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进行培养。
一、培养学生课堂常规的习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课堂常规习惯非常重要。千万不要太早着急学习课程,务必要把常规放在首位,因为只有把纪律搞好了,教师才能正常上课,才能引导学生认真的学习知识。我在开学的第一课就把上数学课的要求明确告诉孩子,并且进行约定:每节课课前做好准备,做到快、齐、静,课中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小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听讲获得知识的,听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比较容易分散,很难集中精神,课堂常规中上课认真听讲尤为重要,也是学生最难做到的,如何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
(一)细化要求,正面引导为主
我在讲课堂常规时明确要求上课时学生的视线不能离开老师,因为只有学生的视线集中在老师身上,他才能够有意识的去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这样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集中力。如果他的视线离开老师看向别的地方,我就会及时点他的名字且告诉他眼睛离开老师超过多少秒了,让他马上把视线集中到老师身上;看到某某學生视线一刻都不离开老师,听讲特别认真,我就大大地表扬并且进行奖励。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和奖励,因此正面引导为主,但是也是需要适当的批评和惩罚。
(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故事对于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他们特别爱听故事。我在讲授“比多少”的新课时,编了一个三只小猪和四只兔子建房子的故事,孩子们听得非常入迷,并且认真倾听我的提问并能够做出正确的回答,这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游戏是儿童最熟悉,最乐意参加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符合儿童的游戏活动,启发学生在喜悦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操作,充分运用眼、耳、手、口等各种器官,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玩一玩、分一分等操作活动把书本上的一些概念和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乐在其中。
三、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乔治·波利亚说过:“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固然重要,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则更加千百倍重要。”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分小棒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
四、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
培养学生们积极大胆发言的习惯,是课堂练习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反复训练学生大胆发言、声音要响亮,口齿要清楚,并要求学生想好了就举手,讲话要完整。对于读得正确、响亮的,当场给予肯定和赞许,对于读得或讲得不准确或有明显错误的同学,从不轻易批评或指责,不挫伤小朋友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而是耐心开导,循循善诱。对于中下生在课堂上怕讲话、怕讲不好、不敢举手的情况,我就对症下药,让成绩好的学生答难题,中等生答中等题,后进生答较容易的题,使得学生们人人有发言的机会,人人能够得到表现。这样经常训练,从而激励学生大胆发言。
五、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首先要培养一年级学生登记作业的习惯。每次布置作业都要求学生自己把作业登记好,让学生养成认真登记作业的习惯,并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审题、规范书写、认真计算、检验改错。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比较差,这些习惯的养成不能只靠老师一方面的努力,需要家长的配合才可有效地进行,通过家校合作,孩子逐渐养成了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总之,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学生,才能使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做学习的主人。
责任编辑 徐国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29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