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外合作办学研究述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嘉慧

  摘要:近十年,中外合作办学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阶段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为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内容,文章通过梳理2009—2019年间CNKI数据库上发表的以“中外合作办学”为关键词的高等教育类核心及其以上刊物,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归类及分析,从中外合作办学的理念、现状及展望三方面对文献内容进行评价,以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做出一定的判断。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理念;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2-0099-03
   本研究以“中外合作办学”为关键词,通过在“中国知网”搜索2009—2019年间高等教育类核心及其以上期刊论文,共搜集到178篇。通过整理,将涉及高职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会议摘要、别国间合作办学等内容进行排除,共获得147篇期刊论文,本研究从中外合作办学的理念、现状及展望三方面对文献内容进行归类及分析。
  一、对中外合作办学理念的综述
  (一)对办学理念的综述
  制度需要以理念为基础,而理念则通过制度得以具体化。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形式,其办学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制度。刘宝存、张继桥(2018)将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划分为探索萌芽阶段(1978—1994)、初创发展阶段(1995—2002)、规范建设阶段(2003—2012)以及提升完善阶段(2012年至今)。朱文、张浒(2017)认为,中外合作办学在制度制定方面存在滞后与偏离,以及“碎片化”的现象,因此在制度制定过程中须注意以大学为建设平台,建构国际化合作体系,加强与多国的合作关系。薛二勇(2017)在研究中发现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的变迁阶段分为审慎期、突破期和完善期。在教育对外开放新形势下,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关键政策问题包括发展定位存在分歧、办学方向不够一致、办学行为不够规范、部门协同不太顺畅、供给需求矛盾突出五类问题,因此,需要把握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布局,调整体制机制。
  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制度特点及演变过程的分析,林金辉(2012)认为,中外合作办学必须遵循目的性原则、公益性原则、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原则、以生为本原则、满足教育需求多样化原则和“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原则。此外,还要把握和运用中外合作办学必须适应和服务国家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及必须适应和服务学生的发展与成长这两条基本规律。在中外合作办学形式推进过程中,钟秉林(2013)发现,我国高校要进一步拓展办学视野,增强国际意识,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做到拓宽视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抓住机遇,促进教学资源双向流动;创造条件,促進人力资源双向流动;研究问题,探索新领域和新方式。薛卫洋(2015)认为,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实践中形成不良办学倾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观存在偏差,因此需要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坚持统一与多样相结合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观,并坚持主体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二)对人才培养理念的综述
  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职能之一即为人才培养。因此,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具有重要使命。
  于佳宾、王宇航(2014)认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建立中外合作办学的引导性政策;其次,需要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程度,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立国际通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方案;再次,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监管体系;最后,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技术,推进教育手段信息化,以此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人才培养的优化。孙智慧(2015)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无缝对接是中外合作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比国内外同类本科专业的培养模式,其分析讨论了在知识点衔接、学生能力培养、课程负责人制度、教材选择等基础上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接策略,并就英语课程比重、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针对较为具体的专业,有学者也提出自己的看法。林健(2012)针对学校自身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提出认识使命的重要性、卓越工程师培养定位、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采取国际化的教学方式、改革外语教学、建立国际化的教师队伍、实施多模式国际合作办学、开展国际化产学研合作教育、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营造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国际化中的民族性和本校特色共11个方面的建议。
  二、对中外合作办学现状的综述
  (一)对办学政策的综述
  郭丽君、李慧颖(2014)发现在中外合作办学制度建构中,存在的内在矛盾和全球化进程中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对质量标准的选择和控制制约了质量保障的实施效果。薛卫洋(2016)认为,中外合作办学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适用范围较小、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不协调现象以及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等方面。唐振福(2013)发现,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中外合作办学评估、认证,以及跨境教育评估和认证,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杨志、白永强(2012)认为,现行中外合作办学政策体系存在“矛盾混乱,行政审批困难;中外合作办学自身发展不协调,缺乏长远规划;舆论误导偏激,传统思维束缚”的现象。
  (二)对办学实践的综述
  周楠、杨红、方娟、刘凌阁(2014)认为,普通医药院校中外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还存在合作对象水平参差不齐、学科和专业分布不合理、学位认证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姜传松、宋彩萍(2012)研究发现,中国财经类院校国际化办学存在国际化办学战略意识不强、国际化维度单一和参与国际认证体系相对滞后三个问题。李阳(2017)通过分析西部地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招生、经费、师资、教学与课程等质量因素发现,其生源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办学的社会认可度有待提升;经费主要依靠收取学费,且收费标准相对较高;外籍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实质性引进外方教育资源的数量十分有限。   出现问题的同时,中外合作办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华长慧、徐亚芬、沈伟其、喻立森(2010)以宁波诺丁汉大学为例,学校秉承英国教育的历史传统,注入中国当今的时代特点,形成一个富有活力、成效显著的完型教学范式。王忠民、康卉、陆根书、朱长新、李凯(2013)通过对西安交通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的通理项目的分析,发现两校皆以需求为导向,寻求优质资源;以一流标准,创办国际教育;以创新融合,培养学生能力。
  三、对中外合作办学展望的综述
  鉴于当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专家和学者就不同内容提出建议,以此丰富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发展内容。
  通过研究,陆根书、康卉、闫妮(2013)认为,中外合作办学须完善政策,优化结构,均衡布局。林金辉、刘梦今(2014)认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的提高,需要理念创新先行,着力培育质量文化;把握关键要素,深化综合改革;重视质量保障全员性,强化多元主体参与;加强制度建设,构筑质量保障支持系统;改革教学管理体制,建设创新性管理团队。林金辉(2017)针对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问题,提出要着力于师资攻坚和机制攻坚,牵住中外合作办学的“牛鼻子”,建立成功经验共享机制,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服务大局、增强能力。郭丽君(2015)认为,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已形成中央政府主导型的质量保障模式,但这种模式在质量标准、监管流程和社會评价与社会公证等方面存在若干不足,因此需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建立分工负责的协调治理机制,完善质量保障手段。杨琳(2014)认为,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依托,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人才培养平台;改革课程设置,推进课程国际化;促进师资国际化,提高教学水平;重塑教育质量观,适应全球化变革。
  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拥有许多发展可能。郭强(2017)认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有必要从顶层设计上构建相应的体制机制,厘清发展思路和方向,加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作用,调动高校主体的积极性,突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积极寻求创新转型之道。刘艳红(2016)认为,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要积极地“走出去”,开展境外办学。
  四、研究述评
  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直观、清晰地发现目前我国学者对中外合作办学的重点关注内容以及方法。
  从研究内容看,首先,文献多集中于对中外合作办学现状的研究分析。其中,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践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较多,就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合作办学课程等均有研究。对于机构、项目以及课程的研究,主要偏重对内容的介绍,内容是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待具体实践检验。除此之外,这一部分研究紧贴时代发展要求,根据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走向以及全球高等教育环境做出判断,将中外合作办学这一独特的办学形式与发展环境相结合,从而更加具体和全面地了解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的发展方向。其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同样是研究者重点关注的内容。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主体由中方院校与外方院校同时组成,在遵循我国法律的同时,也需要符合外方的法律规定。因此,在既尊重外方办学理念又体现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新形势的前提下,质量保障体系的设立自然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总结并设计出符合中外合作办学性质的制度,有利于中外合作办学更好地发展,成为当前研究中外合作办学的学者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内容。最后,由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远大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数量,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研究出现频率较高。
  从研究方法看,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都有出现,但定性研究占比较大。这是由于,定性研究作为一种以理论为主导的研究,思辨性较强,结合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通过定性研究可以更高地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制度建设,从而推进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稳步发展。正是基于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且缺乏典型性案例,因此,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定量研究无论是从样本选取还是研究角度都缺少较为有力的切入点,研究意义较难突出,研究重点较难把握。
  基于此,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研究须注意如下方面。第一,研究对象上,注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研究的平衡。就目前研究内容来看,涉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研究远远大于针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研究。这是基于两点原因:首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数量远远大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数量,几乎所有的全日制普通高校都与国外大学有项目上的合作,从案例的选取来说更为便捷;其次,从研究难易程度上看,关于项目的研究较机构研究稍显单一,从资料获取等方面考虑,更为方便。第二,案例选取上,注重典型性与示范性的要求。就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来看,项目也存在优劣,因此,对项目的选择,要有一定的取舍,就其研究价值来说,要具有一定的意义。第三,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丰富有建设性的发展意见及经验总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32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