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考试方法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学校教育中,考试对教和学两方面均起到导向的作用,运用得当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整体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教育,考试形式,考试内容
  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胜任本职工作,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是各高职院校面临的首要问题。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教与学两方面,学生是这一过程的主体,教师是这一过程的基础保障。学生学习的首要目的是想通过考试。那么能否通过完善考试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课程整体水平的提高呢?
  一、考试的作用
  考试是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进度是否得当、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学习方法是否科学的最直接客观的测量和评价工具。①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应有不同的考核方式,不能指望单一的考试方式能适应所有的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所谓综合职业能力包含职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经营管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以及不断学习的能力。②这些能力的考核不能仅仅凭传统的考试模式来衡量,因为传统的考试形式只适合于知识理解、判断、分析等能力的测试,而对品德修养、社交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传统考试方式是不能胜任的。所以,有必要改进考试方法。
  二、传统考试方式的弊端
  高职学生是在没有升学压力的心态下学习。这样学生会有两种心态,一者是追求高分数而努力学习型,一者是“60分万岁”的蒙混过关型。在传统考试方式下,对于前一种类型的学生来说,教科书上的话全部为金科玉律,只要死记硬背就是高分的保障。对后一种类型的学生来说,平时不用认真学习,考试前临时磨枪就能多数过关。不论哪一类型的学生,都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有悖于高职教育的初衷。在考核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形式与内容,让学生能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与想象思维,综合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方法的完善
  (一)考试形式多样化
  (1)闭卷考试。适用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分析与判断。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进行全面考查。
  (2)半开卷考试、全开卷考试。可以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3)实践技能操作、小制作形式。可以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适合于各专业课实验技训部分的考核,如有条件,应将其与理论课成绩分开分别记入学生的成绩档案,这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让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了解。
  例如:《精细化工产品结构剖析》是精细化工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在课程全部结束后,可以选取几种典型样品,让学生利用系统分析、仪器分析等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以确定各样品的组成与结构,然后对学生的操作及分析结果给以成绩评定。
  (4)调查报告、实踐报告、小论文等形式。用于考查学生的调查能力、综合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自学能力。
  例如:《现代化工导论》课程覆盖面广,内容杂而不深。可以在每一章结束后让学生写一篇相关内容的小论文,然后全班同学的论文集中一起进行探讨,相互学习。每个学生的期末总成绩取所有论文成绩的平均值。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达到本门课的教学目的,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书本内容的消化吸收,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5)口试。在考查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前苏联的高校对学生进行考核,大部分考试采用口试。命题组建立题库,做成若干试题签,每人一签,每签上有一或两道题。所有题签的内容涵盖了该课程的全部知识要点。学生并不会因为只答一两道题而放松备考,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会抽到哪道题。
  (6)情景设置形式。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分析力和创新思维。这种考试形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例如:法律课程可以设立模拟法庭,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劳务纠纷案例,把全班同学分为几个组,让每个学生扮演一个角色,把劳务纠纷案例搬上模拟法庭来演示,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来评定成绩。
  (二)考试内容的完善
  考试的内容上可以尝试包括一定比例的发挥题型。这类题型没有标准答案,学生要综合应用本学科甚至其他学科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路,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考试中加入这样的内容,可以促进学生在平时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知识整和能力,提高学习热情。
  四、完善考试方法的意义
  考试对教学起到“指挥棒”作用,牵住这个“龙头”,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全面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培养出真正素质全面、适应社会的高职人才。
  参考文献:
  [1]顾锦江:《浅谈高职教与考的创新》,《江苏经贸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2]孟晓乐:《职业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探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09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