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模式已经不符合当前时代发展,和学生学习出现了脱节,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小组合作学习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必然可以推动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价值及实施原则
  1.教学价值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小组合作学习具有较为显著的教学价值。第一,可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育形势的不断变化,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小组合作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符合教育活动的发展趋势。第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有助于学生之间分享学习经验,实现同步提高。交流沟通在学习中不可缺少,通过交流取长补短,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小组合作正好给学生创造了这样一个空间,让学生有了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第三,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将精力投入到学生的疑难解答上。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花费较多精力进行课本知识的讲解。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先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然后教师针对疑难点进行剖析,大大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让课堂教学更加轻松。
  2.实施原则
  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并且要取得预期效果,那么就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首先,要合理分组。学生之间本身存在水平差异,在分组的时候,要尽可能保證各个小组之间的实力平衡,那么就需要对学优生和学困生合理搭配,一般可以将小组人数控制在4~6人,既要有学困生,也要有学优生。其次,要设计具有层次化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学习任务的指引,而在学习任务的设计上,则需要依照学生的水平差异,设计层次化的任务,从而让各个小组可以合理分配任务,进行合作学习。最后,要关注小组评价,对每个小组以及组内成员的学习都需要做出精准评价,推动小组合作学习不断改进优化。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
  1.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最首要的工作就是设计学习方案。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第一步就是确定分组方案。根据相应的实施原则,教师需要对全班学生的水平做出评估,然后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比如,划分为A、B、C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人数比例可以为1:3:2或者是1:4:1。然后依照比例,对学生进行6人小组的划分。第二步就是设计学习任务。在学习任务的设计上,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从设计概念性任务到实践性任务,并且要从易到难,体现出层次性。第三步就是设计教学流程,即课堂教学中需要先导入教学,然后下发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再进行总结讨论和学习评价。通过以上三步,确定小组合作学习方案,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2.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在设计好学习方案之后,就需要根据方案实施教学。这里以北师大三年级“周长”章节为例,在课前,教师可以引入一个关于周长的教学案例:小明绕操场跑一圈和绕篮球场跑一圈,哪个花得时间更多,为什么?通过这样一个案例导出周长的概念。然后,依照事先设计好的分组方案,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之后,教师就可以将事先设计好的合作学习任务下发给各个小组,引导各个小组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比如,对于学困生,则可以分配“什么是周长?如何计算周长?”等概念性的学习任务。而对于学优生,则可以分配一些实践性任务,如“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要怎么计算周长?”引导小组学生对各自分到的学习任务进行解决,完成合作学习。
  3.进行疑难点拨和评价反馈
  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对于相关知识有了认识,但是不少学生还是存在一些未能理解透彻的疑难点。对此,便需要教师进行疑难点拨。比如对于前文提到的计算不规则多边形周长的问题,教师就引导学生将多边形切割为多个规则的图形,然后单独计算各自的周长,相加再减去重合的边长即可。完成疑难点拨之后,便需要进行小组学习评价,通过个人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明确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指导各个小组进行改进,从而促进小组合作学习不断优化。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空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其教学价值与实施原则,然后结合实际将其有效落实到课堂之中。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市第四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45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