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教育在线辅导学生体验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文书锋 孙道金

  摘   要:在线辅导作为网络教育核心环节对学生学习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在线辅导质量现状并丰富在线辅导策略以优化学生学习体验,对提高网络教育办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网上人大为例,开展了网络教育在线辅导学习体验研究,以探索网络教育在线辅导的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线辅导教师职业素养较高,但课程辅导效果有待改进;教学活动组织与交流对课程辅导效果的影响能力最大;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体验呈现差异。最后,文章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开展个性化助学、及时反馈学生疑难问题、组织开展在线教学活动、研发智能答疑系统等角度,提出了优化学生在线辅导学习体验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网络教育;在线辅导; 学习体验;智能答疑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03-0030-05
  一、引言
  网络教育中由于面授教学的大幅减少,学生更多地依靠在线学习。因而,在线辅导成为网络教育学生支持服务的核心环节。网络教育学生多为在职成人,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庞大的学生群体导致在线辅导任务繁重。辅导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活动组织和情感关怀,极大地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绩效,对网络教育的办学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在线辅导质量能否得到有效保障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在线辅导是辅导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向学生提供的关于认知、智能和知识等方面的学业指导与帮助,通常包括课程内容的在线或面对面互动答疑、学习活动组织与管理、学生学习进度与绩效评估,以及学习策略的建议与指导。[1]学习体验则是用户体验在教育领域中的延伸应用,是学习者对所使用教育产品的认知、态度、情绪等心理感受和主观评价。学习体验研究可以为设计开发教育产品的新功能、更好地满足学习者需求提供思路和创意。[2]目前,国内外关于网络教育在线辅导学习体验的专门研究较少。陈晓黎等指出,在线辅导是网络课程成败的主要因素,当前在线辅导中存在辅导教师在线答疑频次较低、辅导教师对答疑的回复周期过长等问题。[3]孙淑艳发现,课程论坛中学习者没有形成有意义的学习交互,提高在线辅导技巧比辅导教师的学术水平更为重要。[4]梁忙海提出了提高教师答疑能力、重视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参与主动性的改进建议。[5]禹丽锋认为,教师辅导策略与岗位胜任能力、作业辅导与监控管理能力是影响在线辅导质量的最重要因素。[6]李爽等研究发现,辅导课程学习能力、促进课程教学交互能力和建设课程资源能力是辅导教师最重要的三项能力。[7]朱英群等研究发现,学校管理体制是制约辅导教师素质提高的最主要因素。[8]
  时至今日,现代远程教育已经开展20多年,学习环境和学习者需求发生了诸多变化。随着移动互联教育技术的应用,学习者对在线辅导提出了更高要求。截至当前,专门对在线辅导开展的研究还十分稀少,更多的是将在线辅导作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进行局部研究,缺乏系统深入的专门研究。鉴于此,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即网上人大)为例,开展网络教育在线辅导的学生体验研究,旨在以學生的学习体验为视角,探索网络教育在线辅导的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改善学生在线辅导体验的优化策略,以提升在线辅导的质量水平及学习者学习绩效。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成人网络教育在线辅导具体情境,形成了成人网络教育在线辅导学习体验测量问卷。问卷经过专家指导和借鉴辅导教师的修改意见进行了改进,保证了问卷各题项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修订后的问卷包含3个部分:①学习者人口学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省份、服务站、学籍批次、层次、专业等。②成人网络教育在线辅导学习体验评价量表,包含职业素养、教学活动组织与交流、情感支持、作业辅导、辅导策略、课程辅导效果评价等6个分量表,分别包含题项数4个、4个、4个、3个、4个、3个,共22个题项。研究中采用Likert五级量表对题项进行评测。其中,1分表示“完全不符合”、2分表示“不符合”、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较符合”、5分表示“完全符合”。③在线辅导过程中学生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2.数据收集与处理
  测量问卷登录到问卷星平台,利用微信群和手机短信通知在读生到相应移动端或PC端填写问卷。自2019年6月1日至31日,共收集数据201条。经过复核,量表漏填写超过30%共7条,量表重复填写38条。复核后剩余有效记录156条,有效率为77.6%。利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了数据统计,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主成分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3.样本特征
  对156条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得出样本的人口特征如下:①性别方面,男、女生样本比例分别占48.72%、51.28%。②年龄方面,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57岁,21-35岁年龄段的样本最为集中,合计占76.28%。③学历层次方面,专起本和高起专学历层次的样本最多,分别占57.05%、27.56%。④专业方面,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金融学、社会工作、市场营销、汉语言文学、财务管理、保险学、传播学、公共事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等共15个专业均有样本。其中,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等3个专业的样本量相对较多。⑤省市分布方面,样本分布在北京、安徽、广西、河北、陕西、上海、福建、辽宁、四川、天津、山西、海南、黑龙江、江西、云南等21个省市,其中北京、广东样本较多。
  4.问卷检验
  为了检验网络教育在线辅导学习体验评价量表各因素的结构效度,对各分量表进行了信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KMO值分布在0.74~0.88之间,均达到了显著水平,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各因素的主成分分析的因子数均为1。量表中6个分量表Alpha系数分布在0.95~0.97之间,均大于0.7。可见,各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适合进一步分析。如表1所示。   三、研究结果
  1.学习者态度、动机与行为偏好
  关于参加网络学习的主要动机,50%的学生学习动机为“获取学历和文凭”,分别有33.3%、14.7%的学生学习动机为“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岗位晋升或新工作需要”。可见,仍然有半数的学生存在不良的学习动机,这对他们后续学习过程带来消极影响。关于“遇到学习问题,学生最常用的解决问题方式”,选择“在平台上问辅导教师”占40.4%,“微信/QQ咨询”、“自己找资料”分别占25.6%、24.4%。关于“是否愿意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学习网络课程”,“非常愿意”、“愿意”的比例占到71.2%、23.7%,合计占94.9%。可见,绝大部分学生愿意进行移动学习。关于“提出问题后,希望多长时间内收到回复”,希望“即时”或“2小时内”收到回复的比例分别占33.3%、34.6%。超过12小时的比例仅仅占10.9%。可见,学生对答疑的回复及时性有较高的要求,超过12个小时,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失去耐心。上述数据表明,仍然有较高比例的学生存在不良学习动机,他们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的最常用渠道是“在平台上问辅导教师”,“微信/QQ咨询”等移动媒介的使用频率有待提高。学习行为数据显示,学生对答疑辅导的回复及时性有着更高要求。
  2.在线辅导学习体验评价
  通过网络教育在线辅导学习体验评价的描述统计,得出22个学习者体验评价项目及6个学生体验细分维度的均值和标准差。结果表明,在学生体验的6个细分维度上,职业素养、情感支持两个维度得分较高,分别为4.34分、4.33分;相比较而言,辅导策略、教学活动组织与交流、作业辅导等3个维度得分较低,分别得分4.3分、4.29分、4.29分。相对而言,课程辅导效果得分最低,为4.14分。如表2所示。总体而言,尽管辅导教师职业素养较高,但是由于教学活动组织与交流、作业辅导等方面的欠缺,导致课程辅导效果不够理想。具体到各个细分维度,网络课程在線辅导学习体验评价情况如下:①职业素养层面,学生认为得分最低的是“辅导教师熟悉网络教学任务,清楚学员需要哪些辅导”(4.28分)。学生认为,辅导教师倾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个性化的工作和生活实践缺乏了解,没有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②教学活动组织与交流层面,学生认为“辅导教师组织讨论活动的内容丰富且具有吸引力”得分相对较低(4.26分)。③情感支持层面,得分最低的是“辅导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给予鼓励”(4.27分)。由于学生群体较大,辅导教师没有顾及到每一位学生,难以对学生个体进行人性化的学业关怀和促进。④作业辅导层面,评价较低的是“辅导教师及时评改学员的作业”(4.27分),尽管辅导教师有较高的职业素质,但在评改作业的及时性和个性化点评方面仍然有待改进。⑤辅导策略层面,由于师生比的巨大落差,学生对“辅导教师及时关注学员学习状况,经常通过提问督促学员学习”(4.19分)的体验最差,是亟待提高的工作重点。⑥课程辅导效果层面,评价最低的是“教师的网络辅导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4.11分),在线辅导需要向学生的工作实际加速贴近,以满足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
  3.差异比较
  为了进一步了解在线辅导的学生学习体验现状、探索在线辅导学生学习体验的影响因素,分别对不同细分学生群体的职业素养、教学活动组织与交流、情感支持、作业辅导、辅导策略、课程辅导效果进行差异比较分析。
  (1)不同性别学生在线辅导体验差异比较
  对学习体验的6个指标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差异比较。数据显示,男生的学习体验6项指标均高于女生。原因在于,相比较男生而言,女生更加细致、认真,有着更严格的评价标准。但是,T检验结果表明,男、女生6项学习体验的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如表3所示。
  (2)不同年龄学生在线辅导体验差异比较
  利用方差分析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进行学习体验6项指标的差异比较。结果表明,除了作业辅导,36-40岁年龄段学生的学习体验都处于最高水平,原因在于高年龄段学生的心态相对较为宽和,专业基础、学习经验和策略水平均相对较高。在职业素养、教学活动组织与交流、作业辅导、辅导策略等方面,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验差异很小。相对而言,情感支持、课程辅导效果的体验在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差异较大。31-35岁年龄段的学生在情感支持方面的体验最差,因此导致了该年龄段学生课程辅导效果的评价水平最低。但是,31-35岁年龄段的学生对作业辅导的体验水平是最高的。F检验结果表明,各年龄段学生在线辅导体验各指标的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如表4所示。
  (3)不同层次学生在线辅导体验差异比较
  对高起专和专起本两个层次学生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学习体验6项指标的差异比较。数据显示,专起本学生在6个指标上的学习体验水平均高于高起专学生。原因在于,相比较专起本学生而言,高起专学生由于起点较低,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和学习绩效的不足导致他们对学习体验的评价低于专起本学生。T检验结果表明,高起专和专起本两个层次在职业素养、教学活动组织与交流、作业辅导、辅导策略4个指标上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在其他2个指标,包括情感支持、课程辅导效果上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如表5所示。
  4.相关分析
  为了探索在线辅导学习体验6项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6项变量的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系数分布在0.682~0.974之间,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由课程辅导效果与其他5个变量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相关系数大小排序依次为:教学活动组织与交流>辅导策略>作业辅导>职业素养>情感支持。如表6所示。
  可以看出,教学活动组织与交流对课程辅导效果的影响能力最大,其次是辅导策略和作业辅导,对课程辅导效果影响最小的是情感支持。因此,在改善在线辅导学生体验工作中,应该优先改善教学活动组织与交流、辅导策略和作业辅导。由于职业素养与辅导策略、情感支持、教学活动组织与交流的相关系数较高,分布在0.962~0.974之间。因此,辅导教师的职业素养是不可忽略的先决因素。   5.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研究中,学生就在线辅导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反馈,经过可视化分析生成词云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在线辅导中学生面临的问题或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学生难以将学习内容运用到工作实践中;②学习反馈无法实现即时交互,专业相关的互动群、微信小程序、电话或者其他即时交流工具没能得到有效利用;③重、难点课程没有开设面授课程;④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半日之内给予答复,等待答复过长延误了学习时间;⑤对提出问题的答复不够通俗易懂,不够贴近生活;⑥对学习进度缺乏及时提醒,学习中的不足缺乏有效指导;⑦课程辅导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对网上人大在读生参与在线辅导的学习体验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仍然有较高比例(50%)的学生存在不良学习动机。②学生遇到学习困难利用“微信/QQ咨询”等移动工具的频率有待提高。③学生对答疑辅导的回复及时性有着更高要求。④尽管在线辅导教师职业素养较高,但课程辅导效果不够理想。⑤学习体验最差的4个项目是“教师的网络辅导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教师的网络辅导提高了我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教师的网络辅导使我获得了许多新的知识”、“辅导教师及时关注学员学习状况,经常通过提问督促学员学习”。⑥学习体验差异比较结果显示,男生在学习体验6项指标上的学习体验水平均高于女生;31-35岁年龄段学生在情感支持方面的体验最差,导致了辅导效果评价水平最低;专起本学生在6项指标上的学习体验水平均高于高起专学生。⑦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教学活动组织与交流对课程辅导效果的影响能力最大,情感支持的影响能力最小。
  基于上述分析,为了更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在线学习需求、提升在线学习绩效,提出以下优化在线辅导学习体验的策略与建议:
  第一,培养学习技巧、优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参与在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适用的学习策略,是开展有效学习的基础与前提。在学生参与网络学习的初期,要对学生开展现场的面授指导,培养学生如何开展网络学习,使学生了解熟悉网络学习的流程,学习如何进行论坛发帖、文献素材收集,阅读使用学习材料,以及独立完成辅导教师布置的作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纠偏优化,让学生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由“为文凭而被动学习”变为“为自我价值实现而主动学习”,进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9]
  第二,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开展个性化导学、备学、督学与辅导答疑。由于网络教育学习者学业基础、工作背景、学习能力与经验,以及学习需求都存在较大差异,辅导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需求进行充分了解,指导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计划。针对不同类型学习者,提供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学习资源。辅导教师要努力发现学生的潜能,进行及时鼓励和引导,尤其要重点掌握困难学生、后进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障碍,进行有侧重的督学以推进后进学生群体的学习进度。[10]辅导教师对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就要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出贴近学生工作和生活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第三,充分利用移动交互工具,为学生提供反馈及时、响应快速的学习帮助和指导。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多方面的困难与障碍,他们需要辅导教师或班主任对其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然而,当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中有较高比例的属于异步交流。学生遇到学习困难与障碍不能得到及时响应,导致难以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采取及时反馈、快速响应的措施,充分利用移动交互工具,如网上人大APP、微信群以满足师生之间及时交互的需要。辅导教师或班主任利用移动交互工具,第一时间与学生联系,做到问有所答、学有所教,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绩效,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价值获得感。
  第四,填补面授课程空缺,组织开展生动活泼、贴近工作现实的在线教学活动。研究表明,教学活动组织与交流对课程辅导效果的影响能力最大,然而其绩效评价仍处于中下水平。辅导教师要通过设计各类在线学习活动以有效促进在线学习绩效的提升。通过组织有獎问答、趣味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线学习活动中,辅导教师要营造宽严适度、人人参与的学习氛围。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促使学习伙伴之间进行积极互动,推动学生深度参与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第五,基于学生个性模型,研发智能答疑系统以提高答疑效率。相关研究表明,在线辅导教师负责的学生人数超过30人,甚至高达数百人的学生数量,辅导教师就会难以保证充分有效的交流。[11]由于当前网络教育师生比情况不容乐观,辅导教师不能及时答复学生提出的问题。因此,现有学生规模下,应尽快研发基于学生个性模型的智能答疑系统。智能答疑系统基于知识库、问题库的自适应知识内容呈现帮助学生快速找到答案。对于无法匹配到的学生问题,利用网络爬虫抓取问题答案,通过自然语言生成,呈现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2]
  参考文献:
  [1]原文晖.远程教育在线辅导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23-25.
  [2]李海南,齐振国.MOOC教学视频的学习者体验调查研究——以S大学某课程为例[J].中小学电教,2018(9):34-38.
  [3]陈晓黎,康飞宇.现代远程教育课程成功因素的案例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3):77-83.
  [4]孙淑艳.网络远程教育中的在线辅导答疑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和改进方案[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5]梁忙海.影响学员参与电大在线课程论坛答疑和讨论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7):204-217.
  [6]禹丽锋.网络继续教育辅导教师支持服务质量评估研究——以浙师大网络继续教育学院为例[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3.
  [7]李爽,张艳霞,刘永权.北京开放大学课程辅导教师能力需求与实际现状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59-66,80.
  [8]朱英群,李刚,高波.开放教育辅导教师素质现状调查研究报告[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2-4.
  [9]程进才.网络课程在线辅导模式与策略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6.
  [10]王龙菲.基于学习者需求分析的在线辅导教师能力提升建议[J].亚太教育,2016(5):84-85.
  [11]孙淑艳,菅光宾.在线辅导答疑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39-43.
  [12]李印鹏.教学网站智能答疑系统设计与实现[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8.
  (编辑:王天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5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