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军芳

  摘 要:对幼儿教育要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以幼儿教育观为指导,充分地挖掘当地的乡土教育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会达到意象不到的教育效果。教师要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就地取材,用幼儿熟悉的乡土资源来进行知识的传授,会使幼儿感觉到身临其境,具体形象,进而主动地进行观察和体验,在参与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本文主要探究了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促进幼儿借助乡土资源来获得知识。
  关键词:幼儿教育;乡土资源;观察;体验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也就是说,教师应充分地利用乡土资源来组织幼儿进行学习和体验,促进幼儿能够从熟悉的环境中感受到知识。教师可以从地方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民间艺术以及风土人情等方面来挖掘乡土资源,使幼儿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文化知识,便于理解。
  一、 乡土教育资源对幼儿教育的价值
  陶行知曾经说过:“活的乡土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乡土教育资源会让孩子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主动地进行探究和观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和乐趣,增强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增强教学活力。幼儿通过自主参与和体验会在思想上和情感上形成直观感受,无形中得到审美情趣和思想教育的熏陶和感染,实现认识的深刻和理解的深入。进行活动的时候会让幼儿自由探索,主动发现,感受到合作的快乐,进而在实践中更加主动地认识自然,产生美感,丰富想象,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幼儿在体验中会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更加主动地融入学习环境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动力,为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和血液,进而有利于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 运用乡土教育资源进行幼儿教育的途径
  (一)主体环境设置乡土化
  利用乡土教育资源进行幼儿活动环境设置,会为幼儿营造一种熟悉的感觉,让幼儿产生一种亲切感,更加主动地融入环境中进行探究和体验,在思考中获得知识。教师在开发本土艺术特色课程,要注重课程与环境的融合,创设“乡土化”的学习环境,通过主体环境来为幼儿营造一种乡土感,使幼儿可以自然地融入环境中。教师要通过探究摄取人文资源为线索,设计学习环境,引导幼儿进入到学习氛围中,通过进行生态生成的方式来开发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教师可以在校园中为幼儿提供具有乡土特点的器械,如高粱秆、木头、沙子、刨花等经过加工都可以成为很好的环境设置装饰品。教師可以用木头来制作小推车、担水的扁担、陀螺;用木棒来做木马、花轿;用柳条来做山洞、做体操圈;用刨花做沙袋……这样的装饰既漂亮又实用,体现了当地的乡土特色。
  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置身于自然环境中,通过天然而成的自然环境来使幼儿感受到乡土气息。这种乡土氛围更加真实,更容易培养和激发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对当地环境、气候的适应能力和野外生存能力,培养幼儿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自然环境无须再修饰和加工就是幼儿进行活动的很好环境,会让幼儿更主动地亲近大自然。例如为了使幼儿了解柳树的生活环境和生长特点,在春季柳树刚刚抽芽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幼儿来到长满柳树的公园,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自由奔跑,主动观察,积极体验,形成自己的直观认识。这种自然环境会让幼儿感觉到更加亲切自然,提高幼儿探究的欲望。
  (二)主题活动开展乡土化
  教师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时候要结合当地的乡土特点来进行主题活动的选择,用恰当的方式来设计教育活动。例如利用幼儿园附近的公园进行越野跑、加速跑等运动,运用草地来进行足球运动,利用山地来开展爬山、定向越野等活动,利用河流、小溪等开展漂流活动,利用树林进行“警察抓强盗”“打仗”等游戏。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当地的乡土特色,为幼儿设计一个适合他们的活动场景和活动氛围,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教师还可以一些实物来开展主体活动,比如利用一团毛线、一个皮球、一根跳绳、一个沙包、一根皮筋、一张纸设计专门的主题教育活动。孩子们可以挖地道、造河渠、筑城堡,还能筛沙子、运沙子、淘宝贝、印花瓣,或者是一个简单的竹梯来进行双脚跳、单脚跳,让幼儿走平衡、抬花轿、攀高峰等游戏,通过不同花样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不同主题的活动会调动幼儿的学习欲望,促进幼儿主动参与,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泥沙乐”主题活动,为幼儿准备一大盆沙子,投放不同大小的饮料瓶、小筛子、小铲子,使幼儿可以探索沙子的特性,鼓励幼儿去堆沙堡,发现幼儿的智慧,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为了使幼儿更加了解种子,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种子的妙用”主题活动,让幼儿从家里带来花生、小麦、玉米、蚕豆等不同的种子,投放到自然角来供幼儿观察,并且引导幼儿去记录和比较种子的不同,并且通过讨论的方式来表达不同。具有主题特色的活动使幼儿动起来了,有利于幼儿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开阔视野,了解更多的知识。
  (三)主题区域设置乡土化
  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育目标,幼儿园的教学条件和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地组合教育内容,设计具有主题特点的区域背景,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来丰富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拓展艺术教学的形式、开发有乡土特色的课程。教师在设计主题区域环境的时候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为孩子创设具有乡土特点的角色区、探索区、美工区、音乐区、运动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使幼儿可以在区域活动环境中主动地运用,积极地动手、动脑,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如在“家乡的春天”主体区域环境设计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幼儿共同设计自然角,用嫩绿的树蒜苗、胡萝卜苗、豆苗、麦子、玉米等来装扮环境,用可爱的乌龟、小鱼儿来增加环境的生机和活力,营造出一个丰富而鲜活的微型自然界。在学习《好玩的石头》主题活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幼儿捡来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石头投放到活动区,让孩子在这里可以观察不同的石头,了解石头的特点,并且用石头来数数、排序、比多少,在石头上画画,用石头印画、滚画、拼贴画,让幼儿学会用自己的想象来创造美的环境。教师设计的具有一定主题的区域,会使幼儿带着兴趣去探索和发现,在体验中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实现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 利用乡土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的策略
  (一)利用乡土教育资源,走乡土化路线
  乡土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要从乡土地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生活经验等方面为幼儿提供乡土资源,走乡土化的教育路线,使幼儿产生学习欲望。乡土教育资源对幼儿来说就是他们生存的环境,是幼儿熟悉的,也是幼儿乐于接受的,这会使幼儿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逐步理解知识。教师要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它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场所。春天时可以带幼儿观察桃花、柳树,感受春的气息;夏天可以带幼儿观看荷花,看蜻蜓点水,感受夏的乐趣;秋天可以带幼儿进行采摘,参观果园田野,感受秋的收获;冬天可以带幼儿溜冰滑雪,堆雪人,打雪仗,感受冬的诗意。通过幼儿主动地参与和体验,幼儿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喜欢与小花交流,与小草沟通,感受风的声音,倾听雨的歌唱……让幼儿在体验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奥秘,提高幼儿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学习当地民间文化,通过学习当地流传的故事、传说、歌谣来使幼儿了解乡土语言和乡土文化的精髓,并且知道乡土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学习当地的工艺,学习剪纸,传承代表本民族特色的手工艺,萌发对民间工艺的热爱之情,并且欣赏水彩画、线描画、蜡笔画、剪贴画、彩墨、想象画、喷水画等艺术品,或者是让幼儿用蛋壳、各种布片、彩泥、种子等进行艺术品的创作,使幼儿可以了解更多的艺术形式。通过对当地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幼儿会更加了解当地的文化,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产生热爱家乡之情。
  (二)利用乡土教育资源,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要从当地的风景古迹来开发乡土教育资源,通过主动挖掘、筛选和整理的方式来发现民族文化以及名胜古迹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具有时代特点、符合艺术课程目标、适合幼儿学习、技能展示民族精神又能突出民族特征的内容来作为专题教育活动的主题,并且在其中向幼儿渗透德育教育。当地的名胜古迹既适合幼儿学习,又能展示民族精神,突出民族特征的内容,促进幼儿感受到家乡美,更加喜爱家乡,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师还可以让幼儿了解家乡的地质地貌,并且向幼儿介绍形成过程,促进幼儿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师要善于发现乡土资源中带有历史价值的资源,借助资源向幼兒渗透历史,使幼儿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教师还可以向幼儿介绍当地的名优特产,使幼儿了解很多手工艺品都是原生态的艺术,通过对他们的筛选、改造、加工和处理就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艺术品。比如布艺、编织工艺、糕点工艺等产品。通过对这些民间手工艺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幼儿就会感受到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形成,感受到这些艺术品的发展价值,能够激发幼儿动手动脑来学习艺术,进而提高幼儿对当地文化和特产的热爱之情。
  (三)利用乡土教育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教师还可以利用当地的民俗风情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民俗风情是幼儿经常看到并体验到的,将这些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会为幼儿带来学习兴趣,促进幼儿主动体验和感知。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一根毛线来带领幼儿进行“翻绳”活动课,让幼儿自己准备毛线绳,并且交给幼儿歌谣,让幼儿一边翻绳一边唱儿歌,感受到毛线绳的多种玩法。
  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地方舞蹈来组织幼儿进行舞蹈的学习,让幼儿观看当地舞蹈的视频,并且介绍相关的服饰以及舞蹈动作,使幼儿了解这是一种舞蹈文化,促进幼儿在艺术领域和体育活动方面的发展。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幼儿会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并且学习变化各种队形组成不同的队列,在舞蹈中挖掘到其中包含的体育精神,感受到跳跃动作和队列变化,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通过舞蹈的学习,幼儿会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进而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教师还可以从当地盛行的戏曲入手,引导幼儿学习戏曲歌唱,培养幼儿的艺术修养。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可以通过自主演唱的方式来向幼儿展示戏曲的演唱方法和风格,使幼儿了解地方戏曲,进而主动感知戏曲的旋律和曲调,体会其优美唱腔和节奏。通过幼儿的学习,幼儿会感受到戏曲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语言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幼儿通过演唱和思考会感受到不同音乐艺术的内涵,理解其中的美感,进而学会欣赏美和感受美。
  当地的建筑是幼儿再熟悉不过的了,教师要善于从当地的建筑特征来引导和教育幼儿,使幼儿了解民居的建筑特点,并且知道其中的一些重要文化古迹,促进幼儿产生对古建筑的爱护之情。教师要让幼儿认识到很多建筑都是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为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建筑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恢宏、华丽、壮美,巧妙的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珠联璧合的妙境。
  (四)利用乡土教育资源,促进观察体验
  为了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欲望,教师在利用乡土教育资源组织幼儿进行活动的时候要引导幼儿多动手,多操作,通过幼儿观察和体验的方式来认识乡土教育资源,提高自己的认识。例如为了使幼儿能够了解地瓜,教师通过直接介绍的方式,告诉幼儿地瓜又名白薯、红薯,适应性强,繁殖力强,栽培简便,高产稳收,营养丰富、用途广泛,并且富含多种维生素、钙、磷、铁、蛋白质、胡萝卜素等会让幼儿觉得太高深,难以接受这么多的专业词汇和用途,理解不了。但是如果教师组织幼儿通过观察和体验的方式来学习会使幼儿更加易于接受。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红薯种植场地,看到红薯成长的地方,使幼儿了解红薯是长在地下的。红薯的叶和梗也可以食用,可以炒菜。可以用地瓜来做粉丝,并且组织幼儿观看地瓜做粉丝的过程,使幼儿了解其中的神奇变化。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蒸地瓜、地瓜粳米粥、地瓜干、煎地瓜片等与地瓜相关的食品让幼儿感知地瓜的口感和味道。同时带领幼儿参观地瓜加工厂,让幼儿看到红薯馅糕饼、红薯保鲜粉、红薯香片、红薯面条、红薯粉丝、红薯淀粉、红薯干等食品。通过幼儿的主动观察和体验,幼儿会获得第一手材料。   (五)利用乡土教育资源,构建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时候也要关注乡土文化,用幼儿熟悉的事物来构建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带着更大的动力和积极性进行游戏。教师可以首先与幼儿共同讨论、商量各种材料的特点与用处,为开展游戏活动奠定基础。比如在商店和超市的游戏中,可以用生活中收集到的各种包装盒和塑料瓶来当药瓶和药盒。在医院游戏中可以用一次性纸杯来做听筒、用纸盒做X光器械,用废旧报纸做各种药丸等。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包装盒来做电脑、电视、空调、洗衣机等,还可以用它们做各种汽车、小区的楼房等等。在美食城游戲中,孩子们可以用纱布、海面、泡沫纸、橡皮泥、布等来制作胡萝卜、青椒、面条、藕等。这些游戏材料具有一定的乡土特色,同时又干净卫生、经济实惠,贴近幼儿的生活,会给幼儿留下很多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促进幼儿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实践,快乐地游戏。例如在“农家小院”游戏中,教师可以将成串的谷穗、玉米、辣椒、稻草制作的粮仓,用蔬菜制作的南瓜娃娃,马铃薯小猪、玉米老爷爷、萝卜船等来装饰环境,展现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有利于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具有乡土气息的材料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运用,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加关心社会、了解家乡,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从中体验到一种被社会接纳、重视的感觉,形成对家乡的良好情感。
  四、 结语
  总之,通过乡土教育资源的运用,幼儿会学会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乡土文化,在体验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来探究自然。通过幼儿的体验和观察,会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在欣赏和参与中感受到乡土资源的作用,感受到乡土文化的魅力,形成深刻的认识,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姗泽.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及其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7(9).
  [2]周鸣.乡土教育资源也“环保”[J].科学大众,2017(12).
  [3]卞凤荣.用心发现 善于运用:让乡土教育资源走进幼儿园[J].当代学前教育,2019(6).
  [4]陈琴.让幼儿参与乡土教育资源制作的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8(6).
  [5]王宏霞.浅谈乡土教育资源在小班的开展[J].学周刊,2018(8).
  [6]徐玲芳.乡土教育资源“缺场”原因及“在场”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8(10).
  作者简介:
  陈军芳,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荣盛中心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94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