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驾起阅读的“第二套马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从古至今,阅读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然而,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课外阅读。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是每个教育者应该研究和关注的话题。《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细看农村的孩子,却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却难见成效,难以达到我们的期望值。因此,笔者在分析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瓶颈”归因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认为课外阅读应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学校构建“大文化”,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学生在享受阅读活动、享受阅读评价中促进课外阅读,让学生快乐的阅读,读出个性,读出成效。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归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2-0196-02
  阅读活动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已经以锐不可挡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我们不能把课外阅读当作游离于语文教育之外的“点缀”,更不能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但细看当今小学生课外阅读,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却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令人甚堪担忧。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瓶颈”的归因
  【现象一】阅读环境杂劣,阅读习惯不良
  在学校,每天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半小时看课外书,学生拿到书囫囵吞枣,浅尝辄止,或一味求奇求快,只看一些逗趣逗乐的书籍;在家里,让学生与家长一起亲子阅读、读后签字,家长左手打牌搓麻将,右手为孩子签字。
  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拿到一本好书,也缺乏细看研读的良好心理,挑出个别无聊的片段一读而过。学生看书是任务,家长陪读是应付,学生看似读得不少,但是真正得益微乎其微,阅读习惯不好。
  【现象二】传媒干扰兴趣,牵引阅读注意力
  倘你要问学生看过《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吗?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看过”。可你要问他们读过《西游记》这本名著吗?得到肯定回应的学生却寥寥无几。
  分析:在现代传媒的冲击下,学生更乐于沉浸在电视剧、动画片、电脑游戏这些五彩世界里,对于需要潜心阅读的课外书籍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影视网络媒体作品的直观形象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学生阅读时的独样愉悦,替代了学生阅读时对艺术形象的想象性、独立思考性、创造性。
  【现象三】阅读资源芜杂,阅读需要阻滞
  翻开学生的书包,课外书差不多都有,可有个共性:不是作文书、复习资料,就是对學习毫无益处的垃圾书籍:如《蜡笔小新》、《乌龙院》等。
  分析:看课外书是为了考试,是应试的方法,使得学生不能轻松活泼的兴趣阅读;再者青少年阅读资源的芜杂匮乏,致使部分学生对这些毫无益处的垃圾书籍着了迷,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伤害,这样的阅读无疑是无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
  【现象四】教者诱导不足,阅读质量不高
  倘你问教师:你的学生课外书在看吗?他们的回答是肯定的。让你再问教师你指导过他们怎么看课外书吗?你对他们的阅读活动评价过吗?他们的回答就没如此肯定了。
  分析:教师的指导游离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之外,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而缺乏指导的学生,其阅读的盲目和随意也就成了必然。再者,评价缺失易挫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打破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瓶颈”的对策
  笔者基于以上认识再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认为课外阅读应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学校构建“大文化”,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学生在享受阅读活动、享受阅读评价中促进课外阅读,让学生快乐的阅读,读出个性,读出成效。
  (一)在兴趣激发中促进课外阅读
  兴趣是学生走进课外阅读之门的一把金钥匙。课标积极倡导“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强调学生首先应“好读书”。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但农村孩子缺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他们大多每天愿意化两小时时间看电视,或者在野外闲狂、玩耍,却不愿化30分钟看课外书,这是我们目前农村教育的危机,而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我们教师用艺术去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
  我们根据儿童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告诉他们,这些内容书里皆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故事无穷无尽,从而把孩子们从爱看电视引向爱看课外书。比如《西游记》、《水浒传》,还有动画片《宝莲灯》、《海底总动员》等,学生都会特别喜爱。如果能和热映中的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我们还针对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利用晨会、班队会给孩子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渐渐地转变为由孩子们代替老师朗读或自己讲故事。这样,孩子们对故事的兴趣会慢慢扩展和迁移到语言文字的阅读上来。
  (二)在浓厚的书香氛围中促进课外阅读
  我们明显感受到城里的孩子与农村孩子的不同,不同的行为习惯、不同的言语……城里孩子总是优于农村的孩子。为何同样的孩子,不同的环境,造就截然不同的学生?我们不难得出这与孩子所处的环境大有关系。于是我们学校根据自身特点,以“阅读活动成为愉悦的生活方式”为宗旨,努力为孩子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让他们乐于阅读。
  “君子不可一日无书。”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在学校每天中午空出30分钟让学生在教室安安静静地看书,课余鼓励他们自主阅读;在家里宣传家长,要懂得孩子看书时应轻声勿打扰,让学生静心地读,美美地读;更不能在隔壁房间玩麻将、打牌等,最好是抽出时间来与孩子一起读书看报进行亲子阅读,哪怕自己的知识水平很低,也应作一番陪读——“身教重于言教”!
  (三)在享受阅读活动中促进课外阅读
  对待学生的阅读方式,我们采取的是开放性的阅读方式,但我们也看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所以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也是必要的。鉴于此我们采用:老师开列书目与学生自由选择相结合,低段以注重绘本、童话、寓言、儿歌童谣为主;中段以童话、儿童小说、科幻作品、浅显的历史读物、科普读物为主;高段则以现代、当代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民间故事、名家名篇,历史、地理等文学作品为主。
  农村学生往往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做的不好,他们的阅读习惯并不好,有的读了一点就扔了;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要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潜心阅读、静心思考,主动与人交流以及分享阅读乐趣等阅读习惯。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要爱“读”,而且更要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我的做法是教给他们运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如浏览法、精读法、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等。让学生知道“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学会写阅读提纲和读后感,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等。并开设好书推荐课、读书指导课、读书交流课和自主阅读课等。这样学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我们更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我们要为孩子们驾起阅读的第二套“马车”,让孩子们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3]杨清松.课外阅读方法种种.教学月刊(上),2013(3).
  [4]姚彩华.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其对应策略.
  [5]小学语文教师,2015(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04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