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石家庄市某幼儿园儿童行为问题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研究使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对石家庄某幼儿园幼儿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幼儿行为问题检出率处于正常水平,不同性别幼儿在测试总分上并无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幼儿在测试总分上差异显著。托班与中班差异显著,托班与大班差异显著,小班与中班差异显著,小班与大班差异显著。
  关键词:学前儿童;问题行为
  一、研究背景
  学前儿童行为问题是指学前期出现的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1]。是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中最常见的问题[2]。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儿童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使得他们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王玉凤等人的研究中,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由1985年的8.3 %上升至1993 年的10.9 %[3]。张丽雯的研究结果显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 19.7%[4]。行为是人心理的主要外在表现,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表征。目前,我国对于学前儿童的关注也从过去的单纯只注重“身体健康”转为注重“身心健康”。
  本研究开展的幼儿园十分重视幼儿心理健康,在新生入园焦虑、幼儿情绪安抚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开展本研究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对全园幼儿的行为问题现状有一个全面了解,并制定出应对措施,进一步提高全园幼儿心理健康水平。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某幼儿园全体幼儿,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二)研究方法
  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5]之教师用表对儿童行为问题进行研究,共包括26个项目。量表中将行为问题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称为“A行为”;第二类称为“N行为”。A行为即为违纪行为或反社会行为,包括的项目有:经常破坏自己和别人的东西;经常不听管教;经常说谎;欺负别的孩子;偷东西。N行为即为神经症行为,包括的项目有:腹痛、呕吐;经常烦恼,对许多事情都感到烦;害怕新事物和新环境;到学校就哭或拒绝上学;睡眠障碍。量表评分为三级:从来没有此种行为评“0”分;有时有或每周不到1次或症状轻微评“1”分;症状严重或经常出现或每周至少1次应评“2”分。最高分为52分,临界值为9分。总分高于或等于临界分时,该儿童被视为有问题。在此基础上,当所有标有A行为项目评分的总分大于标有N行为项目评分的总分时,即可认为该儿童有反社会行为;反之,是神经症行为。假如A行为与N行为总分相等,则为“M行为”,即混合性行为。
  三、研究结果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男女童总分差异检验结果见表3,经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性别在行为问题总分上的差异不显著,t=1.012, p>0.05,男女儿童出现行为问题的比例无差别。
  不同班级总分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托班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5.5% ,小班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 27.6% ,中班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 3.3%,大班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 9.7%,四个班级比较差异显著(p<0.001)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班级在行为问题总分上的差异显著,F(1,31)=18.020,p<0.05。事后比较发现,托班和中班差异显著,托班和大班差异显著,小班和中班差异显著,小班和大班差异显著。
  四、讨论
  本研究选取的幼儿园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9.6% ,与其他地区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研究的结果比较,高于 2001 年的全国平均水平(3%-10%),原因可能是本次研究与 2001 年相较时隔十几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前儿童在成长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和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与许多其他研究发现的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逐年上升的结果相符。与张丽雯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为,此次测试为10月初,托班全体22名幼儿与小班部分幼儿为新入园不过一月时间,正处于适应阶段,分離焦虑以及新环境给幼儿造成的压力尚未得到充分缓解,因此托班45.5%、小班27.6%的检出率只是对幼儿当时现状的反映,属于正常范围。如果从中班3.3%、大班9.7%的检出率来看,正处于2001年的全国平均水平之间,属于正常甚至较低的检出率。说明此幼儿园幼儿行为问题较少,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参考文献:
  [1]李雪荣.儿童行为与情绪障碍[M].上海:上海科学与技术出版社,1987: 1.
  [2]杨宏飞.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89-290.
  [3]王玉凤,任桂英,顾伯美.不同时期北京市城区儿童行为问题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1):51-53.
  [4]张丽雯.系统家庭动力与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2015.
  [5]龙路英.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箱庭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5944.htm