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小学语文预习的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预习,是正式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顺利的开展,也为教学有效性奠定了基础。预习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教师预习是预习的是教材以及学生。对教学内容,把握好教学目标,找准重难点,对关键字词句段进行梳理;对学生的预习,就是全面把握,个别对待,既要有整体的教学目标,又要有个别的差异设计。教师预习把握的是教学的各个步骤,就教学环节、教学形式、教学时间进行预设,并对意外生成做一预设。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实践探索
  预习,是正式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顺利的开展,也为教学有效性奠定了基础。预习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教师预习是预习的是教材以及学生。对教学内容,把握好教学目标,找准重难点,对关键字词句段进行梳理;对学生的预习,就是全面把握,个别对待,既要有整体的教学目标,又要有个别的差异设计。教师预习把握的是教学的各个步骤,就教学环节、教学形式、教学时间进行预设,并对意外生成做一预设。预习时,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分析和掌握,对存在的疑问等做好解答的准备。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预习的实践探索,谈几点看法。
  一、提高预习作用的認识和意识,调动师生主动性
  预习,是教学的前奏。有些教师对于预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不算是主要的课堂教学部分,只要按照教学的几大环节进行预习,就算完成了预习的任务。教师走预习套路,但忽略了其中存在的隐形问题,如设定的目标是否与学生的认识相符,是否与新课改的指向相符,对于一些内容是否可以进行整合,做到简单明了,不断优化教学结构。是否需要对某一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延伸其知识内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参与到预习中。为了打破传统预习模式,即教师布置,学生被动预习;简单识记生字词,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等等。激发学生预习主动性,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一个思考问题,如何对这一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进行有效设计,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够学会预习,让预习真正成为学生顺利课堂学习的开门钥匙。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需要对于语文文本的预习认识到位,提高重视度。不能浮于表面,而是要从传统模式中走出来,实现“柳暗花明”。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师预习时,要考虑到现代学生与文本发生时间的疏离感,这是学生融入文本之前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时,鼓励学生上网、查阅作者创作背景、作者其他的童话故事等,让学生发动自我主动性,从而拉近与文本的距离,较为容易的理解小女孩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悲惨遭遇,这是社会的不同。有了前期预习的认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与文本建立更为亲密的关系,从陌生到熟悉,到挖掘内在文学价值,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扎实基础,鼓励学生多读
  对于文本的预习,不是简单认识生字词,最为重要的是就能够提前理解文本,才能促使学生在正式授课时跟得上教师的讲课节奏,而不是因为预习不到位,上课时教师一问三不知,或者是原本稍加理解就可以明白文本含义,但是有的学生预习,没有方向感,对于文本也是一知半解,即便对文本中那句话自己感触最深,那个段落自己最为喜欢等,这一情感初体验的过程,学生实际上是缺失的。为了让学生预习有效果,教师鼓励学生在尚未明白文本含义的时候,可以先进行大声朗读,从多次朗读中让“其义自见”。读准音,读通顺,不漏字,不加字,这是预习文本的基本要求,而要读书课文,并且了解文本最终表达的内涵,就需要学生多读多思。只不过从熟读课文到了解文本大致内容是个预习的关口,却也是顺利教学的重要伏笔。当学生预习时,并没有充分读课文,就会导致课堂朗读磕磕巴巴,不仅不流利,还自行加字减字,一看就知道没有好好预习,期待学生知晓文本“其意”显然不可能。因此,鼓励和引导学生在预习阶段就多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从而知晓文本其意,从而为顺利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三、问难质疑,融会贯通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随时记录自己产生的疑惑和不解的难题,这就是说,让学生能够质疑问难,从而使得这些问题成为催动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原动力。正所谓: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疑惑,并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亦或者是在课堂大胆表述出来,就表明学生正在积极的思考问题,同时因为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不断地探究。在预习中,学生也有可能通过多次诵读,终于解决了自身的疑惑,出现“柳暗花明”的一幕,自然心中充满了一种愉悦感,同时,因为自身解决了疑惑,就会自行对文本更为细致入微的探究。有的学生将自己难解的问题留在了记在本子上,带问题听课,要更有专注力,为了能够解决心中疑惑,学生就会有目的的选择听课重点,当自己的预习时的疑惑被解决了,学生体验到的是豁然开朗的境界。当学生就同一题材、写法相同、结构相似的文章进行预习,并掌握了一定的有效预习方法,在遇到同样的文章时,就可以将所掌握的预习方法融会贯通,把握好预习的度,并能够保证预习的有效性。
  总之,当很多时候,教师和学生对于预习的关注度不高时,自然小学语文教学就会出现效果不佳、质量不高的现象,此时,寻根问源,看是不是预习存在问题,没有发挥好预习作用。教师预习秉承推陈出新的理念,精研教材和学生;学生预习,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主选择方法,借助各种阅读工具等,不仅铲除生字词的障碍,还能够做到对预习文本的理解,从而真正为课堂教学蓄势助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9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