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史记选读》第二单元整体阅读课堂实录与点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选修文本《史记选读》课堂实录为例探究具体阅读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从《史记选读》中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人物特点,探讨写作手法和素材运用。教师作为引导者,相机而生,恰当点拨,内挖外拓,最终师生共同生成精彩课堂。
  关键词:相机而生;内挖外拓;精彩课堂
  一、课堂实录
  (一)导语
  师:《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之首,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对后世史学与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精彩之处比比皆是,其人物形象的刻画尤为引人入胜。今天我们共同“赏人物刻画,感义薄云天”,赏评这些丰满的人物形象。那么,你最喜欢本单元文本中的哪个人物形象?
  (二)课堂讨论
  生1:我最喜欢鲁仲连。鲁仲连在赵国要向秦国称臣时不顾自己的安危,求见平原君,直斥新垣衍,凭着高超的辩论技巧说服了新垣衍和平原君,保住了赵国,立下大功却退隐山林,我觉得鲁仲连很伟大。
  师:鲁仲连的伟大在于他不顾个人安危且居功不傲,可以说鲁仲连过人的胆识和超高的智慧与蔺相如不分伯仲。
  生2:我喜欢信陵君,尽管大家对他褒贬不一。有人说信陵君私自盗取兵符,杀掉大将晋鄙,不为国家大局考虑。但杀将窃符是不得已为之,救赵更是因唇亡齿寒的缘故,如果秦国攻下了赵国,哪会顾忌曾经的约定?魏国也难逃一劫。况且自己的姐姐还在赵国,怎么能见死不救?所以他窃符救赵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李白曾写过:“大梁贵公子,气概苍梧云。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这正是对信陵君的赞美。连汉高祖刘邦都 表示“数闻公子贤”,当皇帝后,常祭祀信陵君,还为信陵君置守冢五家,年年四时举致祭。可见,信陵君对汉高祖的影响多么巨大,所以我觉得他是四公子里最成功的一位。
  师:对,他的仁而下士、谦以待人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生3:我喜欢程婴。因为程婴义薄云天,危难中挺身而出,十五年忍辱负重。为了赵氏的复兴,他忍辱偷生,为酬知遇之恩,他倾尽一切,将赵氏遗孤抚养成人。他虽没有醉卧沙场的潇洒,没有马革裹尸的惨烈悲壮,但也是英雄。
  师:是啊,一个“智”字成大业,一个“义”字薄云天,这是对程婴人生的最好写照。
  生4:我喜欢鲍叔牙。鲍叔牙理解管仲的穷,忍得了他的贪生怕死,还举荐他做宰相,这是多大的度量啊!交朋友就应该交鲍叔牙这样的朋友,知你心,通你意。所以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师:鲍叔牙的度量与真诚的确非一般人所能及,交友当如鲍叔牙。那谁喜欢管仲?
  生5:我喜欢管仲。最初读完《管鲍之交》后我对管仲的印象并不好,认为他的说词很苍白,感觉他像在为自己开脱。但查阅资料后,我发现其实管仲并非我理解中的那样。管仲经鲍叔牙推荐坐到了宰相之位,也由此开启了他光辉的政治生涯。但鲍叔牙的举荐并不是他辉煌半生的根本原因,最根本的还是他自身的努力。他勇于探索,坚忍不拔,最终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曾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他卓越的经济认知和政治思想使他成为傲视天下的 “春秋第一相”。
  师:这样结合课外材料,对管仲的认识就更公正。这些人物形象能如此打动我们,是因为作者的刻画相当成功。请探究使人物如此鲜活的写作方法,各小组交流。
  (三)小组交流展示
  组1:我们组觉得矛盾冲突是人物刻画成功的关键。作者善于在人生的舞台上展开矛盾,通过强化矛盾,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丰富。像《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在矛盾中展开、结束。围绕“窃符救赵”,作者描写了一系列冲突,在种种矛盾冲突中,把“公子为人仁而下士”“不敢以其富贵骄士”的品格渐渐展现出来,从而使信陵君的形象栩栩如生。
  师:对,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确是《史记》塑造人物形象最成功的方法之一。在矛盾冲突中将人物性格凸显出来,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从而展示出人物浓厚的人格魅力。
  组2:我们组觉得是细节成就了人物。比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中自迎侯生一事,通过“公子持辔愈恭”“公子颜色愈和”“公子色终不变”等细节描写展示出信陵君礼贤下士的性格特征。再如《赵氏孤儿》中的语言描写,公孙杵臼说“越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这番舍生取义的话使他的形象伟岸高大。所以我们认为,是细节描写让人物更具有感染力。
  师: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是人物形象鲜活的表现。那么我们就通过诵读,反复体会2组同学提到的这两处细节描写的妙处。
  (学生细读课本27页和22页两处精彩的细节描写,深入体会细节描写的表现力)
  组3:我们组认为人物刻画的成功在于他的真实性、复杂性。司马迁敬佩信陵君,所以着重表现他的丰功伟绩,呈现给我们一个礼贤下士、讲求仁义的形象。但人无完人,信陵君也是有瑕疵的,他救赵之后,“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开始骄傲自大;但他听到劝谏后“自责”、无地自容,又表明了他知错能改,从善如流。这样写,就让人物有血有肉,很真实。
  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真实的,才是感人的”。
  组4:我们组觉得写活一个人选材很重要。选择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材料才能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像3组所说,魏王畏公子之贤,刻画出信陵君广结门客的情态;自迎侯生,体现出信陵君的礼贤下士;窃符救赵,表现出信陵君的仁义;然后骄傲自满又能知错就改。这樣,通过合理的选材,一个丰满的信陵君形象跃然纸上。
  师:对,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更能体现作者的匠心所在,典型材料能更好地塑造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同时《史记》精炼传神的语言艺术也是使人物鲜活的元素之一。正是这些矛盾冲突、细节描写、真实性复杂性、选材及语言艺术,使《史记》成为文学史上的常青树。   师:在刚才人物形象赏评交流的基础上,你认为本单元的文本素材可以用在哪个角度的写作中呢?你将如何运用?请撰写一个片段。
  生6:我觉得可以用在话题“义”的写作中。
  《无问西东》中说:这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这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就是人性中最光辉的部分,就是能够跨越地域的界限,跨越分歧与隔阂的精神。程婴有义,所以在赵氏灭族、赵孤危难时,凛然站出,忍辱负重,扶立赵孤十几年,初心不悔;文天祥有义,所以誓不降元,英勇赴死,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林则徐有义,所以在中国长久受鸦片毒害之际,毅然挺身,虎门销烟,震慑中外。孟子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古今多少烈士义侠,坚守心中正义,恪守了这一古训。
  师:由程婴的义,联想到文天祥、林则徐的义,不错。纵观历史,讲究忠义之人数不胜数,他们用行动体会着义,践行着义,传播着义。
  生7:我的立意是“谦虚”。
  盧梭说:“伟大的人绝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他们看出自己超出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信陵君身居高位却能礼贤下士,为将侯赢收为己用不惜放低身段替他执辔;在宾客满座时亲自向他敬酒祝福。“谦虚”二字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反观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极其自负地在到达长平后立即改变了老将廉颇制定的作战方案,最终导致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所以,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谦虚是一种我们都应具有的美德,因为它是成功的基石。
  师:对,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生8:我运用的话题是:一个好汉三个帮。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人是群居动物,所以只有一个人绝不可能干成所有的事。信陵君就是在侯赢与朱亥的帮助下才成功“窃符救赵”的。若是信陵君没有得到侯赢的帮助,那么他极可能 “以肉投馁虎”,送死而已;同样,若是没有朱亥的帮助,恐怕晋鄙也不会乖乖交出虎符,依然会失败。所以,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每个人都会经历帮助与被帮助的过程,而那些看上去也许并不起眼的援助之手,或许正是成功路上越过沟壑的踏板。
  师:确实,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携起手来,才能走向美好的未来。
  还有学生认为可以从理解、感恩等角度进行写作。
  (四)课堂总结
  师:复旦大学教授陈正宏花了30年时间研究《史记》。他说:“司马迁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一个真正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如果能够完整读一遍《史记》,你最终会发现,真的是‘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希望同学们能认真研读整部《史记》,你一定会从这部经典作品中发现更多的精彩!
  二、专家点评
  宁老师的这节课,重视学习过程,“授之以渔”,为学生以后赏评其他文学作品提供了可借鉴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赏析能力和水平。课堂整体设计环环相扣,从最浅显的问题“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形象”入手,逐步深入到“对于你喜欢的这个人物,作者是如何刻画的”,最后挖掘提升,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从文本赏析到写作提升的过程。整堂课教师将发言权交给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只是相机而生,内挖外拓,结果生成了精彩的课堂。
  
  作者简介:宁红丽(1976—),女,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三高级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课堂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16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