学生就把分数、小数、整数之间建立起了联系,知道了能从多个方面理解-一个数,丰富了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了数感。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背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建立数感。
  如在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操作活动:
  (1)称一称:学生动手称苹果(1千克)、盐(500克,2袋)、洗衣粉(250克,4袋)。
  (2)数一数:学生数,1千克盐有几袋?1千克洗衣粉有几袋?1千克苹果有几个?
  (3)掂一掂:学生用手掂自己称的1千克的物品,再在组内交换物品掂,边掂边闭上眼睛体会1千克有多重。
  (4)找一找: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三个外形一样而重量各异的盒子,要求学生不能用秤称,只能用手掂找出重1千克的盒子。
  通过以上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触摸”了数学知识,体验到“1千克”的实际重量,获得了亲自感受,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借对苹果等重量的感受来体会1千克究竟有多重,从而利用这种直接经验去测量其他物品的重量,培养了学生的数感,为将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4.质疑反思,发展数感
  质疑和反思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种有效方法。作为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设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质疑和反思,使学生逐步形成自觉反思的习惯;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反思等获得数学猜想,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学生通过质疑、反思,很自然地就能判断出结果正确与否,同时也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例如拓展练习可以这样设计:“鸡和兔共21只,它们的脚共60只,猜一猜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其中一位学生猜测的答案是:“鸡16只,兔5只,16+5=21 (只)。”这时,教师先不急于作出正面回答,而是给学生设疑:这个答案正确吗?学生通过简单的计算,很快发现脚的总只数少了8只。显而易见结果是错误的。学生的计算经常会出现某班学生人数是52.6人,某家电视机有1.5台……这样的案例很多,只要学生稍加质疑、反思,就能判断正确与否。经常设计这样的练习,学生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数学思维,学生的数感自然就得到了发展。
  综上所述,数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逐步培养。培养学生的数感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并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让学生感知、探索和发现,在感知、探索、发现中发展自己的数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62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